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献载体的演变与现代大学生的阅读生活

2016-03-28刘冲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甲骨文纸质印刷

刘冲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论文献载体的演变与现代大学生的阅读生活

刘冲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人类文献的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非纸质文献,到以活字印刷为代表的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及以机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书刊为代表的机读型电子文献.随着文献载体的变化,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阅读不再仅仅依赖于原有的纸质图书,而是更多的接受和依赖网络阅读方式,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多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并存,诸如手机阅读,微学习,个性化服务推送等.

文献载体;演变;阅读;网络阅读;大学生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人类文献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献载体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甲骨文为代表的非纸质文献;第二阶段是以活字印刷为代表的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第三阶段是以机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书刊为代表的机读型电子文献.文献载体的发展演变是载体本身由笨重到轻便,信息记录密度由小到大,信息记录和传递速度由慢到快的过程.机读型电子文献是未来图书馆馆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 文献载体的发展演变

1.1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非纸质文献

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非纸质文献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目前已发现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余字.甲骨文所载是各类占卜的记录,其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甲骨文献被发现以后,人们先后对其进行复制(墨拓、拍摄、描摹)和整理(拼接、缀合、辨伪、鉴定),并汇集和编纂成册,即将其内容转移存储到其他载体上而加以利用.最早编纂甲骨文献的是江苏丹徒人刘鹗.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鹗编纂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金石学家罗振玉,搜集甲骨3万余片,先后出版《殷墟书契》(1913)、《殷墟书契菁华》(1914)、《殷墟书契后编》(1916)、《殷墟书契续编》(1933)等6部甲骨文集.1979~1982年,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13巨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精选殷墟甲骨41956片,《甲骨文合集》是集大成的甲骨文献巨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周以前铜也称金,故青铜器上的铭文称“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广泛.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简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使用毛笔墨书.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简牍制度方告结束.帛书,又名缯书,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将文字、图象及其他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丝织品上),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至汉代有大量的帛书,出土的帛书较著名的有楚帛书、马王堆帛书等.

1.2 以活字印刷为代表的纸质文献

纸是一种薄膜状的纤维制品,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用絮绵丝制成的“絮纸”.东汉时蔡伦(?~121)总结了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扩大了造纸的原料,改良了造纸技术,制出了新型的纸,时称“蔡侯纸”.公元2世纪以后,纸逐渐在中国内地和西北地区广为使用.自西晋(265~419)始纸已取代竹、帛而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文景时期(公元前179~前150)的汉墓中,出土了西汉初期的纸质地图残片,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文献.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岸汉代烽燧遗址,发现有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104)字迹清晰可认的纸质文献.1973年在甘肃居延地区发现东汉时期写有隶字的纸质文献.清末在新疆库车发现的西晋元康六年(296)的佛经残页,是有年代可考的最古的纸写本文献之一.1964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一座晋墓中发现的彩绘纸画是现存最早的纸画.4世纪以后,中国造纸术陆续传播到国外.纸质文献逐步在世界上普及.

纸质文献按记录知识的方式又可分为纸写本文献、印本文献等.其中印本文献种类繁多,有雕版印刷文献、活字印刷文献.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是印章和拓印的结合体,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其印制工艺十分精美(现存大英博物馆).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13万块,历时12年.雕版印刷也存在明显缺点,诸如刻版费时费工费料、书版数量巨大存放不便、错字不易更正等.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毕昇(?—1051年)发明的胶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架.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纸质文献还有石印文献、机器排版文献、照相影印文献、计算机排印文献、立体印刷图片等.20世纪出现了多种非纸质载体的文献,但纸质文献因其方便实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将是人类交流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主要形式.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380余万种,期刊13余万种,会议文献100余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100余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事实证明,纸质文献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纸质文献也存在着文献信息量有限、不便于大量复制、造成资源浪费、信息检索不便等不足.

1.3 以机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书刊为代表的机读型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是信息社会文献载体进化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和信息载体,以磁、光、电为介质,以数码方式将文字、声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非纸介质上,通过计算机设备阅读使用.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相比具有信息存储量大、使用方便、检索功能强大、图文声像并茂、出版周期短、信息通过计算网络高速传播使信息获取快、更新快等特征.电子文献主要包括:电子期刊、电子杂志、电子图书、软磁盘、只读光盘、交互式光盘.光盘是继缩微技术和磁性存储介质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信息存储系统,光盘存储提供高存储密度和大容量的记录功能.目前,电脑系统的光盘有三大类型:只读型光盘,一次写入型光盘,可重写型光盘,光盘是大数据时代最理想的文献载体.

2 现代大学生的阅读生活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从书籍文献和报纸杂志等纸质图书中获取信息,并联系实际对书面文字所传达出的信息加以认知和理解,并将对书面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于原有的纸质图书阅读,人们更习惯于足不出户地阅读到丰富多彩的图书.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又称多媒体阅览室或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是一种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集电子文献信息检索、浏览、复制、服务等为一体,以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技术为特征的电子化、数字化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高校电子阅览室针对大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式管理,具有自主操作、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电子阅览室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阅览室是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主要平台.网络阅读将传统纸质的阅读平台转向了数字化设备,阅读的符号也从单纯的文字和图案增加到了具有视频、音频的多媒体,阅读的行为也变得多样化.目前有很多学术类的网站、贴吧、博客、论坛等学习类的平台的创建,使网络阅读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大量富有科学意识、思维深度与人文情怀的期刊报纸电子版与纸质版同时发行甚至独出电子刊.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具有很大的区别,诸如浏览差别,网络阅读可随时停驻在某一个关键的内容,也可以随时超链接到下一个阅读空间,使得阅读内容无限丰富.阅读可以从精读转向泛读,从静态转向动态,从一元转向多元.在检索阅读上亦有差别,传统的纸质阅读,检索方式主要是通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而网络检索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学习和获取信息的习惯,检索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阅读中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在读写互动方面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差别巨大.传统阅读,主要是作者写,读者看,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用意,读者可以做笔记做批注,显然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缺乏互动.而网络阅读互动性非常明显.在网络时代下,通过链接,可以将读与写之间的互动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微博、微信等软件,它们将评论、点赞、批评与反对、分享等个人行为在阅读中与作者互动,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互动交流.此外,在感观上的差异明显.传统的阅读,通常说的是使用眼睛看书看报等.网络阅读却不同,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盛行,它能调动更多的感官去参与阅读活动,使得阅读变成了视听盛宴.总之,网络阅读具有明显的优点,交流的互动性、资源的丰富性、环境的开放性和活动的主体性等.

由于网络技术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阅读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多变.网络阅读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诸多新兴的学习方式,如微学习,亦可理解为碎片化学习,区别于系统的课程化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内容的限制,不受教学的限制,其核心理念是随时随地学习,文理百科,天地万象皆可学习.又如手机阅读,智能手机日益普及,这使得大学生自主学习更加便利和灵活,手机阅读方式将成为自主学习的一种流行趋势.此外,网络个性化服务的推广,也促进大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完成个性化学习.总之,伴随着网络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及记录人类文献载体的巨大变化,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大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堂学习,不再受制于专业设置,他们可以全方位摄取各类知识,全面参与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科学研究,这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社会使命.

〔1〕刘元荣.王凤英.网络文献阅读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滢.手机.个性化的大众媒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吴敏慧.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发展建议[J].图书馆学刊,2013(03).

G253

A

1673-260X(2016)12-0154-02

2016-10-22

猜你喜欢

甲骨文纸质印刷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出版与印刷》2016年总目次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甲骨文与商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