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译美学研究及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2016-03-28刘志明袁潇
刘志明,袁潇
(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论科技译美学研究及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刘志明1,袁潇2
(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科技翻译总能传播最新技术、最新知识,然而,科技英语在词汇、句式、语篇等方面具有的自身特点使其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遣词造句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为了增强可读性和学习的兴趣,在翻译过程中考虑美学取向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用词精准简洁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却不是很容易做到,可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这对高职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及翻译实践都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科技译;美学;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不断更新,了解前沿动态是当务之急。而科技英语翻译,是以传播最新科技信息为主的翻译活动[1]。但是由于科技英语专业术语多、句式复杂、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传统的科技英语教学很难激起学习者的兴趣[2]。因此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科技英语特点及翻译美学取向尤其是用词精准简洁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仍然很重要。它不但可以丰富和完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指导译者的行为,还可以为高职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1 科技英语特点概述
众所周知,科技英语一般指自然学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各种科技论文、学术报告、教科书等使用的英语。它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点。
第一,专业术语多。专业术语即各学科领域内表示概念或关系的专用语。科技英语所用词汇中包含大部分词义很固定、专一的专业名词或名词短语,而这些词汇是没有办法进行替换或修饰的,这是导致科技英语可读性差的主要原因。
第二,用词严谨。科技英语主要是一种书面语言,用词上讲究严谨、精准和简洁。一些含义模糊、指代不明的词汇很少会用在文章中。
第三,常用缩略语。有时候一条缩略语可以表达几十个词义,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随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缩略语将会更多。
第四,修辞手法运用少。科技英语的目的是使读者容易理解而不产生太多的想象,因此,它不像普通英语那样具有感性形象思维,不具感情色彩,也不经常运用夸张、比喻或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是按照逻辑思维清晰准确地表达客观规律、描述问题。科技文章中的修饰性内容比较少,这大大减少了阅读的趣味性。
第五,常用被动语态。为了增强描述的客观性、减少主观色彩、使句子尽可能简洁,科技英语常常隐去人称主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第六,常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简单句无法表达科学原理、规律、概述以及各种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科技英语常使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从句或代替从句的名词化短语的复合句,体现出它严谨周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语言特征。
第七,常用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以及代词等。如用It作形式主语替代句子后面作真正主语的非谓语动词短语、从句等等。
2 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取向
科技英语在词汇、句式以及语篇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减少失真,科技英语文章的翻译一般都采取平铺直叙的论述方式。这种方式常常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乏味、兴趣不浓。因而,为了增强科技英语文章的可读性和欣赏性,适当地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一些美学翻译的手法进行润饰是很有必要的。翻译美学就是译者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念将原作经一定手法加工处理后表现出来的美学取向。
众多学者从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视野、概念、理论与实践等不同的角度把美学、语言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对科技英语翻译美学取向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很多的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用词精准简洁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却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1 精准美
用词精准是科技英语翻译必需遵循的首条标准。伟大的翻译学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要求译文首先要讲诚信,要忠实于源文,要与源文对等。科技英语作为英语当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词汇更专业,语句更复杂。它的翻译除了要忠实于源文以外,更要体现它的用词精准。科技英语翻译用词精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词汇采取专业解释;二是对于词汇“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等现象,仔细推敲和判断上下文,选择最佳词汇。
2.1.1 专业词汇的专业解释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很多词汇都有其特定的专业解释,采用专业解释,既能保证用词的精准、体现用词的简约精炼,又可以避免望文生义或过度地延伸从而造成翻译的失真或偏差。如:“body inwhite”“白车身”,指汽车没有喷涂颜色之前的本色、底色,而不是指白颜色的车。“CANBus”(Controller AreaNet-workBus)可以翻译成“总线、总线系统或总线技术”。作为国际标准的ISO11898“CAN Bus”,起源于德国BOSCH公司开发并首先用于汽车行业,是制造厂中直接连接现场设备、面向广播的串行总线系统,其性能在于这样不但能提供设备及故障诊断方法,而且也能提高通信效率和设备的互换性,如今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船舶、工业设备和自动化等方面。如果译者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无法让读者明白其在各个语境中的真正含义。所以,要做到精准地专业解释,译者不但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而且还要知道专业的术语表达。
2.1.2 “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
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使得科技英语词汇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汉语也是博大精深的语言,用词也是非常讲究,词汇的含义也跟语境相关联,也存在“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然而这两种语言既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又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载体,它们由于东西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劳动方式、习俗、宗教信仰、语言表达习惯等不同不能从形式和内容上完全对等,如何让科技英语词汇得到精准的翻译,一定要仔细斟酌,选择最合适的词汇。
“一词多义”现象。英语中任何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里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即语境意义。如常用单词“interest”,可以解释为“兴趣、利息”;“tooth”可以解释为“牙齿、粗糙面”;“foot”可以解释为“脚、支座”;“piece”可以解释为“片、零部件”等不同意思。再比如“body”既可以指文章的“正文”,人的“身体”,也可以指汽车的“车身”等。
“一词多用”现象。“一词多用”现象表示同一个词汇不但会以多种性质、多种面孔出现在文章里,而且它们的含义也不一定相关联,这给译者精准地表达意思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译者只有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专业术语表达以及语言特点,才能精准地表达意思。如“can”通常人们最早接触的是情态动词,而在“a can of corn”中则为名词,表示“罐头”,在“CAN Bus”却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表示“总线”。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用词精准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合适的词汇可以精确简练地表达意思,如果用词不恰当的话很可能会使得意思差别很远。而译者要做到精准地翻译、解释,不但要明白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普通英语与科技英语的不同,还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的表达。
