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语语流音变探析

2016-03-28李华维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变泰语辅音

李华维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100)

泰语语流音变探析

李华维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100)

泰语是汉藏语系里的一种独立语言,通过选取泰语中的典型语音语料,对其共时语流音变现象及原因进行了探析。认为泰语主要包括同化、异化、脱落、增音、换位、弱化、元音变异及变调等八种共时音变现象,在这些音变现象中同时包括规则与不规则的变化。产生语流音变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但主要受到发音时的生理特点、自身的语音体系结构、语流环境以及避繁趋简等因素的影响。

泰语;共时音变;语流环境

语言有多种多样的演化方式,不同的原因导致不同的演化,从语言演化的众多因素来看,语流音变是最具有普遍性的且最广泛的一种因素。在人类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交际话语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逐个跳出来的,而是一段段有着连贯含义的连续话语。在交际话语中,说话者持续改变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从而有包含不同音色的语音和语流组合产生出来,达到交际的愿望。如果将这些语流进行仔细分解,就会发现各色不同的音素构成了一个非静态的语流环境,在这样的动态语流环境中,左右相邻的音素之间难免会相互发生影响,造成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包括共时音变和历时音变。

泰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表音文字,属于孤立语,是声调语言,词序比较固定,量词也比较多,但缺乏构形形态。泰语在泰国主要有四大方言区,包括南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泰国官方语言是中部地区曼谷语,这四个方言区的差别不太大,基本能通话,本文以泰国标准曼谷语为研究对象。和其他汉藏语系的语言一样,泰语包含着相近的语流音变方式,并且具有可重复性特征,在一些语言环境中,只要出现相应的音变条件,就会产生相应的音变现象,而且总是呈现出确定的变化形式,这是条件音变,当然也有不受语流环境影响的无条件音变。本文主要探析泰语的共时音变。

1 泰语语音特点简介

泰语的单元音音素有18个,字母共18个,泰语的元音有长短之分,长元音发音时间相对较长,短元音发音时间持续相对较短,长短元音在泰语中区分词义;泰语的单辅音音素有21个,字母共44个,分为中辅音、高辅音和低辅音3组,泰语有8种尾辅音,包括5个舒声韵尾和3个促声韵尾;泰语中有5个声调,调值分别为第一调33,第二调22,第三调41,第四调453,第五调24。

在泰语的音节里,若以C为辅音,CC为复辅音,V为单短元音,VV为单长元音或复合元音,S为促声韵尾,N为舒声韵尾,泰语音节结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C(C)VV单辅音/复辅音+单长元音或复合元音,如[maa33](来);(2)C(C)VN单辅音/复辅音+单短元音+舒声韵尾,如[klum33](覆盖);(3)C(C)VVN单辅音/复辅音+单长元音或复合元音+舒声韵尾,如[plian22](变化);(4)C(C)VS单辅音/复辅音+单短元音+促声韵尾,如[klap22](回);(5)C(C)VVS单辅音/复辅音+单长元音或复合元音+促声韵尾,如[praap22](征缴)。

2 泰语语流音变类型

2.1 同化

同化是指受到一定的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与其相同或相近的音的现象。这种语音环境包括位于其前后的音,也包括与其间隔相邻的音。在泰语中也存在这样一种音变现象,并且同时存在全同化和部分同化两种类型。

2.1.1 全同化 全同化是指一个音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之完全相同。例如[sip22ʔet22](十一)有些时候会发成[sip22bet22],后一音节的非双唇音[ʔ]由于受到前一音节尾音[p]的影响而变成双唇音[b],[b]与[p]同样都是双唇音,但是又有区别,[p]处于音节末尾时发的是“惟闭音”,即除阻阶段不发音,而[b]位于音节前端,是浊音,并且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发音过程。

2.1.2 部分同化 部分同化是指一个音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之相近。通常表现为前音节尾音对后音节开头的辅音产生影响。例如[sip22ʔet22](十一)有些时候会发成[sip22bet22],后一音节的非双唇音[ʔ]由于受到前一音节尾音[p]的影响而变成双唇音[b],[b]与[p]同样都是双唇音,但是又有区别,[p]处于音节末尾时发的是“惟闭音”,即除阻阶段不发音,而[b]位于音节前端,是浊音,并且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发音过程。

