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科教城师资共享的内容创新研究
2016-03-28金华仁李刘丽
金华仁 李刘丽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常州科教城师资共享的内容创新研究
金华仁 李刘丽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常州科教城现有六所高校,皆采用独立运营的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各高校间合作日益增加,科教城传统模式下的师资共享理念及管理机制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因此,在常州科教城管委会主导下,园区各高校要在政策研究、资源梳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协作与共享,以全面提高常州科教城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
常州科教城; 师资共享; 内容创新
0 引言
常州科教城现有常州信息职业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大学6所学校,内有专职教师4 000余名,学生7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高达97%。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常州科教城职业教育模式。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随着我国高中毕业生生源的减少及国家自主招生等政策的不断出台,如何更好地提高学校竞争力,打造一支高职院校技能型师资队伍,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是目前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进一步调研,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创新教育理念,将原有以理论课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但目前各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都无法满足创新需求,尤其师资队伍建设在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提升。因此,本文着眼通过六所学校内的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使其在高校间合理流动,从而共建优质师资队伍。
师资共享主要是指常州科教城六所高校间的教师资源的共享。如数学、英语和体育等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数在六所高校间存在共通性,这为基础课的师资共享提供了基础。从专业课的角度来说,虽然各个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仍有部分类似专业,如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作为职业类学校,共享各学校的精品专业课,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教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与科研实力,增强各学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师资共享内容创新主要是探索师资共享与科教城专业群建设、科教城资源库建设、科教城跨校团队建设,不同学校及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等关系与建设路径,突破目前师资共享内容单一、层次不高的状况,依托专业群建设、跨院校教师团队建设、资源库建设和跨院校文化融合,实现常州科教城师资共享的内容创新。
1 现状分析
1.1 东区实训基地师资共享情况
常州科教城培训管理中心成立于2006年10月,是常州科教城管委会直属的全民事业单位。中心拥有良好的教育设施设备和环境,建有7层共15 000平方米的培训大楼,拥有50多个专用教室,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并共享现代工业中心数控、机械、艺术、电子、计算机、纺织服装、化工、新材料、焊接、模具、家电、汽车、印刷等16个大型现代化实训基地。培训管理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求教师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培训中心内实现开放式教育模式,不以学校区分课程。以常州轻院的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为例,该基地投入使用的数控机床已达64台,计算机100台,各类CAD/CAM/CNC软件300余套,所有机床均有网络DNC功能,设备投入达3 000余万元。基地不仅培养园区内的学生,还向其他学校以及企业职工等开放,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
1.2 常州科教城教师兼课情况
近年来,常州科教城各高校已尝试小范围内的师资共享,其中一种形式就是教师兼课。鉴于科技城内六所院校区位统一,地理位置毗邻,这为教师相互兼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师资共享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打开了方便之门。以常州轻院为例,2012—2013学年共有44位校外兼课教师,校外兼课课程数34门,共有教学工作量4 374绩分。
1.3 常州科教城师资共享存在的问题
1) 师资共享的理念与动力不足[1]。科教城内的六所高校独立运营和管理,虽有常州科教城管理委员会协调发展,但只局限于东区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距离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全方位开放式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高校对师资共享的概念还较为模糊,无法进行开放办学、师资共享可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预测。由于没有形成一致的共享理念,各高校也就没有推进相互之间师资共享以及其他资源共享的内在动力。
2) 师资共享管理机制不完善。常州科教城培训管理中心对东区实训基地已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但对常州科教城各高校之间如跨校兼课等其他师资共享方面没有考核办法,这给外聘教师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考核,有的外聘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兼课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只是完成常规的课时数,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对外聘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抑制了高校间师资共享工作的纵深发展。
3) 师资共享的内容与形式单一。常州科教城各高校之间的教师跨校兼课主要以教师的个人行为为主,并没有形成统一组织和管理。且现有的跨校兼课内容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层次不高。后续可建设的师资共享的内容还很广泛,例如专业群建设、精品资源课建设、跨校团队建设等,以实现常州科教城师资共享的内容创新。
2 常州科教城师资共享内容创新
2.1 高校间互聘教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常州科教城高校间可以进行教师互聘,通过教学名师相互授课,以期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通过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使各高校间教师资源交流渠道更加通畅,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2 国家精品资源课共享
国家精品资源课项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精品资源课程的建设中,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每个高校的精品课程数量有限,精品资源课的共建共享,可以让有限的精品资源课更多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精品资源课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常州科教城各高校国家精品资源课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在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同时,其他优质资源也能同步实现共享,如精品资源课的教师可以到其他有同类专业的学校去兼课,或者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到有国家精品资源课学校现场上课,充分利用其优质教学资源。
2.3 江苏省重点专业群的辐射作用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名单的通知》,常州科教城共有22个重点专业或专业群。高等学校建设重点专业,是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专业群建设及校企合作的深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服务能力得以显著增强,有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学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各高校在办学质量、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得以改进。
通过探索有效的专业群建设机制,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效应,重点专业或专业群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可以在有类似专业的其他高校设立教学点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最终全面提高常州科教城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
2.4 教学与科研团队的建立
1) 常州科教城学校与学校之间教科研团队的建立。由于知识具有分布式特征,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都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内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聚知识[3]。
为了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协调度,尝试通过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定期与不定期交流,从而保证团队有效的运作与正常的管理。常州科教城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校际团队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此前已有成功的案例。在2011年12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星宇杯”首届全国高分子材料专业技能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承办如此高级别的技能大赛在常州轻院属首次,也是校际教学团队合作的范例。
2) 常州科教城学校与企业之间教科研团队的建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已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让行业、企业的专家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4]。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创新,人才是创新的重要条件,建立广泛的人才库,从而组成研发团队,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以上形式的有效组合,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
江苏美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产学合作进行交流并签订了协议。此后在科教城管委会打造的校企合作优质平台的基础上,江苏美淼在常州轻院建立了校中厂,电子系10级“百兴班”在美淼公司的工学交替也顺利展开,体现了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
常州科教城现有大量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教科研团队的建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5 政府主导,建立科教城师资共享平台
搭建科教城师资共享平台是一项需多方协调的工作,仅依靠六所学校的资源有很大难度,具体工作还需要常州科教城管委会等政府部门参与,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各学校、企业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对师资共享进行顶层规划与设计,在政策研究、共享资源梳理、共享平台建设等宏观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3 结束语
常州科教城建设一个公共的网络平台,建立开放的教师信息资源库,将各高校的教师按照专业、学科进行分类统计,把教师的个人信息输入信息库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师信息资源库,对师资共享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梅丽珍,卢成林.南昌市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2(16):8.
[2] 蔡庆辉.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36.
[3] 刘国新.我国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
[4] 申铉京,陈海鹏,吴威.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研究[J].教育改革,2013(1):1.
[责任编辑:李娟]
Study on Content Innovation in Faculty Sharing in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wn
JIN Huaren LI Liuli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ere are six universities in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wn and all of them are operated and managed independent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cooperation between each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faculty sharing cannot mee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demand. Therefore,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the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wn,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in aspects of policy research, sharing resource rearrangement and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so tha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ir talents.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wn; faculty sharing; content innovation
2016-07-0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SJD529);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CDGZ2013012)
金华仁(1964-),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 645.1
A
1672-2434(2016)05-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