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6-03-28程庆利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有些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把握不住课堂,使体育课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目标,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健康体质和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小学生天性爱玩,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的教学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去,真正实现“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教学目的,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 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动,他们往往把
体育课看成是玩游戏,有些体育教师也正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一些,多采用小组合作法、游戏法等来辅助教学,但是由于把握不好尺度,往往使体育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其意义和价值。一节课下来,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近乎于学生的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而且发挥不出应有的教学效果,也严重影响着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对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2.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小学生活动能力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可选择学生喜欢的羽毛球、篮球、足球等项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纯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运动的规则、技巧。以羽毛球的学习为例,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羽毛球的接发球技巧,学生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听;如果教师给学生分好组,让他们两人一组,先从双打练起,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接发球规则、注意事项讲清,让学生边练习边学习,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而且掌握的也快,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2 采用游戏法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都有几分钟的热度,因此就出现了体育课上前几分钟学生都积极主动,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成了自由活动,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实践,游戏法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来合理选择游戏。
比如传统的游戏项目“老鹰抓小鸡”,这是很多小学生都玩过的游戏,而且百玩不厌,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集体的协调能力;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学生,可以开展跳绳比赛或是接力赛,这种游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和人个能力。游戏法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要明白,游戏法教学中的游戏最终还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服务的,不可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2.3 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体育精神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合作与竞争,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突出这一体育精神。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与人合作的机会不多,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分组教学法,一个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就要有合作意识,团队的每个人都要有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的精神。
比如可以利用扑克牌进行比赛:把十三张扑克牌倒扣着,让学生记住扑克牌的数字及位置,按1、2、3……顺序翻牌,说对了牌数可以一直翻下去,错了就要重来。这个游戏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团队的互助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很浓,但总是出错,针对此笔者就提议让学生先定好方案,再去按方案实施,这个效果较好。在体育运动中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的锻炼,不仅提高了合作与竞争能力,也培养了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对于小学体育来说,它对构建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有目的、重效果的实践性课程,因此,优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体育教学教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位体育教师孜孜以求的追求。
[1]车志宏.小学体育教师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阴山学刊,2006(01):62~64.
[2]孟冬琴.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 [J].科技信息,2010(34):328.
051430 石家庄市栾城区故意小学 程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