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遥《人生》
——矛盾漩涡中的人生抉择及其思考

2016-03-28林明远蓝燕苹郑诗华李林晓岭南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404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选择思考人生

林明远,蓝燕苹,郑诗华,李林晓(岭南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人文学院,广东 湛江54048)



路遥《人生》
——矛盾漩涡中的人生抉择及其思考

林明远1,蓝燕苹2,郑诗华2,李林晓2
(岭南师范学院1.招生与就业处;2.人文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

摘要:路遥的《人生》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的高加林由于社会和自身原因,在事业、爱情、道德方面经历的裂变和抉择。主人公高加林作为农村知识青年形象,造成他事业和爱情悲剧的原因值得当代青年思考。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选择;思考

《人生》是路遥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中国农村当时的社会现象创作的中篇小说,通过“城乡交叉地带”几个青年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前农村生活的新特点和所存在的矛盾。小说通过描写高加林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及失败,反映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如何做好人生选择。

1 《人生》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人生》的创作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方面,1981年中国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一做法形成了固态格式化的身份制度,以至于当时年轻一代的农民虽被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吸引,却因户籍制度等相关政策而被限制在这一片农村土地上;另一方面,自1982年中共中央转批《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以来,农村实行各种责任生产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谋生。

路遥的《人生》故事同样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分明的城乡差异、严格的户籍制度、随处可见的走后门之风引起当时青年心中巨大的骚动。路遥正是通过营造一个这样的小说背景,展现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矛盾重重的社会背景使得《人生》这部小说中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等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青年人的故事得以铺展。高加林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又重返土地这一系列的变故,也都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环环相扣。一腔抱负的高加林被迫回到土地,让他在人生低谷遇上了巧珍,两人展开一段震惊全村的爱情故事。而当他进入县城,面对大胆、知识渊博的黄亚萍,在现实与理想的挣扎和权衡中,他那种迫切追求高等生活的浮躁之心让他抛弃巧珍继而产生一场罗曼蒂克式的新爱情。这样的社会背景影响了高加林的爱情选择,也让他的人生平添了一种愤懑不平的气息,从中塑造出一个对人生有较高的追求,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青年形象。当现有的力量和资源无法支撑时,他就只能利用外界的力量去改变自己获得资源的渠道,这种渠道单一而不稳定,因此从一开始社会背景的浮现,就暗示了高加林的失败是必然的。

2 高加林的人生选择及形象分析

2.1高加林的人生选择

“人类天生自然地为实现自我而奋斗,并且从奋斗中建立起自己的价值构架”[1]。高加林是20世纪80年代乡土中国青年农民的典型代表,他有知识、有才华、有追求,并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但现实却让他与理想失之交臂,只能在城乡权力空间的挤压下进行无奈的抗争。他的爱情选择“滑行”在功利性和情感性之间,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2.1.1城乡交叉的事业选择

作为农民的儿子,高加林接受过现代化教育,拥有着现代化的思想,是一个极其独立而有理想的青年。他身为农民却惧怕土地,不愿面朝黄土,所以他一直向往城市的繁华与机遇,渴望走出农村成就大业。这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向往,他们向往改革之风盛行的大城市,向往文明、浪漫、繁华的生活,鄙弃农村的顽固、愚昧、落后。因此,高加林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毅然选择了城市。

2.1.2偶然和必然的爱情选择

刘巧珍是乡村淳朴、善良、平静的化身,而黄亚萍则是城市繁华、文明、时尚、刺激的代表。高加林在面临爱情选择的时候,也是其面临人生选择、价值选择的时候。一种是坚守平静生活,踏踏实实地发挥一个农民的生命价值;另一种则是追逐名利,力求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高加林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毫无疑问地选择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2.1.3坚持与退缩的道德选择

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与他在选择人生道路中自身定位和道德选择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他内心一方面痛恨以权谋私的人,用隐忍和坚持与现实抗争;另一方面在追求自身理想生活过程中,却总是以自我价值和利益为出发点。在现实的漩涡中,他逐渐失去了农民儿子最淳朴的本色,不顾亲人和舆论的谴责,一点点丧失了人性的温情。“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2]对于高加林在事业上和爱情上的选择,我们无法判断对错。但我们知道所有的选择都应基于道义,而不仅仅是遵从于自己内心的渴望。

2.2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的悲剧结局和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他的性格错综复杂,好像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思辨性”在互相冲突、牵制,从而在一次次的骚动和斗争中决定他的选择。

2.2.1生于土地长于土地的恋乡者

高加林虽然拼命读过十年书,在一切思想和行为上竭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远离土气的现代青年,但是他并没有从黄土地断奶,他的亲人都是土地上的劳动者,他的身体和思想都是在土地上长成的,沉实、坚韧、深情,土地之于高加林这样的人,甚至有宗教图腾式的意味。对土地的依恋,是他性格、精神的深层。

