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现象
——以达利及其设计作品为例

2016-03-28罗宁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达利消费主义艺术品

罗宁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01631)

试析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现象
——以达利及其设计作品为例

罗宁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01631)

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这种现象对艺术的影响颇为深刻。达利作为实践艺术与商业结合的第一人,通过对其行为和作品的剖析,能够发现一些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在科技创新的前提下,艺术也改变了以往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倾向,结合商业信息化的趋势,出现了新的面貌。

艺术与设计;达利;消费主义

艺术与设计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门类。但是对它们仔细考察就能发现,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与市场中,艺术与设计的交叉越来越多,艺术与设计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从学院中对设计师的培养模式就可看出,对于造型基础的重视以及对审美的感知能力培养,艺术创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与之相关。

说到艺术家参与商品制造或者建筑设计等等,这一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提到:“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1]。”他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艺术是由劳动生产行为分化出来的。远古社会的“艺术家”就是制造工具的那一群人。然而人的审美需求使得他们对工具器形的设计产生了思考,由此,设计这一观念就产生了。

在西方美术史中,说到艺术家“跨界设计”这一现象,最值得称道的一人则是达·芬奇。他的设计稿包含军事、城市规划、建筑等各个方面。虽然以当时的生产水平,许多设计都无法实现,但是这并不影响他进行想象[2]。同为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堡大教堂则是艺术家建筑设计中的辉煌巨制,并且圣彼得堡大教堂的广场也是艺术家贝尼尼的作品。现在我们常认为艺术家是非常感性的一群人,而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则需要大量的理性思考。其实,对于艺术家来说,理性与感性同样重要,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理性,那么艺术的呈现则是一团糟。

现代设计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特别是在二战后结合美国商业的繁荣有了迅速发展。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出现了普遍的中产阶级。他们所要求的审美与消费和以往的贵族阶层有着本质区别。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可接受的价格、快速变化的审美观……这些都要求新的设计出现[3]。而艺术家作为最具奇思妙想的那一群人,在面临消费主义盛行的市场对设计提出的这种猎奇的要求时,他们最有能力将其实现。

因此,在现代设计这个大的概念里,许多艺术家都有着双重身份。如现代建筑的起源之一“红屋”的设计师就是拉斐尔前派艺术家威廉·莫里斯[4]。对于平面设计、建筑等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的设计来说,艺术家的跨界创作还是比较难以普遍实现。但是对于简单的艺术符号授权、艺术衍生品或商品的外观设计来说,只强调结合审美与一般功能性的问题,则比较容易实现。这也是现在企业进行品牌塑造的一个方向。如近几年奢侈品品牌大量与艺术家合作,将艺术家的作品符号运用到商品设计中。爱马仕与中国艺术家丁乙合作设计了“中国韵律”丝巾,路易威登也将草间弥生著名的“点点”印制在其箱包上。

萨瓦尔多·达利 [5]可以说是艺术品商业化的始祖,他是第一个将其绘画元素加入到他的设计作品中的现代艺术家。在消费主义文化的语境下,他的设计作品可以说是艺术衍生品,也可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设计作品。不仅如此,他还跨界到电影艺术中,将其超