无论是全同化还是部分同化,在泰语中的表现都以顺同化为主,即前面的音同化后面的音。发音生理及语流环境对同化产生的影响较大,同化并不是随意变化的,而是遵循泰语本身的语音体系特点而产生的变化,如在第一种变化中,[ŋ]和[n]两个辅音在发音上本身就存在相似之处,[ŋ]的完整发音过程为舌面后部解除软腭堵住气流,同时软腭下降,打开气流通往鼻腔的通路,声带同时振动,[n]的发音过程为舌尖与上齿龈接触形成阻碍,同时软腭下降,打开气流通往鼻腔的通路,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同时声带振动。虽然[ŋ]处于音节末尾时发的是“惟闭音”,即除阻阶段不发音,但通过对比可以得知两个音的前半程发音过程是有共同之处的,在全同化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便利的条件。这也是规则音变的一个重要特点,只要出现了相应的条件,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2 异化

异化是指在语流中两个相近或相同的音由于受到邻近的音的影响而变得互不相同。异化同样也是在一定的语流环境中发生的语流音变现象,但是异化与同化以及其他语流音变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语言学的“对比”原则里,如果重复同样的音、音节或词,可能会削弱对比的功能,按照一定的语言心理过程,就需要变换或者省掉其中的一个重复项,异化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在这样的因素的影响下,异化这种音变现象与其他现象相比并不是太多,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在泰语中也存在着异化这样的音变现象。如[yom33ma453baan33]( 阎 罗 王 )有 时 会 变 为[yom33pha453baan33],即第二个音节开头的辅音[m]变为了[ph],这是由于受到了后一音节辅音[b]的影响,在三个音节中用[ph]替换掉了其中一个[m],这首先是为了加强对比的功能,但其中又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是受到[b]的影响,为何不直接用[b]来替换,而要改用[ph]?我们先来对两个音作直观的比较:[b]的完整发音过程为:上下唇闭合形成阻塞,气流冲破阻塞后阻碍解除,同时声带振动,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ph]的完整发音过程为:上下唇闭合形成阻塞,气流冲破阻塞后阻碍解除,声带不振动,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强。通过对比可以得知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声带是否振动以及呼出的气流强弱与否。语言心理过程确实对语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b]发音时声带需振动,从发音时自然的心理过程来看,声带不需要振动的[ph]比[b]发音时要更加轻松一些,另外,由于原来的[ma453]位于三个音节的中央,当处于中间音节时,语流会趋易避难地选择一些发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音。

2.3 脱落

脱落是指在语流中省略已有的音素或音节的现象。脱落的位置可以是词首、词中或词尾。在泰语中同时存在词首脱落、词中脱落以及词尾脱落。

2.3.1 词首脱落 词首脱落在其他语言当中都不常见,在泰语中却存在着这种罕有的语流音变现象,而且在其他语言中出现词首脱落时,通常是脱落元音,在泰语中则存在着脱落一个音节的情况。

如在句子[pai33thiau41tha453lee33maa33nuk22mai453](去海边好玩吗)中[nuk22]就是从[sa22nuk22](好玩)脱落前一音节[sa22]而来的,这种脱落通常在口语中出现,也就导致[sa22nuk22](好玩)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nuk22],另一种则是[sa22nuk22]。

2.3.2 词中脱落 ma453haa24wi33ti33yaa33lai33](大学)有时会在语流当中变为[ma453haa24lai33],脱落了中间三个音节[wi33ti33yaa33],也是常在口语中出现,[ma453haa24wi33ti33yaa33lai33](大学)会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原形,另一种则是脱落后的形式。

2.3.3 词尾脱落 在句子[son24mai453](感兴趣吗)中[ son24]是由[son24tsai33](感兴趣)脱落了后一音节[tsai33]而来的。因此[son24tsai33](感兴趣)在口语中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形,另一种则是脱落后的[ son24]。

通常情况下,脱落大多与说话者的语言心理状态以及语流速度相关,快速语流是产生脱落的主要原因,在普通语流中也有可能会发生脱落,但是在快速语流中更容易发生脱落;从语言过程来看,说话者为了省时省力也会造成脱落;在强调音段当中较少出现脱落,主要出现在非强调音段,在处于快速语流状态时,非强调音段的时间长度可能会被强调音段占据,当非强调音段的时间长度被动缩短后,就会出现不固定的含混音段,或是很难维持原有的语音模式,继而变成没有辨义作用的比较含混的音段,这种情况则会阻滞发音,最后则干脆直接省掉。脱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当然,在口语中也已经逐渐形成了惯例。

值得关注的是,脱落可能会带来一些别的变化,例如元音延长。如元音[ai]原为发音较短促的复合元音,在[ma453haa24wi33ti33yaa33lai33](大学)脱落为[ma453haa24lai33]后,其元音动程明显延长,变为[aai]。

2.4 增音

是指在语流的某个位置上新增原有话语中所没有的音段。新增的部分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是一个音节。增音的位置可能出现在词首、词中或词尾。

