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朋辈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6-03-28岳增玲李庆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朋辈教育自我教育民办高校

岳增玲,李庆朋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试论朋辈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岳增玲,李庆朋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摘要:随着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和纵深化发展,朋辈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民办高校独特的学生管理模式与朋辈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加强朋辈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对3所民办高校中200名学生的调查基础上,阐述民办高校朋辈教育在认知、队伍建设、开展情况等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对朋辈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完善朋辈教育制度体系、加强对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加强对朋辈教育的组织管理等维度探讨具体路径.

关键词:朋辈教育;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自我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破教育投入瓶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把民办学校办好”.在民办高校教育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便是学生事务管理,而学生管理中势必离不开“朋辈群体”这个主力军.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法国作家莫罗阿说“学校里的同学比父母是更好的教育者”,因此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直接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质量.笔者对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发现,当前国内对朋辈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辅导领域,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将此方法应用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尤其是民办院校学生管理的,还未有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研究成果出炉.为了获得民办高校朋辈教育现状的第一手材料,本研究采用自制的《民办院校朋辈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广东省3所民办高校中的15个二级学院中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背景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民办高校朋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朋辈教育在民办学校学生管理中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朋辈教育概述

1.1朋辈教育的含义

朋辈教育,又称为同伴咨询、同伴教育,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对朋辈教育的界定可依据其应用领域划分为两类:一类将朋辈教育限定在心理辅导领域,如:美国学者Mamarchev将朋辈教育界定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另一类将其界定为一种可广泛运用的教育方法.如:姚斌、刘茹认为朋辈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1].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笔者大体采用后一种界定方式,本文中“朋辈教育”的概念界定如下:朋辈教育是指由年龄相仿的、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同级或高年级同学作为教育主体,单向地或者双向地分享经验、技能或理念,切实帮助教育客体解决学业、情感、心理、课外活动、就业等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实现改变教育客体价值观、思想或行为等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朋辈辅导的范畴具体包括招生入学、报到注册、宿舍生活、课堂学习、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医疗服务、课外活动、就业指导等与在校大学生相关的一切活动.

1.2朋辈教育的特征

第一,朋辈教育存在主客体,是朋辈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教育、引导、帮助和管理.朋辈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以达到教育效果的过程.其中朋辈教育的主体包含:朋辈辅导员或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学生会及各社团干部、同年级班级干部以及其他在某些方面有经验、专长和“话语权”,能够对其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群体或个体;朋辈教育的客体是接受过朋辈教育主体帮扶、指导、教育的广大个人或群体.

第二,朋辈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存在交互性.朋辈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没有太严格的地位、等级和权力之分,存在流动的空间.一方面,因为担任朋辈教育主体的主要是学生干部,而学生干部具有流动性,所以教育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因“术业有专攻”,在某些方面是教育主体,在另外方面可能就转变为教育客体,反之亦然,所以主客体之间存在交互性.

第三,朋辈教育存在“三强”特点:(1)关系平等、认同度强.朋辈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地位相等、相处融洽的朋友关系,由于处于共同的年龄段、相似的感情经历和生活阅历,彼此之间共通性大、互动性高,朋辈给出的建议更易被采纳.(2)涉及范围广、实效性强.朋辈教育主体存在多元化,包括朋辈辅导员、朋辈学长、朋辈学生干部等等,且教育的领域已经由传统的心理辅导向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范围拓展,范围的拓展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效果.(3)全天候教育、针对性强.由于朋辈主客体住宿、学习、生活节奏基本同步,不仅能全方位的及时地掌握身边同学的动向,而且能够对特殊人员和重点关注对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3朋辈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第一,朋辈教育自身独到的优势决定了其加强的必要性.一方面,朋辈群体之间朝夕相处,接触更频繁、沟通起来更为便利,朋辈之间天然的亲近感更能够增强彼此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朋辈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显示,朋辈是学生遇到问题时的首选,由于师生之间固有的等级、年龄等差别,很多学生在面临困难或困惑的时候首选求助的是身边的朋辈群体而非教师,所以加强朋辈教育至关重要.

第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需要加强朋辈教育.一方面,当代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需要朋辈教育.当代是90后大学生群体一统天下的时刻,学生思维意识活跃,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乃至生活方式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遇事首先想到周边的朋友,加之老师与学生之间“代沟”的加大,此时朋辈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特殊性需要加强朋辈教育.民办高校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安定和维稳,而要想全方位的了解到学生在心理、学业、情感、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朝夕相处的朋辈最能及时全方位的覆盖到,从而增强管理的实效性.

第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朋辈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学生管理事务可谓“事无巨细”,涉及到学生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具有复杂性和繁重性,加之学生存在的问题具有多变性和突发性,所以学校管理人员很难全方位监管到每个学生的动向,加之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以上,这种工作任务的繁重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朋辈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加强朋辈教育,也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所在,朋辈的亲和性和号召性使他们能方便地在咨询伊始很快与咨询者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深入咨询者的内心,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让我们在学生事务的管理中把握主动权[2],进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2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朋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获得第一手的实证调研数据,笔者选取广东省3所民办高校的15个二级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7份,回收率为98.5%;其中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为98.1%.调查群体中大一占23.6%,大二占28.7%,大三占27.6%,大四占20.1%,基本保证了均衡性.笔者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当前民办高校中朋辈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2.1朋辈教育认知存在偏颇

虽然朋辈教育提法已久,在国外成为一种主流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法,但并没有在我国民办高校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各高校对朋辈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朋辈教育的演变发展、开展方式、教育模式知之甚少.笔者调查数据显示,85.4%的受访者认为朋辈教育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模式,但是68.2%的学生表示对朋辈教育的具体内涵及教育方式“不太了解”,访谈中,同学们对朋辈教育了解主要限定在心理辅导方面,认为所谓朋辈教育就是朋辈心理辅导.由此可见,朋辈教育的工作理念、教育方法并没有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手段纳入高校德育系统当中,也尚未将朋辈教育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常态性方法.

