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和“中国梦”的关系研究
——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研究视角
2016-03-28李优坤
李优坤
“五四精神”和“中国梦”的关系研究
——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研究视角
李优坤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020)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不变的梦想,“五四运动”形成的民主、科学、进步和爱国的精神,是中华复兴进程中的精神支柱。从党史视角看,“中国梦”和“五四精神”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都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五四精神”,并在历史实践中,领导并践行中华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成果。未来中国能否坚持“五四精神”和实现中华复兴的“中国梦”,关键也在于中国能否坚持“三个自信”,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和封闭僵化的“邪路”。
中国共产党;“五四精神”;“中国梦”
国内外对“五四精神”和“中国梦”关系的研究,多从“五四精神”的继承对“中国梦”实现的重大意义谈起[1][2],“中国梦”对“五四精神”传承的重要性[3][4],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和“五四精神”的融合研究[5],等等。由于学界对“中国梦”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对“中国梦”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试图从大历史,特别是中国党史视角来探究,“中国梦”和“五四精神”之间的一种全新关系——共生关系。从中国党史的视角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复兴“中国梦”,实际上是中华民族追逐了一百多年的梦想,只不过直到今天才予以明确而已。在“五四运动”高潮中孕育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通过“五四精神”的继承,才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一、“五四精神”、“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近代中国被拖入越来越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开始,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国人不变的梦想。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希望通过“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共和国”,来实现中华的复兴。无数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终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随后北洋军阀的乱局,却让国人明白,单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根本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越来越多的国人为中国的未来而迷茫、焦虑,一股爱国救国的洪流在逐步汇聚。
97年前,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仍不能避免“瓜分豆剖”的命运。强烈的危机感,推动了国人爱国救国热情的大爆发。1919年5月4日,学生、知识分子、工人和商人先后走上街头,为了国家的命运奔走呼告,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于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表现出了与以往革命运动的不同特点,即启蒙与救亡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刻苦耐劳与进步创新的统一[6]。新文化运动追求平等、自由、人权的民主精神,追求理性、真理和实证的科学精神,就很快和“五四运动”的爱国救国精神及其体现出的时代进步精神融为一体,凝练成为民主、科学、爱国、进步的“五四精神”,成为追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命运由此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逐步回升。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族复兴洪流中诞生的,并在实践中成为民主、科学、进步和爱国的“五四精神”的最重要继承者。在诞生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能够实现全人类解放和物质富裕的共产主义,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长远目标。把实现民族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作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近期目标,第一次向全中国人民明确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涵。第一次把爱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中国未来的进步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新的内容[7]。从此,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被证明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做为指导思想,以“反帝、反封”作为改变中国命运的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以发动工农作为民主革命的基本途径,领导民主革命的发展,助推中国社会的进步,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的蓬勃兴起,既显示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生命力,又推动中国革命走进了新时代,并引起了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先生的极大关注。此后,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推动了“打倒军阀,除列强”的“大革命”的顺利进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民族复兴“中国梦”第一次看到了曙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与“五四精神”、“中国梦”
大革命的失败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造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必然经历的成长阶段。经过大革命洗礼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五四精神”的精髓,更加自觉地把民主、科学、进步和爱国的内涵融入党的革命纲领和政策之中,推动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朝着实现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进步,首先是反对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切腐朽没落的东西,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民主,首先是推翻专制独裁的旧制度,实现最广大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科学,首先是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8]正是在新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终于明确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矛盾,明确了革命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基本纲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指出了近期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也因此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争取民主,是目前发展阶段中革命任务的中心一环。”[9]255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实行官兵平等、军民平等的原则,在城市工人阶级中建立工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探索了一条实践人民民主的新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为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的理想而奋斗,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半殖民地社会,在根据地实践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在国统区为建立民主政权而奋斗,成为中国民主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体制”探索,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开始前,中国共产党开展民主运动、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政体”的理论设想,都让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民意,获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所谓科学性,“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尽管也受到了照抄照搬苏联经验的“左倾”路线影响,也曾面对错误估计国内力量对比的“右倾”路线威胁,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在革命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建立在经过实践检验的实证基础之上,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不管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还是不同时期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以及游击战、运动战的战术运用,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选择的产物,是新时期科学精神的产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民为主体的中国积极实践让民主真正为人民所享的一种探索,也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力量,积极让救国路线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实证原则的科学基础上的一种尝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11]中国共产党坚持通过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教育,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教育,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都由具有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爱国者组成。正是这样一群爱国者,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而不悔,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屠杀而毫无惧色,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仍勇往直前,终于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成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也是五四爱国精神的继承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本身就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爱国思想与时俱进的结果,历史进步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了在战争和革命年代,如何推动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命运,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问题,它代表了中国进步的方向。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12]是中国历史进步和民族复兴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因此,是中国共产党赋予了民族复兴“中国梦”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实践科学、民主、进步和爱国的“五四精神”,领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五四精神”,践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结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五四精神”、“中国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是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建国后的事业更伟大,更艰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五四精神”,并为民族复兴“中国梦”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推进了“中国梦”的进一步实现。