2.4.1 词首增音 词首增音在其他语言中本也是一种不常见的音变现象,在泰语中也偶有出现,如:[mii33ʔii33kaa33tua33nɯn22bin33maa33kɔ22thii41ton41mai453](有一只乌鸦飞来停在了枝头),在句中[ʔii33kaa33]则是在[kaa33]前加入音节[ʔii33]变化而来。

2.4.2 词中增音 泰语的词中增音现象与其他语言相比有其特殊性,在其他语言中,词中增音通常分为中插辅音和中插元音,在泰语中,词中增音通常表现为中插音节。如在句子[phɔɔ33dai41jin33siiaŋ24riiak41khau24kɔɔ41tok22ka22tsai33](听到叫的声音他就吃惊)中,[tok22ka22tsai33]是在[tok22tsai33](吃惊)中增加音节[ka22]而得来的,[ka22]出现在两音节的衔接处,使发音更加便利了,前一音节的尾音为[k],在实际语流过程中,[k]在与下一音节衔接时易产生增音,同时,增音又会带来其他的影响,如前一音节的尾音[k]可能会产生脱落。

2.4.3 词尾增音 在词尾加上一个音的现象多为偶发现象。在句子[tshuaŋ41ləək41ŋaan33nii453rot435raa33

tit22tsin33tsin33](在下班的这段时间真的很堵)中[rot453raa33]就是由[rot453](车)在音节末尾增加[raa33]而来的。词尾增音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音变现象。

从语言心理过程来看,脱落似乎比增音更加容易发生,也更容易理解。从表面上看,减少一个音比增加一个音的确更方便些,但在实际语流的过程中,语言的便利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减音,相反,有时为了前后音节更加流畅,说话者会根据自然语流少量增加一些音节,增加的音素或音节能在衔接上下音节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总体来说,泰语中的增音具有较大偶然性,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化状态。

2.5 换位

换位是指两个音段在连续语流当中互换位置。在有些语言当中,换位通常只在大范围内发生,不在小范围内出现。在泰语中,有时会出现音素的换位,有时也会出现音节的换位。如[saaŋ41san24](建设)有时会将前后音节进行换位变成[san24saaŋ41],因此[saaŋ41san24](建设)在语流当中可能就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形,一种是换位后的形式。

换位有时候与语言编码有关,也与语言心理过程相关,尤其是在语流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思维组织活动与发音动作不相匹配,发音时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因此可能会导致音段出现换位,换位则又包括突发性换位和规则性换位,像刚才所举的例子就是规则性换位,规则性换位使用频率较高,符合人们的偏爱和习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能产性也较强。

2.6 弱化

弱化这个概念具有相对性,元音与辅音都有弱化的现象,例如,低元音变高元音、送气辅音变不送气辅音。在泰语中,弱化通常表现为清化、浊化以及擦音变塞音等情况。

2.6.1 清化 在泰语中,清化通常表现为浊音[r]变为清音[l]。例如[poo33raan33](古老)有时在口语中会变为[poo33laan33],当[r]不单独充当辅音,即和其他的辅音组合为复辅音时,同样也会发生清化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1)复辅音[khr]变为[khl]

[wi453khrɔ453](研究)变为[wi453khlɔ453],[khreeŋ41](严格)变为[khleeŋ41],[khriiat41](紧张)变为[khliaat41],[khrɯɯa33](蔓生植物)变为[khlɯɯa33],[khrɯɯaŋ41](器具)变为[khlɯɯaŋ41]。

(2)复辅音[kr]变为[kl]

[kra22pau24](包)变为[kla22pau24],[kraap22](跪拜)变为[klaap22],[kraam33](臼齿)变为[klaam33],[krai33](夷兰属的乔木)变为[klai33],[kriit41](划)变为[kliit41]。

(3)复辅音[tr]变为[tl]

[troŋ33kan33](一致、相同)变为[tloŋ33kan33],[truat22](检查)变为[tluat22],[trɔɔk22](巷、胡同)变为[tlɔɔk22],[traap22](畔)变为[tlaap22]。

(4)复辅音[phr]变为[phl]

[phruat41](猛然)变为[phluat41],[phruan33](小铃铛)变 为[phluan33],[phrɔɔm453](一 起)变 为[phlɔɔm453],[prɔɔŋ41](短)变为[plɔɔŋ41],[phrɔɔt41](噗嗤)变为[phlɔɔt41]。

(5)复辅音[pr]变为[pl]

