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阅读史的构建
——《中国阅读通史》序

2016-03-28王余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阅读历史

王余光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中国阅读史的构建
——《中国阅读通史》序

王余光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摘要:《中国阅读通史》叙述各时期阅读的历史过程,论述阅读史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文本变迁与阅读、社会环境与教育对阅读的影响、社会意识与宗教对阅读的影响、学术知识体系与阅读、中国阅读传统、个人阅读史。

关键词:阅读;历史;编纂

中国有几千年的读书史,几千年来,书籍的制作方式几经革新,但人们的藏书与读书的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近十几年来,即此世纪之交的时代,随着电视、网络与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藏书与读书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据库、电子书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藏书理念;而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也改变着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是读书人生活的一场真正的革命,不会不让人迷惑与反思。对中国阅读史的研究,或许正是基于现实的一种历史反思。

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度。传统史学如正史、编年史高度发展,而专门史、专题史发育不良。近百年间,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专门史得到很快的发展,大多齐备。二十世纪后期,图书文化史的研究,受到学界的重视。图书文化史中的三大支柱出版史、藏书史、阅读史,研究成果逐步增多。21世纪初,中国出版史与藏书史,均有通史出版,但阅读史的研究相对薄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欧美的一些大学中,已开设阅读史的课程,并开展相关研究。有几千年阅读历史的中国,还没有加以系统的叙述与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正是以上原因,《中国阅读通史》①该书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编撰被提上议事的日程。

相对于出版史、藏书史关注图书的制作过程、收藏与传承有所不同,阅读,它是一个思想与认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史,如英国学者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所说的,是真正的“作为心灵的知识的历史学”。这样,阅读史的资料、描述、解释等一系列问题,对研究者来说,就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然而,近三十年的认知与探索,让我们这个研究团体,不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中国阅读史的资料,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完成了与中国阅读史相关的一些学术成果。

自我读大学本科以来,中国图书出版收藏的历史,即是图书馆学长期关注的话题,也是我感兴趣的领域。对中国阅读史的兴趣,则源于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编的《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②《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2007年新版,韩国汉城知汉城知永社1993年韩文版,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年版。。一本书的影响,来源于读者对这本书的阅读与阐释,而《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正是选择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著作,经过读者的解释与评论,来阐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1990年,我与徐雁合作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③《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初版。编纂工作开始启动。这部工具书近两百万字,我们搜集了丰富的中外关于阅读领域的相关资料,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中国阅读史资料。虽然这是一部辞书,但在编纂过程中,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对细节有了更多的关注。《中国读书大辞典》在1993年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好评,1994年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此后多次重印。

1997年,我与几位同道将几种中国古代读书史的资料加以汇集成《读书四观》④《读书四观》,王余光等编译,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初版,崇文书局 2004年新版。一书出版,这本书所选《读书训》《读书止观录》《读书纪事》及《先正读书诀》,均为明清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辑集的中国先秦以来的读书古训和读书掌故,思想深刻,事迹生动,内容丰富,文笔晓畅。我们作了简明的注释,并加以翻译,既可为研究考参考,又便于一般读者阅读。同年,吴永贵等人编译《把卷心醉》一书出版,该书辑录中国古代关于读书、藏书方面的资料,并加以翻译。也是在这一年,由我主编的对中国现代名人的阅读活动进行总结的《中国名人读书生涯》丛书十种,相继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此后,由我主编的《中国读者理想藏书》①《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出版。《读好书文库》②《读好书文库》第一辑12种,王余光等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书海导航》③《书海导航》3册,王余光主编,宁波出版社,2000年出版。《世纪阅读文库》④《世纪阅读文库》4册,王余光等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系列读物相继出版。这些编撰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注在阅读问题上。正是以上这些著作和丛书的编撰为我们下一阶段对阅读文化与阅读史的进一步研究做好了基本资料的准备,同时也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2000年,我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部分师生对阅读史和阅读文化举行了专门的讨论会,对阅读史与阅读文化、国外阅读史的研究状况及如何建设中国阅读史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大家对中国阅读史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此后,我结合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召集硕、博士生对阅读史与阅读文化展开了多次讨论,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我在2001年发表的《关于阅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对中国阅读史资料、阅读的内涵、阅读的时代变迁、中国阅读的传统、书籍的力量与象征意义等问题展开初步讨论[1],但对中国阅读史的具体内容缺少必要的探讨。

