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习近平的文化治理思想

2016-03-28吕永莉傅琼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价值观国家

吕永莉,傅琼

(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浅论习近平的文化治理思想

吕永莉,傅琼

(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文化治理是习近平执政过程以及系列讲话中所体现出的一大特色。习近平在继承历代领导人治理思想和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文化治理的主张和理论。文章从习近平的文化治理思想的产生背景出发,从其治理思想的内核、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三个角度来梳理习近平任总书记以来的执政举措,以及系列讲话中所蕴含的文化治理思想。

习近平;治理;文化治理;党的建设;依法治国

习近平自从2012年任总书记以来,不断推进文化治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目标,这是邓小平的“四个现代化”之后的又一个现代化,应当说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后的逻辑即要求重视文化治理的作用。文化治理要求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过程中引入市场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以及其他组织,让各利益相关方都参与其中。文化治理的任务并不是要求在顶层设计层面重新设计一套机制和模式,这一理论主张通过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各主体形成一套共识机制,最终达到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通过解读习近平的系列讲话,我们发现他的治理理论中具有浓厚的文化治理色彩。

1 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规律使然。

1.1 国内外环境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力争上游,社会各主体各司其职,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物质财富获得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精神文化层面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如道德水平滑坡、精神焦虑、人生迷茫、传统价值观影响式微、社会矛盾突出等。同时,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也被一些人所亵渎,文化遗产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应当说这与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过度关注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忽视了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未全面深入社会当中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我国的渗透,特别是文化渗透,各种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潮流正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选择与形成,如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正是在这种内外因素交集的环境下,为了稳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习近平提出了他的系列文化治理思想。

1.2 国家治理规律使然

国家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纵观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可以发现由国家统治理论、国家管理理论走向国家治理理论是这些国家治理理论发展的共同规律。因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一国家通常会存在由于长期过度追逐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矛盾积累等问题,而此时依靠经济发展的手段已经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因此就需要借助于文化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来化解这些矛盾。1949年,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之后,我国进入了国家统治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加之政府以及各方面的改革,我国进入了国家管理阶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国家治理的新阶段[1]。

2 习近平的文化治理思想

习近平从2012年执政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不仅经常在各种场合阐述其文化治理的思想,而且将文化治理理念贯彻到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可以说将文化治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归纳起来,习近平的文化治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治理思想的内核、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2.1 治理思想的内核

为了指明文化治理的方向,习近平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规划:一方面,作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断。在上任之后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概念。习近平指出“中国梦”不仅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走中国道路,更应当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内含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凝聚中国力量,所谓的中国力量就是全国56个民族人民的凝聚力,“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需要13亿多的人民共同发力、团结一致,为实现国强民富而努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积淀,是中华各族人民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习近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内核,高度凝聚和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会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2]习近平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各个阶层有了更加明确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定位。

2.2 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活动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对我党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共建美好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关系到其作为执政党的生命力,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习近平自执政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到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作风,造成了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精神懈怠,长期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这些行为严重背离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破坏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破坏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官场文化,要努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自执政以来,不断出台各种举措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遏制各种不正之风,惩治不法行为。首先,规范党员干部行为。2012年12月4日,履新不久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八项规定,从中央层面对长期以来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作风进行批评并对其作出了规范,并且率先以身垂范。在深圳视察时,习近平带头践行八项规定,视察全程实行不封路、不清场的举措,做好表率,以身作则,感化各级党员干部。其次,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方面,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比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改正自身的行为和作风,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踏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人民公仆这一角色;另一方面,习近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人生观,这可以理解为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从价值取向上更加明确了党员干部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最后,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习近平自执政以来,始终拉紧反腐高压线,用好惩治这一手段,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涉及到谁,坚决一查到底。与此同时,习近平还非常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创新反腐反贪制度——改革信访举报制度、推出纪委网站网上监督举报平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制度章程,规范了党员干部行为,不断推进了我党事业的发展。

2.3 推进依法治国

法律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形式的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稳定性和强制性,生效之后则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重视也是习近平文化治理理念的一大特色。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把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主体,包括立法机关、执法机关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对全社会各主体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进而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对于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而言,针对执法还存在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应当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改变过去的依靠人治的方式,以法治的思维来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对于立法机关而言,在立法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从法治思维的角度权衡法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清理法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正之处,使各项法律切实起到保护人民合法利益的初衷。再者,对于司法机关而言,法院和检察院是我国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行使着审判权和检察权,要求法院和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注意维护法律的公正性,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对于公民而言,作为法律的保护、规范主体和依法治国的受益者,应当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能力。从而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加快我国法制国家的建设。

总的来说,习近平的文化治理思想是在国内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冲击日益显著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国家主导文化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了现代社会多元主体的文化需求,反映了社会主体培育公共性、共同价值观的诉求,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思想。文化治理思想改变了传统的国家控制、民众被动接受的国家管理模式,主张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通过让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到党的建设和依法治国等文化治理的实践中,来调动社会各主体的积极性,共同助力“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1]刘志昌,刘须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学术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152-157.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 2014(10):4-7.

[3]高书生.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繁荣的新坐标和新任务[J].探索与争鸣,2014(5):4-5.

[4]黄力之.国家治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4(6):37-40.

[5]魏东初.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三个维度[J].求索,2015(7):10-14.

[6]本刊记者.全面把握与正确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辛向阳研究员[J].思想教育研究,2016(3):5-9.

[7]胡振良.论习近平“两个治理”重要思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16-21.

责任编辑 周丁力

Culture Management Thought of Xi Jinping

LV Yongli,FU Qio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330045,China)

Cultural governance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embodied in Xi Jinping’s administration process and a series of speech.H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ultural governance ideas and theories based on inheriting the thoughts of past leaders an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article hackles the governing measures and culture management though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governance thought and three angles of the core,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building,and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Xi Jinping;governance;cultural governanc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the rule of law

D092

A

1674-5787(2016)05-0025-04

2016-08-17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课题“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JXGXDJKT·GH-201565)的研究成果。

吕永莉(1990—),女,江西赣州市人,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傅琼(1972—),女,江西宜春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价值观国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