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一体化研究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2016-03-28高亚平,刘瑞斌,康健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中职高职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一体化研究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本文以计算机应用专业 “3+2”模式为例,以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从对课程衔接进行整合、修订中高职课程教学程序、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按照纵向内容衔接与项目案例螺旋式内容相结合等方面,探讨了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一体化的路径。

课程内容体系;中高职衔接;一体化

现行中高职教学衔接中,采取合作办学方式,在中职学习3年,毕业进入对口高职学习2年,实行分段教学共同培养。由于不同学校教学体系不同,缺少衔接沟通机制,课程设置整体性与系统性欠缺,学生升入高职后,“夹生饭”与“吃不饱”现象并存。为探索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策略及途径,笔者以五年一贯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中高职课程设置缺陷,提出构建中高职课程一体化体系构想,以期实现高效衔接。

1 当前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重复开设,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中高职衔接缺乏课程体系,各自确立教学课程体系,导致高职课程重复开设。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中高职专业课教学重复率为40%左右,课程名称相同,教学内容相同。造成高职教学重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1.2 中职课程开设参差不齐,不利于高职学习。五年一贯制学生来自于各个中职,由于中职课程各自为政,课程开设不同,造成高职阶段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高职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中高职分段实习,不利于课程有效衔接。五年一贯制学生在中职学习3年,高职学习2年。中职实行“2.5+0.5”学制,在校学习2.5年,顶岗实习0.5年;高职实行“1.5+0.5”学制,在校学习1.5年,在企业实习0.5年。调查显示,当前“3 +2”学制模式,不利于校企合作,不利于学生的管理。为提高实习质量与效果,应加强学生管理,将实习时间改为高职最后1年。

2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缺陷及不足

2.1 中高职院校对五年一贯制重视程度不够。五年一贯制由中高职合作分段培养。对中职而言,学校仅仅完成3年教学任务,让学生考到相应的对口高职,对中职开设课程与高职开设课程是否接轨并不十分关注;对高职而言,学生主要来源于单招考试和对口升学,五年一贯制人数相对比例较少,学校同样重视程度不高,对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没有上心。

2.2 中高职缺乏完善的课程衔接方案。中高职只是互相沟通交流招生,在教学课程方面学校各自为政,中高职之间缺少专业课程衔接交流,进而使得中高职学校之间缺乏课程体系衔接保障。

2.3 课程体系设置方向性不明。高职生源主要来自对口招生,高职制定的教学培养方案,主要面向单招高中生源,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已有专业基础。对于五年一贯制学生,高职院校直接按照专科三年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对课程教育体系生搬硬套,导致高职教育阶段许多课程开设重复。

3 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路径

3.1 深入合作,加强交流。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是一体化系统,因此中高职要深入合作、密切交流。从专业教学内容到教学目标衔接,需中高职教学管理中高层共同参与制定。在整个合作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中高职校级联动,开展不同层面交流活动,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不断深化。

3.2 整体布局,明确方向。从中高职共同发展来看,应从整体出发设计课程体系,明确中高职各自定位,中职是基础教育,高职是教育的提升与升华,明确中高职阶段开设课程和各自的教学任务目标,各尽其责。

3.3 制定制度,兼顾特色。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企业岗位要求制定具体课程,同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发挥自身专业特色,进行创新与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拓展专业能力。

3.4 循序渐进,改革重头。循序渐进探索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体系。以五年一贯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对象,循序渐进进行专业改革;以中高职衔接建设为基础,深化相关专业课程衔接;以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为抓手,加大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

4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策略

4.1 以“3+2”课程教学为基础,探索有效衔接模式。改革“3+2”模式,调整为“2.5+2.5”模式。前2.5学年在中职学习,通过第5学期升学考试,进入高职继续深造。将企业顶岗实践时间改为高职阶段最后1学年。这样实现中高职分段连贯教学,与企业无缝对接。

4.2 改革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是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前提。高职与中职培养目标要存在层次上的不同。中职培养中等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同时肩负为高职输送生源的使命,其教学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而高职要进一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其教学任务是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4.3 纵向衔接与螺旋式衔接相结合,探索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纵向衔接是按照专业知识技能从浅到深的逻辑顺序设置专业课程。螺旋式衔接是指核心课程在中高职重复出现,但内容深度不同。高职要在中职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学生专业技能呈螺旋式上升。

5 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措施保障

5.1 加强衔接制度建设。确定中高职职责,建立长效教学管理机制,加大督导力度,充分挖掘各自教学优势,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保障中高职教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5.2 加强教学管理建设。建立大局观念,高职提前主动与中职沟通对接问题,一起组织制定课程教学体系,一起执行一体化培养方案,保证方案落实,保障教学质量。

5.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中高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制定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加强核心内容衔接,组织中高职教师共同编写相关教材,实现中高职教学课程衔接。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一体化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201603040114);

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 “就业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RSHZ-2016-03052);

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 “高职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JRS-2016-3056)。

[1]李海东.适应珠三角产业需求强力推进中高职衔接 [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02):1~5.

[2]何荣誉.面向岗位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 [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02):32~35.

050091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高亚平 刘瑞斌 康健 李芳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中职高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