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防治措施
2016-03-28孙景合,孙秘珍,郑树森
小麦锈病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3种。三种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危害特点是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时期内大面积流行,减产严重;锈病危害小麦并不局限于发病部位,如叶绿素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只是局部的,其养分被剥夺和水分过多的丧失则是全株性的。所以锈病造成的损失主要是锈病的孢子堆使寄主表皮破裂,导致蒸腾量大,灌浆不良,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而减产。历史上曾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
1 症状及为害
三种锈病从病状特征上很容易区别,即“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是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成株叶片上的典型表现,病菌夏孢子排成一条一条的形状,但不穿透叶片背面,严重时小麦的颖壳、叶鞘、茎秆也可被侵染。叶锈是叶锈病菌夏孢子堆在成株叶片上排列无规则,孢子堆呈红褐色,近圆形散生。后期产生黑色、近圆形散生的冬孢子堆,但表皮一般不破裂;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较少为害叶鞘、秆和穗;秆锈是叶鞘上的秆锈菌的夏孢子堆,锈褐色,呈椭圆形或狭长型的大红褐色夏孢子堆,不规则的散生,有时候联合成大斑。孢子堆周围表皮撕裂翻起,冬孢子堆为黑色,长椭圆形,散生,常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秆锈也可为害叶片、穗部。
2 病原和传播途径
小麦锈病属真菌中的担子菌。小麦三种锈病为害小麦的是夏孢子世代。孢子小而轻,因此可由气流做远距离传播,大气流可以使夏孢子升到几百米以上的高空和吹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小麦上使其他麦田小麦也被侵染发病。在病害大流行的年份,夏孢子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当高,从而使其他地区或邻近麦田发病。
3 发病条件
锈病发病适宜温度略有不同,条锈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5℃~16℃时,从侵染小麦到发病8~12 d;叶锈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5℃~22℃时,从侵染小麦到发病6~8 d;秆锈菌侵染适宜温度为18℃~25℃时,从侵染小麦到发病5~8 d。3种锈病侵染小麦时,都需要在小麦的相应部位有一定的温度时才能致病。因此,在品种不抗病的情况下,降雨次数多,春季土壤湿度大,氮肥施用过多,田间群体生长茂密等使田间湿度增加的因素,都会诱发锈病严重发生。
4 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锈病品种。种植抗锈、耐锈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因地制宜地推广选用抗锈品种的同时,要兼顾小麦的丰产和优质性状。在防病方面,既要做到控制锈病,又要注重其他病害的抗性和发生。
4.2 农业防治。在秋苗期常发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地区,播期不宜过早,以减轻秋苗病情;在秆锈病流行地区,努力扩大适时麦种植面积,搞好配方施肥促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夏季结合田间管理,中耕除草,铲除田间自生麦苗。在小麦播种前,消灭田间、路边和麦场的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4.3 药剂防治。用20%粉锈宁乳剂50 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 g,兑水3 kg,喷拌麦种50 kg。在锈病发生初期,每亩可用40%福星乳油4 000倍药液,兑水30~50 kg、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药液兑水30~50 kg喷雾、或12.5烯唑醇2 000倍药液,兑水30~50 kg、20%粉锈宁乳剂每亩50 g,兑水50~60 kg、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75 g,兑水50~60 kg或敌锈钠、敌锈酸200~250倍液(加洗衣粉100 g)喷雾防治。
063299唐山市曹妃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孙景合
063099唐山市曹妃甸区供销合作社 孙秘珍
063207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八农场 郑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