现实主义观、对梦的认识等结合到电影、动漫等新出现的技术中。而他本人对自我品牌的营销也是开辟了艺术家自我“炒作”的先例。虽然他是西班牙人,但是在他身上却完美地体现了美国商业繁荣初期所兴起的消费主义文化、对名利的渴望、夸张的审美倾向等等一系列文化现象。他的这种积极参与商业活动的行为也直接启发了当时还年轻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据当时的人回忆,安迪将他得意的作品——玛丽莲肖像在一次聚会中送给达利,达利当场就对这个作品表示了不屑,并解开裤子在作品上小便,这个事件马上传遍了当时的艺术圈[6]。达利深谙艺术家作秀与自我炒作之道,他的个人行为在今天看来都是相当极端的,但是这种行为恰恰与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性联系在一起。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指出,在现代消费社会,“所指的价值”取消了,也就是说,符号形式所指向的“真实”的内容已经荡然无存[7]。我们真的需要使用这些商品才购买吗?在此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借用到描述消费行为上:对于大众来说,过去的“消费”只是满足基本需要,穿衣保暖、食以果腹;但是对于现在有一定空余时间、追求精神满足的人们来说,消费行为也是其自我价值、身份、情感等等方面的体现[8]。人们在达利身上以猎奇的心态满足了自己无法去付诸实践的荒诞行为,在达利的金钱至上、制造噱头、追求异像的艺术中满足精神的空虚。在此并不去对此种现象进行批判,只是对它进行一种剖析,以探究艺术家的身份、行为变化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达利为他的英国赞助者爱德华·詹姆斯[9]设计了大量的具有超现实主义符号的家具。詹姆斯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财力丰厚的超现实主义收藏家。他甚至出现在勒内·马格里特[10]的两幅绘画作品中[11]。他的West Dean House是一座城堡,也可以被命名为“超现实主义之屋”。进入城堡首先就可以看到达利最著名的唇形沙发[12]。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女星梅·韦斯特[13],她是当时男人梦寐以求的女性,她热烈的红唇是最具吸引力的象征,每个男人都渴望能与她接吻。在当时,达利采用了内置实木的结构,外部包裹着玫粉色的丝绒面料。现在流行的丝绒口红与达利的设计也不谋而合。这件设计体现了达利对于消费主义文化的敏感。现代消费已不再是过去纯粹追求实用性的消费模式,现代消费更多的是对商品背后“故事”的消费。

达利的珠宝设计在今天看来都是充满前卫以及梦幻色彩。珠宝的绚丽效果也与超现实主义对梦境的描述相符。达利设计的皇家之心采用了黄金、红宝石、翡翠这三种稀有材料,运用机械装置和镶嵌技术,使得这件珠宝犹如真实的心脏般搏动[14]。除了对艺术家创造力的赞叹之外,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件作品恐怕不是达利亲手制作完成的吧?在艺术家是否应当亲自制作或独立制作以及艺术品是否应该具有“唯一性”这两个问题上,达利再一次开了艺术界的先河。根据对艺术的传统理解,艺术作品是那个唯一的、凝聚艺术家个人气质、创造的体现,这种体现的要求是艺术家的亲自创作。本雅明通过对“灵韵”的论证体现了传统艺术形式中对独一无二的崇拜。“一件东西的原真性,包括它自问世那一刻起可继承的所有东西,包括它世纪存在时间的长短以及它曾存在过的历史证据”[15],这一句话也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某些艺术作品能够在拍卖市场中创造天价。梵高、莫迪利亚尼、毕加索、勃洛克……他们的经典作品更多地被赋予了个人的精神内涵,包括创作时的特殊心境和情绪,以及历史文化的凝聚。但是在达利看来,艺术家更多是一个符号,也就是我们今天商业中“品牌”的概念。他就像一个“公司”,他的设计冠上了他的名字作为品牌。这一点也类似于现在的艺术家工作室出品或艺术衍生品。

达利晚年大量制作“假画”这一行为往往令人诟病。达利的邻居、同时也是画商的斯坦·劳里森斯,在《达利的骗局》中揭露了其如何滥用自己的名头而大量制造假画敛财的事情。此书虽为自传体小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参考其给出的事据。据其说,达利的作品57%都是由他人代替完成的伪作,而达利本人,只是一个造假集团的幕后推手。这种“工厂生产”的想法来自于达利走访沃尔特·迪斯尼的“梦工厂”,他发现迪斯尼本人并不绘画,他的助手包揽一切。在他晚年深受帕金森症状困扰时,则把这个“工厂”付诸实践[16]。抛开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因素,达利的行为是来源于市场对其作品的狂热需求,尤其到了晚年,大家想象着在艺术家过世后作品价格能翻一番,于是大量的订单蜂拥而至。达利摆出了迎合消费主义的姿态,而这种消费行为其实就是对于“符号”的一种消费。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它具有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收藏价值体现的是它的唯一性,能够流通于拍卖市场也正是这种唯一性的确立。而审美价值对应的是

