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体育观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6-03-28李铁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李铁(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人文体育观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
李铁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人文缺失较为严重的现象,在"以人为本"育人观的引领下,对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的社会价值进行评述,并对其相关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全面贯彻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改善高校武术教学社会实用价值低下的现状,在确保高校学生武术自主学习意识有效生成的基础上,为实现学生武术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自主生成,提供理论层面的必要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人文体育观;高校体育教学;构建;发展;对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它所蕴含的深邃的人文精神,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与引领作用.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通过对自身素质能力体系在结构方面所凸显的缺失性进行关注,用以提示自我的充实与修补,进而促使与保障其理想人生与理想人格的构建与完善,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高校武术教学的人文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了高校武术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极其低下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有碍于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还会对高校武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加强对人文体育观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构建与发展对策的研究,确保高校武术教学人文思想的回归,就成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所面临的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给予切实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对于全面改善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社会化发展,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1 人文体育观的基本含义
所谓人文体育观是人们基于“以人为本”的视角对体育所形成的一种全新认识.人文体育观以人文精神为主线,在体育活动中以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体现、促进人的独立人格建立作为关注点,以满足社会个体对于体育的主动需求为主要目的,实现了对传统的生物体育观在本质与内涵上的升华,是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人文体育观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将关注对象从“物”转向“人”,从传统的身体改造转变成为心灵教化,用以确保社会个体在自我发展的进程中能够依据自身的发展取向来不断激发与唤醒对体育的内在需求.人文体育观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强调人的主体价值,遵循人的意识规律、按照人的发展方式来指导体育实践活动,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基本手段,来确保人在身体的自然改造、人格的完善塑造、心理与精神世界的有效疏导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人文体育观的构建与推广,有助于引导我国体育事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对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2 高校武术教学中“人文缺失”的成因解析
2.1 狭隘性教学目标的限制,致使“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难以贯彻与实施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所要达成效果的预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贻害至深,高校武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依旧延续着传统的以基本技术传授为核心的原则,将满足达标测试最为教学发展的核心取向.这种凸显狭隘性的教学目标,过于强调对“物”的关注,而忽视“人”的价值,即过于注重对学生武术基本动作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武术实用能力的发展.因此,这种体现在教学目标设置上的狭隘性,对于“以人为本”教学观念的贯彻与实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由此造成了高校武术教学人文缺失的现象极其严重.
2.2 强制性教学方法所的择取,阻碍了对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
就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凸显强制性特征的“填鸭式”或“灌输式”等教学方法依然沿用,将学生视为教学内容的接收器,开展着千篇一律的“复印式”学习,其学习的基本行为就是模仿,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所学基本技术的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为止.这种无视学生兴趣指向的教学方法,完全屏蔽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我需求,形成对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严重打压.因此,长时期处于无趣状态下的武术学习,无法实现对学生武术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
2.3 功利性的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造成了武术本真的流失严重
武术的本真含义在于通过对武术所具有的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交往性功能的发挥,来促进社会个体身心健康水平的协调发展.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将达标测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因而,为了获取理想的达标率,基本技术的传授就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而学生通过反复的模仿练习所掌握的技术动作仅仅是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与把握,而对于该技术动作的运动机理、实用效能以及衔接运用则缺乏必要的体会与认知.因此,造成了广大学生的武术学习效果仅仅是掌握了与达标测试相关的技术动作,而综合性实用能力则无法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促进.这种体育本真严重流失现象的存在,是高校武术教学人文缺失的重要体现形式.
3 人文体育观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构建价值
首先,人文体育观的构建,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引领与理论导向.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致使狭隘的“唯成绩论”教学思想泛滥,对高校武术教学实现适应性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与制约.因此,树立全新的理论导向,用以引领高校武术教学走出发展误区,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就成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人文体育观的构建,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创新行为,不仅实现了在武术教学价值取向上的全面调整,同时,对于消除传统教学思想的负面影响、修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突显出重要的“净化作用”,从而实现对高校武术教学创新发展的引领与导向.
其次,人文体育观的构建,标志着高校武术教学价值取向的有机转变,能够为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价值取向是指某一行为主体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时,依据自身的价值观所表现出的基本立场与态度.其核心作用在于决定或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于主体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文体育观是“以人为本”教学观念在武术教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促成了高校武术教学本真的回归,从而将“满足达标测试”这一狭隘的教学目标转换成为“促进学生武术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确保其终身体育思想有机生成”的全新发展目标.
第三,人文体育观的构建,全面提升了学生对于武术内涵与重要功效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在推动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方面,显现出极其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由于长时期地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学生的武术学习效果仅局限为对满足达标测试需求的相关技术动作的把握,而对于所掌握技术动作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相关的运动机理这缺乏必要的培养与了解,由此导致了学生对于武术内涵以及重要功效的认知水平极为低下,无法为实现自身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而人文体育观的构建,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起到积极的唤醒与激发作用,进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加强对武术重要社会功效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参与武术学习与武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4 人文体育观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发展对策
4.1 确立全新的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目标,为实现人文精神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与推广提供导向
(1)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高校学生由于在素质能力上存在着客观差异,在武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需求程度也各不尽同.因此,在确立武术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确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子目标体系,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的普遍适应程度.
(2)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应以凸显健身性为核心,用以确保高校武术教学本真的回归.高校武术教学的本真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武术理论与技能的传授,来确保其武术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坚持健身性的原则来确立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目标,对于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3)教学子目标体系的构建,应凸显适应性与实效性.教学子目标是教学总体目标的细化与分解,是全面满足广大学生武术学习需求的重要保障.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自主生成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子目标体系的构建上,必须要凸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用以推进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发展.
4.2 选用具有多元化功效的教学方法,用以确保学生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与普及
教学方法是师生间实现知识传递与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运用的合理与否,会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强化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完善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趋势.通过对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严重缺失是影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推广与普及的主要因素.针对于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迫切性与必然性.首先,要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导向,加强对启发性、自主性、开放性与辅助性教学方法的研创,用以实现对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唤醒;其次,在新型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中,要贯彻“尊重、理解、信任与平等”的原则,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鼓励着、引导者与服务者;第三,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方法体系的实效性,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快乐元素的融入,用以愉悦学生的情绪,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4.3 创新教学评价手段,确保对学生武术学习行为的尊重与认可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与认可的过程.现阶段,针对高校武术教学人本缺失现象严重的弊端,为了确保人文体育观的构建以及“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创新现有的教学评价手段,就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举措.这就要求在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上应凸显人文化思想,要彻底摒弃以达标成绩作为评价唯一标尺的强制性手段,以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思维作为新型评价手段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作为检验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这种彰显尊重、鼓励与信任的教学评价手段,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全面培养,同时,对于人文精神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人文体育观的构建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成.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及其意义[J].学术论坛,2005 (5).
〔2〕吴晓农.新世纪体育的“以人为本”观[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1(2).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180-02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