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部城市会展业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研究

2016-03-28成功伟

城市观察 2016年2期
关键词:会展业成都重庆

◎ 成功伟 杨 娟



中国西部城市会展业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研究

◎ 成功伟 杨 娟

摘 要: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都、重庆是中国西南会展经济带上最重要的两大城市,对其会展业竞争要素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成都市和重庆市会展产业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产业、产业发展战略、政府支持和发展机遇五大要素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最终形成了会展产业发展的不同特征。两市会展产业既相互竞争也优势互补,但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求得成渝两地会展产业的“双赢”。

关键词:成都 重庆 会展业 竞争要素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经济日趋多元化。会展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各大城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会展经济已形成“三圈三带”的产业格局: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圈,以广州和香港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圈,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东北会展经济带,以武汉、郑州为代表的中西部会展经济带和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部会展经济带[1]。随着会展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城市会展业竞争要素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一、城市会展业竞争要素的研究现状

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能力,这种行为主体可以是国家、地区、组织甚至个人等。无论是何种行为主体,竞争力最终体现为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2]。城市会展竞争力就是一种以会展产业为核心的城市主体间的竞争表现形式。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研究呈逐步上升趋势。王晓(2011)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机会以及 政府六个角度,分析了义乌会展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指出要提升义乌会展竞争力还需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培育会展人才以及开展多形式的合作[3]。庞华、董晓书(2013)从波特钻石模型的四个核心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出发,分析了广东会展业竞争的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并提出广东会展业应通过规范化、品牌化、合作化等方式来提升会展业竞争力[4]。蒋露娟、张河清(2010)对广州会展业的优势、劣势和机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广州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5]。张乐(2012)以廊坊市为研究对象,阐析了廊坊会展业在京津冀区域中的竞争地位,指出会展人才缺乏、展馆面积不足和展会运作水平较低是制约廊坊会展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刘继为、王少飞(2015)的研究以GEM模型为框架,构建了秦皇岛市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7]。在中西部地区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要素的研究方面,苏莉娟(2010)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重庆发展会展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在培育重庆会展业特色,完善重庆会展业基础建设以及营销策略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8]。何春晖,王云峰(2010)用SWOT分析法对成都会展业发展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调整政府职能和提高会展企业办展能力对成都会展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9]。赵驹、梁正(2013)将成渝两市的会展业与西安、武汉、上海会展业进行了比较研究,阐析了成渝合作的潜在可能性和必要性[10]。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城市会展竞争力的研究多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的研究明显缺乏。成都、重庆作为西部最重要的两大城市,其会展业既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也有相互借鉴与合作的可能。因此,对成渝会展业竞争要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竞争力因素的理论构建方面,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钻石模型理论影响较大。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经济环境中的六大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四个核心因素以及机会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11]。本文拟运用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对成都和重庆会展业的竞争要素进行对比研究,在探究成渝两市各自优劣势的同时,对成渝会展业的合作发展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二、成渝会展业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一)生产要素方面

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主要指文化、交通、政治等区位条件,高级生产要素主要指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生产要素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

1. 区位条件

成都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93年,成都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际国内航线数位居中西部第一,是中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公路枢纽,同时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区域物流中心。2013年4月“蓉欧快铁”开通,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罗兹。“蓉欧快铁”全长9826公里,不仅运输时间短,且运费相对低廉,为国内外企业参展提供了便捷的货运方式。重庆是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重庆还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唯一拥有水、陆、空三类交通设施的城市,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四大运输方式并存。尤其在水运方面,重庆优势明显,对会展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重庆市还拥有快速便捷的城市轻轨和内外环城高速,渝沪、成渝、渝黔等多条高速公路对外辐射,形成了重庆较发达的交通网络。