2.2朋辈教育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一方面,调查显示,朋辈教育主体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朋辈教育队伍不足.现有的朋辈教育主体主要由学生干部兼任,学生干部的选拔基本就替代了朋辈教育实施者的选拔,缺乏一个长效性制度的保障.调查中72.3%的学生认为朋辈教育主体就是党员、学生干部和成绩表现优异的人自然兼任,没听过专门的选拔.另一方面,朋辈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性.朋辈教育主体虽然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她们仍是普通大学生,人生阅历和经验尚浅,其世界观与价值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存不足,高校对其培训力度不够.并且高校也往往欠缺专业的朋辈教育培训员,往往由心理辅导教师或学生管理人员兼任,对朋辈教育主体的培训水平和能力提升程度有限.

2.3朋辈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各民办高校的朋辈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目前多以学生自发开展为主,系统性、主动性组织的朋辈教育活动较少.84.9%的同学愿意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找朋辈群体帮自己排忧解难,但是67.8%的人认为学校偶尔才会开展一些与心理相关的朋辈辅导,大多数调查者指出学校很少指派过特定的同伴帮助其学习或者生活. 67.1%的人认为开展的教育主要以灌输与理论说教为主,缺乏课外实践与其他活动的渗透教育.且现有的开展方式也多停留在面谈等较为原始的方式上,缺乏新媒体的参与,也没有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需求构建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总之,朋辈教育的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开展方式仍缺乏多元化的路径.

3 加强民办高校朋辈教育的具体路径研究

3.1加强对朋辈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

第一,提高对朋辈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民办高校的师生要充分认识朋辈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加强对朋辈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明确朋辈教育在学生事务管理和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海报展板、宣传栏、微博、微信公共平台、QQ群、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明确朋辈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开展模式,并将朋辈教育的理念融入学校的校训中,提高重视程度.第二,加大投入力度,下拨朋辈教育专项资金,为朋辈教育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与场地支持.学校要在预算中分设朋辈教育专项资金,并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加强对朋辈教育主体的专项培养.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场地审批制度和场地保障机制,在校园中留出专门的场地、教室、实践基地等,为朋辈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物理空间.

3.2建章立制,完善朋辈教育制度体系

第一,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朋辈教育相关规章制度,增强朋辈教育的长效性.一方面,深入推广朋辈教育模式,加强朋辈互助.按照“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的把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积极构建以大学生“三自”教育为基础的朋辈教育模式[3],充分发挥朋辈辅导“我们辅导-辅导我们”的特点,提高朋辈教育的覆盖面、范畴和教育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制定朋辈教育相关规章制度,将朋辈教育和学长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度将朋辈教育管理模式规范化、系统化.第二,完善朋辈教育主体的评估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制度,明确朋辈教育主体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建立定期的汇报与调查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验交流会,听取朋辈教育主体的自我总结与工作心得,化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冲突与矛盾,推动朋辈教育的开展,进而达到“助人自助、成人达己”的目的.

3.3加强对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第一,注重朋辈教育主体的选拔与配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完善朋辈教育主体选拔机制,把好“入口关”.选拔可以实行竞聘制,选拔标准按照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优良、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心理健康且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同届或高年级学生,保证选拔质量.第二,注重朋辈主体的培养和使用.“培养”在于增强其教育能力,“使用”在于增强其教育效果.对朋辈教育主体的培养和培训包括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基本知识、加强思政工作方法的培养、朋辈辅导主要技术的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要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方式[4],通过专项培训使他们能比较娴熟运用专业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从而切实帮助周围同学缓解思想困惑、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和学长制的优势,在使用中锻炼朋辈教育主体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管理成效.

3.4加强对朋辈教育的组织管理,提高朋辈教育实效性

第一,搭建朋辈教育工作平台,提高朋辈教育效果.要搭建集党支部、团学组织、班级、宿舍等“四位一体”的朋辈教育平台,党团组织和各类社团天然是朋辈教育的开设基地,各党支部、学生会、各类社团组织等人数众多、辐射范围广、成员质量高,该群体有助于调动最广泛的朋辈力量,对全校学生发挥最强大的辐射影响.要构建时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通过班级、团支部、学生宿舍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实行班委会包干制度,班委会成员及宿舍长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使命感,切实提高朋辈教育效果.第二,拓宽朋辈教育覆盖领域.一方面,要丰富朋辈教育的内容,通过“一帮一、一带一、一促一”结对子的模式,让朋辈教育主体给予受众群体从学习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与帮助,要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学习和生活的日常问题、不同年级的阶段问题等内容纳入到朋辈教育活动中来,逐步实现朋辈教育学习生活“全覆盖”;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朋辈教育,拓展新媒体条件下的朋辈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萱.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朋辈教育研究[D].华东电力大学,2013.

〔2〕黄郁健,王美珠.学分制条件下朋辈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21.

〔3〕陶宏.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91-93.

〔4〕李瑛.谈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J].龙岩学院学报,2012(6):55-5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18-03

收稿日期:2016-02-09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5年省级德育创新项目:朋辈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2015DYYB084)

猜你喜欢

朋辈教育自我教育民办高校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