2003年,我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中国阅读史研究”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这个项目试图从理论上解决中国阅读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2004年,我倡议编撰多卷本《中国阅读通史》。在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同年11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院校的相关研究者共同参与的《中国阅读通史》编撰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就《中国阅读通史》撰写的意义、内容、分卷大纲以及编撰过程中的学术规范和研究进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各位研究者在《中国阅读通史》内容体系的架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撰写主旨⑤关于这次会议的内容,详见许欢《中国阅读通史编撰工程启动》,《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3期。。

在本次会议上,我提出了《中国阅读通史》按历史时期分卷撰写的设想,全书分十卷,除首卷为绪论,末卷为索引与图录,其余八卷,按历史时期划分,叙述各时期阅读的历史过程。我们认为:一个读者的阅读行为受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的影响。外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与教育,社会意识与宗教,学术、知识体系,书籍出版、流传与收藏,文本变迁等。这些因素对阅读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内在因素包括谁阅读、如何阅读、读什么、在何处读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个人的阅读史。我们将上述两方面,并结合阅读史研究资料与理论,共分为八个问题,以纲目的形式分述如下:

《中国阅读通史》研究纲要

一、阅读史研究的基础

1.中国阅读史资料的集结

2.历代学人论读书、论读书方法、论读书的价值等

二、理论研究

1.国外阅读史研究

2.国内阅读史研究

3.阅读史研究内容

4.阅读文化发展的阶段性

5.阅读文化发展的区域性

三、文本变迁与阅读

1.文字统一与阅读

2.载体变迁与阅读

3.制作方式与阅读

四、社会环境与教育对阅读的影响

1.经济条件对阅读的影响

2.出版对阅读的影响

3.书籍流传、收藏与阅读的关系

4.教育对阅读的影响

5.推荐书目

五、社会意识与宗教对阅读的影响

1.政治意识、国家的文化政策对阅读的影响

2.禁书

3.群体意识与阅读的关系

4.宗教信仰与阅读

六、学术、知识体系与阅读

1.从书目看历代知识体系的构成、变迁,看阅读的变化

2.注释与翻译问题

3.工具书与阅读

4.推荐书目与阅读

七、中国阅读传统

1.思想层面

2.学而优则仕

3.勤学苦读

4.对文本的尊重、对知识的崇敬、对书籍的爱护

5.书籍的力量与象征意义

八、个人阅读史

1.书香世家

2.藏书楼、书房与读书处

3.阅读习惯

4.读书经历与思想

5.生活、时尚与阅读

6.书呆子、被读书所误

这个纲要汇集了与会众多学者的智慧,并成为我们论述中国每个时期阅读史的主要框架。

2007年,我与课题组成员完成了“中国阅读史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将项目成果,结集出版了《中国阅读文化史论》①《中国阅读文化史论》,王余光等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出版。一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就阅读文化与阅读史研究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阅读通史》的撰写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现今的中国,有很多工程、项目或战略。我以为,推广阅读,鼓励国人读书,或许是这个民族最重要的战略。十余年来,《中国阅读通史》一直没有申请研究项目,该书的撰写,是我们的一种自觉行为。我不能肯定,这种行为是否是来自现实的反映。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我们只能以我们今天的心灵去思想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图书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且极具民族特色。中国图书从载体、用墨、印装到文字,均系自身发明,形成了非常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文化,并对世界的图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阅读文化正是图书文化的重要一环。我们带着惶恐的心灵去思想那些辉煌的过去,这正是我们的动力所在。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阅读通史》从初稿到修改工作基本完成。司马迁云:述往事,思来者。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希望未来阅读史的研究将更加辉煌。通过对中国阅读历史的叙述,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书香的中国。2015年9月28日

参考文献:

[1]王余光.关于阅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1(3):7-11.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6)03-0106-04

收稿日期:2016-04-23

作者简介:王余光(1959— ),男,安徽无为人,教授,教育部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Reading History:Preface to Chinese Reading History

WANG Yugua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Chinese Reading History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ading in various periods,discusses the basis of the reading history research,theoretical research,text change and reading,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on reading,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religion on reading,academic knowledge and reading,Chinese traditional reading,and personal reading history as well.

Key words:reading;history;compilation

猜你喜欢

阅读历史
新历史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