2. 人力资源及知识资源

成渝两市会展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缺乏专业培训,专业人才极少,尤其以中高端的综合性策划、创意等人才最为欠缺。虽然成都市现有四川大学、成都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7所院校,重庆市有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12所高校开设了会展相关专业,但是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仍然相当严峻。据调查,在成都市70%的会展企业中,具有会展专业教育背景的从业人员数量仅占5%[12]。成都大部分会展从业人员为“半路出家”,90%以上的人员从未参加过专业培训,具备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员极少。此外,在成都市会展从业人员中,从事基础工作的占64.58%,管理工作的占30.12%,创意工作者仅占5.3%[13]。就重庆市而言,2009年,重庆市共举办会展活动 218 场,从业人员4000 余人;到2015年,重庆市会展活动已经增长至749场,是2009年的3.4倍,但从业人员仅约7000人,是2009年的1.75倍[14]。可见,重庆市会展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在重庆市,很大部分会展从业人员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或培训,从其他行业如平面设计、广告、装潢等转行而来的人员占较大的比例。

综上,在生产要素方面,成渝两市均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成都市在铁路运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蓉欧快铁”的运营为国内外参展商提供了便利的货运条件。重庆的水运优势最为突出,能够为办展提供低廉的水运通道。在人力资源及知识资源方面,成渝两市的会展业均劣势明显,加快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成渝地区的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会展相关专业,但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欠缺仍然是制约两市会展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需求要素

需求要素主要是指能为会展产业提供发展动力的需求市场,包括城市综合经济水平、会展基础设施以及会展业市场发展现状等。

1. 综合经济水平

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与该地区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联,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会展业的重要支撑条件。2015年,成都市GDP总量为10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9%;人均GDP为74862.4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三产业产值为57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GDP总量的52.8%[15]。就重庆市而言,2015年,该市GDP总量为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GDP为52750.7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三产业产值749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GDP的47.7%[16]。

2. 会展业基础设施

成都已建成的展馆总面积为23.7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天府博览中心、非遗博览园4个专业性会展场馆。其中,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场馆面积最大,室内面积达11万平方米。此外,为了适应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已于2014年7月开始建设,展览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项目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17]。重庆市会展场馆总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居西部首位,主要包括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展览中心、重庆农业展览馆、重庆规划展览馆5个专业性会展场馆。其中最大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室内面积达20万平方米。

3. 会展业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渝两市的会展业发展迅速,办展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在2014年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重庆居第四位,成都居第八位,在西部各城市中遥遥领先。就办展数量而言,2014年,成都市办展214场,比上年增长27%;重庆市办展662场,比上年增长14%。重庆市办展数量仅次于上海市,约是成都市的3倍。就展览面积而言,2014年,成都市展览总面积为3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重庆市展览面积达到60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几乎是成都市办展总面积的两倍。就展览规模而言,2014年,国内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中,成都5个,重庆4个,上海29个,广州23个,北京11个[18]。

由上观之,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资金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两市的会展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相比之下,2015年成都市GDP总量低于重庆市,但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在GDP中比重较高。从会展基础设施和发展现状来看,重庆市具有相对优势,场馆面积、办展场数和办展面积均高于成都市,但和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较大。而成都市由于场馆面积的局限性,导致现有的场馆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展会举办需求。

(三)关联产业

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与很多产业有密切的关联。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会展业的竞争力。

1. 旅游及饭店业

成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172处。巴蜀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赋予了成都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重庆既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独特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等人文资源。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成都市4A级以上景区34个,星级饭店总共13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110家;重庆市4A级以上景区73个,星级饭店总共24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209家[19]。2015年,成都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9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040.19亿元,占GDP总量的18.9%[15];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3.9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251.31亿元,占GDP总量的14.3%[16]。