2.2.2渴望离开土地成为城市人的怨乡者

高加林像悬空的“豆芽菜”,在抛弃了刘巧珍后,似乎身上掸去了最后的泥土,和城里姑娘的恋爱使他过上了完全“现代”的生活。他对城市的近乎狂热的畸恋终于慢慢变成了现实,而且浮现出一种虽不确定但诱人的远景。他对现代文明怀着强烈的向往,比一般农村青年有更多的追求,更大的抱负,但却没有找到实现这些追求与施展才华的正确道路。

2.2.3“于连”式的个人奋斗者

与《平凡的世界》里的更“平凡”的孙少平相比,高加林更接近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个人奋斗者“于连”,他近乎偏执地想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性格极度自卑又极度自信,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他可以越过道德信仰的束缚,不顾一切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梦想。他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中林震、梁生宝等人物对阶级、族群的依赖,更多地从“族群”中分裂出来,确立了“个人”的价值。

3 《人生》给当代青年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诗艺》中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动作的模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地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3]《人生》是中国当代小说中堪称完美的悲剧。高加林个人奋斗和爱情的悲剧并非单纯由其一人的行动与选择所致,它包含了深刻的时代因素,甚至可以说寓示了乡土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不幸命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当代青年正处在爱情、职业、理想的交汇阶段,如何把个人奋斗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生价值,这正是《人生》一书带给当代青年一个新的思考以及深刻的启发。

3.1认清自身条件,走出迷惘,定位未来

当代部分青年由于社会阅历低,自我认识浅,对现实的恐惧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使得他们感到无力,进而逃避、堕落,更有甚者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将所有的失意都归根为社会的不公,最后走上报复社会、害人害己的道路。归根到底,这是由于当代青年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过于安逸,从小没有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思考和规划。倘若高加林生于现代,那么毫无疑问他的才能会得到充分发展,因为他清楚自己的价值,认清自己的地位,并对自己的人生做好定位和安排,为了实现理想,勇往直前。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选不出时代的伟人。”所以,当代青年应该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精神,正确地审视自身价值,尽早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3.2谙熟取舍之道,坚持信念,抵制诱惑

人生就是一趟旅行,有些人选定目的地便心无旁骛地前进,最终到达终点;而有些人却迷恋沿途风光,以至于耽误行程。不幸的是,当代许多青年大都是那些迷恋沿途风光而耽误行程或者放弃行程的人。关于抵制诱惑这方面,高加林确实值得当代青年学习。高加林树立走出农村,改变命运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放弃家乡选择城市,放弃爱情选择前程,并最终使理想得到初步实现。高加林对信念之坚定,对理想之执着,对取舍之果断无不使人敬佩。所以,当代青年应当从高加林对人生的各种选择中出吸取其精华部分,学习其坚持信念,抵制诱惑,果断取舍的宝贵品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3.3打破传统观念,敢于挑战,勇于创新

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代必不可少的品质。但纵观当代青年,大多数追求稳定,逃避问题,一味固守陈规,无视创新,不敢突破自我。纵观高加林,他身处20世纪80年代农村变革时期,却敢于抛开农村愚昧落后的思想,接受新的科学思想。他为了让村民喝干净的水,不顾村民的反抗,把漂白粉投到水井中。他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者,敢于突破陈规,敢为人先地走在时代的前端。如今,创新已成为一种潮流,谁没有创新精神,谁将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因此,当代青年理应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并提高创新能力,敢于成为走在时代前沿的人。

3.4守住道德底线,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无论在哪个时代,信守道德的人都会受到尊重,而背信弃义的人,往往会受到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在当今时代,道德似乎被一些人抛之脑后,从贪官污吏、拜金主义、拼爹等现象中都不难看出 ,道德在当代人尤其是当代青年人中的约束力已大大降低。他们或为了虚荣享乐,或为了功名利禄,或急功近利,背弃道德,舍本求利,置他人于不顾。好高骛远是人性的弱点,无疑也是高加林的弱点。高加林通过叔父帮助成为通讯员之后,为了实现更高的梦想,放弃与刘巧珍的爱情,选择黄亚萍,最后却落得个事业和爱情双失的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才能步步高升。当代青年应该从高加林失败的原因中吸取教训,培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优良的道德品质护航,才能在追梦的旅程中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凯伦·何妮.自我的挣扎[M].李明滨,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15.

[2]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9.

[3]卢思琴:《人生》人物悲剧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10).

责任编辑闫桂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6)01-0070-03

DOI:10.13887/j.cnki.jccee.2016(1).20

收稿日期:2015-10-08

作者简介:林明远(1984—),女,广东省湛江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高等教育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辅导。

猜你喜欢

选择思考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