中国共产党摸索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内涵,完善了由社会主义道路构成的实现“中国梦”路径。毛泽东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不发达和发达阶段的区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和关于中国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及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相继提出并稳步实施,标志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内容也越来越理性和务实。这一系列目标,“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不过是让这一理想更加明确而已。
中国共产党是在民主的气氛中探索和完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积极加入了新中国的各类国家机关及其相关工作,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更有8 000多万人参与,人民代表选举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国普选。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更加积极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快速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越来越强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把人权入宪,让中国人享有越来越广泛的人权;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选举制度逐步完善,代表的产生更加平等,履职更为有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推动了决策的更加科学和民主,社会服务功能更为健全;由公推村支书,到直选乡党委书记,再到区党代表常任制,基层民主逐步生根发芽;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以依法治国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核心的法治思想开始在中国扎根。“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14]在经历了2 000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影响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第一次真正享有了广泛和真实的民主。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五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法宝”,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开拓进取”思想,更加脚踏实地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始终反对不顾中国国情,照抄照搬西方自由主义的改旗易帜的“邪路”,也反对建立在主观激进基础上的封闭僵化的文革“老路”,始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建立在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始终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通过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资本主义变化,不断为自己开辟着新的发展道路和理论境界[15],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具有高度科学性。
尽管长期面临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中国共产党继续依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依靠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教育,依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教育,来武装全党;不断用群众路线来保持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并不断摸索新时期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的新途径,保障不断壮大的党的队伍,始终是一支主要由有理想、有信念的爱国者组成的队伍。红旗渠、两弹一星、神舟飞天、青藏铁路等,无不反映出新中国一代代共产党人热爱中华,并为中华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表时期总能赢得国人信任和尊重的最根本原因。
怎样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题。从毛泽东时代的“战争与革命”,到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再到新世纪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今天的“中国梦”,都始终体现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与时代的同步。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阐述,更是“体现着时代精神,表达着时代的声音”,充分解答了中国在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弊端暴露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课题。因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也正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16]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崛起已成为21世纪国际格局最重大变化,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成就,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继承五四民主、科学、进步和爱国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民族复兴这一中华民族最伟大目标,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的结果[17]。
四、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坚持“三个自信”,是未来“中国梦”实现的关键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也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最神圣目标。这个梦想,既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也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视角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五四运动”的伟大洗礼,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这个梦想的实现才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当然,我们今天的成就与民族完全复兴的远大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民族复兴之梦仍“在路上”。这个梦想的最终成败,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是否能够继续发扬民主、科学、进步和爱国的“五四精神”,继续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制度的自信,开拓进取。历史证明,改旗易帜的“邪路”,封闭僵化的文革式“老路”,注定只能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变得更加遥远。
[1] 任平.“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出场的根本旨趣[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49-55.
[2] 张志江.新启蒙运动与民族精神的凝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5):94-97.
[3] 蒲鸿志.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6):140-144.
[4] 蔡毅强,等.以弘扬中国精神,激励大学生实现中国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107-109.
[5] 徐放鸣,温德朝.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4(8):37-39,46.
[6] 胡锦涛.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5-02.
[7] 穆敏.中国共产党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J].理论学刊,2009(5):26-29.
[8] 胡锦涛.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5-05.
[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李晓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及其启示[N].学习时报,2012-01-09.
[11] 程富恩.五四运动的四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6-09.
[1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结束语[J].中共党史研究,2002(5):5-9.
[13] 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弘扬五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天津日报,2014-05-04.
[14] 夏春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N].光明日报,2008-04-18.
[15] 何平.把“老祖宗”的话说对,把“新话”说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认识与思考[J].瞭望新闻周刊,2013(26):12-15.
[16] 韩庆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色[N].光明日报,2012-02-01.
[17] 项鑫,刘健.“中国梦”:当代青年价值观重塑的指针[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2):20-24.
(责任编辑:于开红)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y-Fourth Movement Spirit and The China Dream
LI Youku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020)
Chinese national rejuvenation is the constant dream and the spirit of democracy, science, progressiveness and patriot in the May-fourth Movement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realizing Chinese national rejuvenation. Viewed in the history of CPC, the China Dream and the May-Fourth Movement are of the same orig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ed paths and systems formulated in practice all are the important outcomes by the CPC’s inheritance of the May-Fourth Movement spirit and the CPC’s lea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China Dream i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Whether the May-Fourth Movement can be maintained and China Dream can become a reality in China in future consists in the adherence of the Three Confidences and the lines of never abandoning the present flags and never stepping on the road of closure and rigidness.
China Communist Party; May-Fourth Movement spirit; China Dream
D26
A
1009-8135(2016)01-0016-05
2015-11-15
李优坤(1973-),男,河南宜阳人,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编号:10XZX0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