2. 交通运输业

成都市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良好的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航空方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52条,通航国内外城市194个。201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42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2%;货邮吞吐量55.66万吨,同比增长1.6%[21]。公路方面,2015年成都市公路营业性汽车运输累计完成货运量2.75亿吨,增长1.58%,累计完成客运量1.42亿人次,下降6.43%。铁路方面,2015年成都市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55万标箱,增长2.5%,“蓉欧快铁”开行103班,发送集装箱8446标箱,货量1.5万吨,货值2.3亿美元[15]。重庆不仅拥有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还拥有良好的水运条件。航空方面,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30多条,通航国内外城市达到120个;2015年航空运输完成旅客吞吐量3240万人次,同比增长10.72%;货邮吞吐量31.88万吨,同比增长5.44%。公路方面,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526公里,公路客运量64781万人次,同比增长1.8%,货运量达到87391万吨,同比增长7.6%。铁路方面,2015年,重庆市全年铁路客运量3987.31万人次,同比下降0.4%;全年铁路货运量1755.97万吨,同比下降10%。水运方面,2015年,重庆市全年水运客运量732.03万人,同比增长2.8%;货运量15456.60万吨,同比增长9.5%,占货运总量的14.8%[23]。

在关联产业方面,发展相对成熟的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助推了会展业的发展。成都市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饭店数量均不及重庆市。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较高的旅游接待能力。成都市良好的航空条件,成为客运和货运的重要运输方式,其运输量居西部第一,为展会的举办提供了快速的运输条件。水运是重庆市的一大优势,也是除公路运输外最重要的货运通道。其运输价格比航空运输低,是大批量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

(四)产业发展战略

战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就会展产业而言,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集群化和国际化等战略。

1. 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会展产业集群化是会展业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一个趋势。成都市提出了“一主多副多馆”的建设思路,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名城。成都会展业以会议、展览和节庆为主要形式,在产业集群化的建设中着力构建会展核心功能区和会展特色功能区。核心功能区主要依托世纪城会展综合体、城西会展综合体、天府博览中心等场馆来大力发展展览业。特色功能区包括会展旅游功能区和会展文化功能区。会展旅游功能区以龙门山和龙泉山旅游资源为主,在龙泉驿区、都江堰市、温江区、郫县等重点区域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会展文化功能区以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东区音乐公园为依托,强调会展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业的互动发展[23]。

201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会展集群化的发展思路:重庆市要围绕与会展业紧密相关的策划、设计、执行、加工、搭建等要素以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关联行业,积极推进会展业的集群化发展,最终形成“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的空间布局[24]。“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以重庆两江新区悦来会展城为核心区,集中培育会展产业集群;以南岸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陈家坪重庆展览中心、白市驿重庆农业展览中心为依托,建成大中型会展活动中心区;在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兴建六大特色展览中心,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会展业的集群化发展。

2. 会展国际化

会展机构和会展企业能否加入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国际权威会展组织成为会员或者通过其认证常常是衡量该机构或企业管理水平、业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样,加入国际权威会展组织或通过其认证的会展机构或企业数量的多少也被视作一座城市会展产业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2013年,成都市博览局获准加入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成为中国中西部首个加入这一国际组织的政府机构。2014 年1月,成都市博览局与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签订合作协议,成为首个以会展管理机构名义加入IAEE的中国城市。如此看来,与重庆市相比,成都市会展业的管理机构的国际化起步较早,起点较高。就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的会展企业数量而言,目前重庆市有2家企业通过了UFI的认证: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和立嘉会议展览公司;成都市仅有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1家企业通过了认证,而北京有27家、上海22家企业或机构通过了UFI认证。可见成渝两地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还很低,国际化道路还很漫长。

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成渝两市都注重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成都市通过构建会展特色功能区和核心功能区,把会展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极大地丰富了会展业的内容。重庆市以“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的空间布局为目标,在发挥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集聚优势的同时,也注重周边区县会展经济的发展。但是,成渝两市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都较低,提升会展业的国际化和品牌化应该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政府支持与发展机遇

政府政策支持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强力后盾。成都和重庆都致力于发展“会展之都”,两市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来大力扶持会展业。2011年10月,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把成都初步建设成为会展品牌集聚区、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西部休闲节庆之都,成为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中国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2012年,成都市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之都”的发展目标。就重庆市而言,2009年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指出,要把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2014年底,重庆市商委下发的《关于切实推进展会市场化专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重庆市将加快推进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的改革,指导其尽快向市场化转型,由政府包办过渡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再到企业独立运作。会展企业成为市场运作主体,更有利于会展市场的灵活运转和各类会展资源的整合。