2.2 简洁美
用词精炼简洁是科技英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因而在进行科技英语翻译时同样也要体现出精炼简洁的特点。科技英语的精炼简洁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式两大层面上。
2.2.1 词汇层面
在词汇层面,科技英语用词的精炼简洁除了以科技术语代替日常用语、以单词代替短语以外,还存在许多缩略词。根据分析判断,缩略词的构成方式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截缩,即截缩单词的部分字母,如signal——sig(信号);第二种,首字母缩略,即将词组中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加在一起,如Bavaria Motor Works——BMW(宝马);第三种,部分字母缩略,即从两个单词中抽出部分字母,如telegram exchange——telex(电传)。
上述三种缩略语都不太好翻译,截缩词和部分字母缩略词相对来讲很多还可以通过字典查询判断其意义,而首字母缩略词由于英语每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可以缩写,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要做到精准、精炼翻译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缩略的内容。常用的还比较容易掌握,比如“ABS”指“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SUV”指“越野车”(a sportutility vehicle),“GPS”指“全球定位系统、导航”(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AC”指“空调”(air conditioner)等。有些缩写不好翻译,如:“OEM”如果不了解它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就无法知道它可以翻译成“原始设备制造商、或原装备生产厂商”。“E&E”一般情况下很难判断为“电力电子”(electric and electronic)的缩写。
2.2.2 句式层面
在句式层面,科技英语复合句多以名词化结构替代复杂的从句,常用代词或被动语态等。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用精炼简约的语言表述。更多的学者更赞成用四字格言或汉语成语来翻译名词化结构的短语,因为四字格言或汉语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完全符合科技英语严谨、简练的文体特点。如在介绍一款汽车诊断仪VAG 1652时,“Itincludesall features of VAG 1552:easy carry, reliable quality,easy operation,quick reaction,etc.”可以翻译成“携带方便,质量可靠,操作简单,反应迅速”。在处理被动语态和代词时,译者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一定要把执行者或代词指代的内容表述出来。汉语喜欢用主动语态,很多句子可以没有主语,没有执行者。
3 对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尽管各个学者们对翻译美学取向的定义不同,但是专业术语表达一定要达到用词精准简洁之美。这对译者的要求很高,译者不但要懂和会各种中英文知识和语言表达、而且还要明白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表达,这从“教、学、管”三个维度来看对高职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实践都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3.1 从教的维度来看: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行业知识水平要求更高
教师自身的能力、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是保障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科技译美学研究表明这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是能否成功开设课程、编写教材以及进行翻译的关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引导者,教师不但自己要明白科技英语的特点、专业知识与翻译技巧,选择或编写的科技英语教材要充分体现可读性、趣味性、技能性等特点[3],而且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方式方法让学生明白当好译者的必备条件。因此深入行业研究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化能力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
3.2 从学的维度来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也可以其乐无穷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最终保障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科技译美学研究表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并不枯燥无味,学生可以在获得严谨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掌握最前沿动态的同时充分得到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乐趣。同时,在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传递信息、传递技术、创造美和传递美。因此,高职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可以是乐趣无穷、丰富多彩的。唯有认真地钻研、学习、翻译实践和不断总结才能成功地变成优秀的翻译人才。
3.3 从管理的维度来看:应统筹兼顾、搭建平台保障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教与学顺利进行
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保障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教与学顺利进行。一方面为教师顺利进入行业了解术语的精准表达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供学生选修或必修。学院还要与当地政府、企业、行业委员会共同协作,统筹兼顾各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3.4 对翻译实践的指导
由于英语与汉语的区别,更由于科技英语独有的特点,译者要准确无误地做到精准美地翻译,必须了解语言表达习惯和专业背景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也会不断出现、不断更新,译者只有深入各行各业,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前沿动态,了解术语出现的背景知识,才能把握专业术语的真正含义。译者还应大量进行翻译实践。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是译者的翻译实践积累,实践越丰富,翻译水平越高。实践是构成翻译理论的源和本,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也离不开实践[4]。
4 结语
任何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都离不开理论的构建,而翻译学的发展则得益于翻译理论的研究,是翻译教学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因。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本身属于应用语言学教学,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高职院校也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主要阵地,由通用英语教学向行业英语教学转型是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5]。科技英语术语多、专业性强、句式复杂。有关科技英语特点和翻译美学取向的研究可以让读者在接受最先进的科技知识的同时体验美的享受,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到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实践活动。唯有深入行业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才能提高翻译和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水平。
[1]康志峰.科学翻译的传承与发展思辨:李亚舒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2(5):3-6.
[2]赵学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立体化科技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3):65-69.
[3]吴斐,罗胜杰.“卓越计划”下科技英语教材编写原则探析[J].教育评论,2014(2):105-107.
[4]刘金龙.科技英语:文体、范式与翻译:方梦之《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评述[J].中国翻译,2012(4): 57-61.
[5]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责任编辑 周斯韵
H159
A
1674-5787(2016)05-0043-04
2016-08-0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青年课题“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JA140156)、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规划重点课题“美国公立高校内部问责制质量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GX—054)、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SKS28)的研究成果。
刘志明(1965—),女,四川大竹人,教育学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翻译理论研究;袁潇(1984—),女,重庆江津人,教育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