“符号”消费,无论它是复制品或是原作,无论它挂在博物馆或是挂在家里,这种符号不会产生变化。

在达利那个年代,他的创作主要还是为精英文化服务。按照经济学中对于收入人群的划分,达利的顾客属于高净值人群[17]。奢华的材料、对手工的严苛要求都意味着商品价格的昂贵。艺术就一定要是普通大众消费不起的吗?新的社会模式对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中产阶级[18]的崛起[19]以及他们对于艺术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可以不再以昂贵为主要特征。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当今不少画廊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在网上出售具有艺术家版权的复制品,或者某些品牌将艺术元素运用于商品外包装的设计上。亚马逊作为美国最大的线上交易平台,在2013年也开辟了艺术品及复制品的线上交易。在网上出售的5万多件艺术品中,售价高于1万美元的有3178件,低于99美元的有786件,其他的价格都在两者之间。顾客可以从超过150家画廊的4500名艺术家手中,买入原创或限量版的艺术作品[20]。亚马逊提供运输和包装服务,人们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到作品的尺寸、材质、照片信息。据其开发者称,网站会收取商品价格的20%以内作为提成。网络艺术品交易平台赵涌在线的创始人赵涌称其通过观察,发现eBay的收藏品板块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25%,让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在中国也发展下去的领域。他把艺术品市场划分为收藏、投资领域与消费品市场。在这个金字塔结构的行业里,前者是一个位于塔尖的小众市场,后者则是金字塔的底部。位于上海的“证大艺术超超市”是国内首家以“超市”概念命名的艺术品销售实体店,创办者沈其斌将80%的艺术品定价在10~5000元,只有20%的艺术品的价格区间为5000~50000元[21]。艺术市场的细化也代表了其愈发的成熟,这种细化也给艺术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收入空间。

注释:

[1]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没有地址的信[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06.

[2]列奥纳多·达·芬奇著,李秦川译.哈默手稿[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王受之.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07.

[4]王受之.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5.

[5]Salvador Dalí,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

[6]BBC纪录片.Modern Master-Dali.2012

[7]让·鲍德里亚著,车槿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M].译林出版社,2006.

[8]姚晴.艺术品收藏行为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9]Edward William Frank James,1907-1984.

[10]René Fran?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

[11]Not to be Reproduced,by René Magritte.1937.Oil on canvas. 81.3 cm×65 cm.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Rotterdam.

The Pleasure Principle:Portrait of Edward James,by René Magritte.1937.Oil on canvas.79 x 63.5 cm.Edward James Foundation,Chichester,UK.

[12]BBC纪录片.Modern Master-Dali.2012.

[13]Mary Jane,1893年8月17日—1980年11月22日.

[14]BBC纪录片.Modern Master-Dali,2012.

[15]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0.

[16]斯坦·劳里森斯著,朱子仪译.达利的骗局[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17]一般指资产净值在600万人民币(100万美元)资产以上的个人.

[18]中产阶级是一个较为含糊的概念,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难以以统一的标准划分。《福布斯》对中国的中产阶级定义为:在城市中居住、有大学学历、年收入在1万—6万美元之间。

[19]Dominic Barton,Yougang Chen,and Amy Jin.Mapping China' s middle class. [EB/OL].http://www.mckinsey. com/insights/consumer_and_retail/mapping_chinas_middle_class,

2015-10-30

[20]www.amazon.com

[21]创业邦.把艺术品卖出淘宝价[EB/OL].http://kuailiyu.cyzone. cn/article/5168.html,2015-10-30.

[1]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没有地址的信[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王受之.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姚晴.艺术品收藏行为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4]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5]斯坦·劳里森斯著,朱子仪译.达利的骗局[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6]让·鲍德里亚著,车槿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M].译林出版社,2006.

J05

A

1671-5136(2016)01-0139-03

2016-03-20

罗宁(1989-),女,华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达利消费主义艺术品
达利的超现实之旅
Film review:WALL·E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毕加索&达利:亦师亦友亦对手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