粮油食品中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及比较
2016-03-28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及比较
黄桂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质量检验站
黄曲霉素具有较强的致癌性,是一种剧毒的真菌霉素,在食品中广泛存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因此,需对其进行高效、便捷的检测并进行分离,将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在国际上进行食品检测过程中,农产品黄曲霉素的含量的检测是必须进行检测的指标。因此,要不断提升食品以及农副产品中对黄曲霉素的检测工作。本文在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分析黄曲霉素对人们身体造成的伤害和常用的黄曲霉素检测方法。
黄曲霉素造成的危害分析
黄曲霉素被认为是致癌性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在临床试验中发现,黄曲霉素会导致禽类、灵长类和鱼类等试验动物出现诱发实验性肝癌,主要的疾病表现为出现坏死、肝硬化、肝出血等病变。黄曲霉素对于生物体造成的危害同黄曲霉素直接阻止蛋白质的合成直接相关,黄曲霉素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对人体造成危害最为重要的结构。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凝血酶等均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可对部分细胞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如血栓或癌症形成时会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这些酶及其潜在的调节分子间的微妙平衡变化导致的。实际上,通过外界分子导致这些酶造成错误的调控也是导致出现病变的主要原因。黄曲霉素不仅仅会对肝脏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对人体其他系统造成危害,黄曲霉素如果暴露的话,可能会导致家禽胃肠道的前段出现炎症病变。一些生物体在摄入一定的黄曲霉素后,易导致机体造血功能和血液的成分出现一定的变化。暴露的黄曲霉素还会导致有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进而降低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力。同时,黄曲霉素产生的毒性还会通过母体遗传到子体中,进而对子体在胚胎期的免疫系统发育造成危害,导致子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危害。
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分析
酶联免疫法
该方法又被称之为酶联免疫吸附法,主要是把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同时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及定量方法。根据酶、免疫和升生化记数,将其应用到黄曲霉素检测分析,使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的相关原理,利用AFTB1抗原促使两者同抗体之间可以进行免疫竞争反应,之后加上酶底物进行显色,颜色的深浅程度取决于酶标和抗体抗原结合的量,样品中AFTB1则多被抗体结合的酶标AFTB1抗原较少,其表现为颜色总体较浅,如果较多,其颜色也会逐渐加深。
酶联免疫法的优点在于试验毒性较小,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检测结果,其缺点在于试剂寿命较短,且重复率较低,要求使用低温保存的形式,其假阳性的概率较高,因此,应配备专用的酶标仪,在基层检测过程中存在有着较大难度,对于样品的要求较严格。一般都会对需要的样品,如脂肪含量和含盐量较高的样品等进行较为合适的处理,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初筛,对于其阳性结果需要进行检测,及时去除阴性结果。
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将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使用高压系统进行输液,把有着不同极性单一或混合溶剂等流动相泵入装入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中其成分逐渐被分离,进入到检测器进行下一步的检测,实现对试样的分析工作。使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检测下限较低、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定性准确。检测应在20 min内完成所有实验,才可较为准确地将黄曲霉素分离出来,其检测限一般会达到0.5 μg/kg,国家对于粮油食品的浓度要求较低。其存在的缺点主要有配套仪器价格较高,对于样品的要求也较高。
荧光光度法
使用该方进行检测的主要过程中为试样先经过甲醇提取,提取后经过滤、稀释,滤液通过包含黄曲霉素的特殊抗体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黄曲霉素键合在免疫亲和小柱的抗体上,使用蒸馏水及时去除柱上的杂质,将甲醇作为目标化合物脱洗下来,加显色剂,在荧光光度计中测定样品中黄曲霉素的实际含量。该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健康、绿色,对检测人员无大的危害,同时样品检测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较为适合在一些大量样品检测中,同时定量准确,其缺点在于检测费用较高,应配备较高的专门设备,目前无法实现对单一的毒素检测。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全新的检测方法出现,与此同时也可进行脱毒处理,这不仅可满足分析测试的相关要求,也可降低浪费,有着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