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中国会展市场的繁荣和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也为成都和重庆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国会展业繁荣发展的趋势推动着各大城市会展业的逐步攀升。2011年至2014年,全国办展数量从7333场增长到7495场,展览面积从8173万平方米增加到9736万平方米[18]。此外,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资源的互补、共享和整合为两市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会展业的合作铺平道路。

三、结语

成都、重庆是中国西南会展经济带上最重要的两大城市,在会展产业竞争要素方面,各具特点。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兴盛的关联产业、科学的产业战略规划以及强大的政府支持都为成渝两市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保障。但是,成渝会展产业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两市在场馆面积、办展数量和展览面积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但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明显;会展从业人员的增速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人力资源的欠缺已然成为制约会展产业发展的瓶颈;此外,成渝两市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提升会展业的国际化和品牌化应该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成渝两市地理相邻,优势互补,一味地强调竞争让彼此都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两市会展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共存,既存在相互竞争,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求得成渝两地会展产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姜洋.西部地区会展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J].社科纵横,2013,28,(7):50.

[2]陈鲁梅.河南会展业竞争力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4(2).

[3]王晓.基于钻石模型的义乌会展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4]庞华,董晓书.广东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钻石模型”视角[J].特区经济,2013(5).

[5]蒋露娟,张河清.广州会展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11).

[6]张乐.京津冀一体化中廊坊市会展业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S1).

[7]刘继为,王少飞.基于GEM模型的秦皇岛市会展产业竞争力研究[J].商界论坛.2015(7).

[8]苏莉娟.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20).

[9]何春晖,王云峰.西部中心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思考——以成都为例[J].开发研究,2010(1).

[10]赵驹,梁正.基于双钻石模型的成渝会展业合作发展探析[J].西部论坛,2013(2).

[11]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6.

[12]曾兴.成都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02):121.

[13]邓馨.会展人力资源管理[D].重庆大学,2012:20.

[14]周琳,谭霁芸,张波.西部“会展之都”——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群文天地,2012(18):259;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2015年全市会展工作总结和2016年会展工作要点.http://www.cqceia.org.cn/.

[15]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成都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N].http://www.cddrc.gov.cn/.

[16]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年重庆经济运行情况分析[N].http://wjj.cq.gov.cn/.

[17]成都会展业五大比较优势.成都会展网http://www.cdexpo.com.cn/.

[18]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工作委员会.2014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4:8,64.

[19]旅游景区,旅行社,饭店.四川省旅游政务网,重庆市旅游政务网. http://www.scta.gov.cn/, http:// www. cqta.gov.cn/.

[20]曾沧海.2014年1.86亿人次国内外游客游成都.四川在线.http://sichuan.scol.com.cn/ggxw.

[21]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简介.成都双流国际机场.http://www.cd-airport.com/.

[22]2014年成都市“交通先行”战略统计监测报告.中国发展网. http://xibu.chinadevelopment.com.cn/.

[23]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http:// www.cqtj.gov.cn/.

[24]赵驹,郭靖.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共生发展途径探究[J].人民论坛,2012(29):240.

[25]孟育耀.重庆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J].北方经济,2013(02):24.

(责任编辑:陈丁力)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ompetitive Factors of City’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Western China: A Research with Chengdu and Chongqing

Cheng Gongwei, Yang Juan

Abstract:China’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so rapidly that it has become the pilla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ities. Chengdu and Chongqing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cities on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conomic belt in Southwest China.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study the competitive factors of the two cities. Chengdu and Chongqing’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ies have their respective weakness and strength in the five aspects of production factors, demand conditions, related industrie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pportunity and government’s support, eventually forming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Though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these two cities ha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nly through “cooperation” can Chengdu and Chongqing achieve “win-wi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Keywords:Chengdu; Chongqi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713.83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6.02.006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qy201314)。

作者简介:成功伟,博士,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会展与节事管理。杨娟,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会展与节事管理。

猜你喜欢

会展业成都重庆
重庆客APP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穿过成都去看你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数看成都
在这里看重庆
成都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