[pra22kuat22](比赛)变为[pla22kuat22],[pra22kop22](拼合)变为[pla22kop22],[pra22kɔɔp22](装配、安装)变为[pla22kɔɔp22],[pra22kan33](保障、保证)变为[pla22kan33],[pra22kuaat22](通知)变为[pla22kaat22]。

2.6.2 浊化 在泰语中通常表现为位于两个元音之间的清辅音浊化,产生浊化的原因可能是弱读或轻读,当然也可能是重读引起的。例如:

在句子[ka22ru453naa33pit22pra22duu33hai41sa22nit22](请把门关紧)中[pra22duu33](门)就是由[pra22tuu33]变化而来的,其中,清辅音[t]由于受到前后元音[a]和[u]的影响而产生浊化。

在句子[jaa22ʔau33pra22dak22pai33hai41khau24](不要把刺棍给他)中[pra22dak22](刺棍)是由[pra22tak22]变化而来的,其中,清辅音[t]由于受到前后元音[a]的影响而产生浊化。

在句子[tɔɔk22ta22buu33khau41pai33nai33pha22naŋ24]((把钉子钉到墙上)中[ta22buu33](钉子)是由[ta22puu33]变化而来的,其中,清辅音[p]由于受到前后元音[a]和[u]的影响而产生浊化。

2.6.3 擦音变塞音 在泰语中,擦音变塞音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现象,主要是擦音[s]变为塞音[t]。如在句 子 [pai33sɯɯ453nɯɯa453muu24maa33nɯŋ22kii33lo33ʔau33nɯɯa453ta22phook41](去买一公斤猪肉,要臀肉)中[ta22phook41]就是由[sa22phook41]变化而来的,其中擦音[s]变成塞音[t]。

其实,无论是从浊音到清音,还是从清音到浊音,亦或是擦音变塞音,都是一种趋经验性的说法,因为弱化这个概念的界限本身就存在不明晰的地方。同时,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泰语中,浊音变清音,如[r]变[l],发音时声带由振动变为不振动,是人在语流过程中避难趋易的一种较易理解的现象,而由清音变浊音,如[t]变[d],[p]变[b],从表面上看,并不易理解,但是如果深入观察周围的语音环境和条件,则会发现,这种弱化现象的发生也是有理可循的。当清音前后被元音包围,发音者的声带处于一种连续的振动当中,出于语流顺畅的需求,以及语音中趋简避繁的心理,清音会受到元音的影响而产生振动,也是与语言心理过程相关。擦音变塞音,则主要是气流冲破阻碍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变为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在其他语言中,主要以塞音变擦音为主,称之为擦音化,而在泰语中却出现与之相反的逆向变化,值得思考。

2.7 元音变异

在泰语中元音变异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短元音化和长元音化。具体情况如下:

2.7.1 短元音化 在上文提到的C(C)VV(单辅音/复辅音+单长元音或复合元音)、C(C)VVN(单辅音/复辅音+单长元音或复合元音+舒声韵尾)、C(C)VVS(单辅音/复辅音+单长元音或复合元音+促声韵尾)三种音节格式中,都会在语流中出现短元音化的现象。包括:

(1)C(C)VV变为C(C)V

[baa33daan33](地下)变成[ba33daan33],khaa41nɔɔi453](鄙人)变成[kha41nɔɔi453],[khuua453khuai22](攫取)变成[khua453khuai22],

[naa33wik453](水手)变成[na33wik453],[phaa41krɔɔŋ33](过滤布)变成[pha41krɔɔŋ33]。

(2)C(C)VVN变为C(C)VN

[rɔɔŋ33thau453](鞋子)变成[rɔŋ33thau453],[kɔɔŋ22koŋ22](曲线美的)变成[kɔŋ22ko22],[kɔɔp22duai41](包括)变成[kɔp22duai41],[khɔɔŋ24khaa453](剩饭剩菜)变成[khɔŋ24khaaŋ453],[khaaŋ41khiaŋ33](靠近)变成[khaŋ41khiaŋ33]。

(3)C(C)VVS变为C(C)VS

[luuk41sau24](女儿)变成[luk41sau24],[khaat22kham33](话音刚落)变成[khat22kham33],[jaat41dii33](言归于好)变为[jat41dii33],[khuut22riit41](剥削)变成[khut22riit41],[thaat41tsha22ləəi33](战俘)变成[that41tsha22ləəi33]。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发现,短元音化在泰语中并非偶然现象,究其原因,发音时的非重读音节是导致此类变化的重要因素。在非重读的语流环境下,位于音节中央的长元音变短元音,也符合语音中由繁变简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变化过程中,长变短是相对的,说话者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根据说话者主观发音的习惯不同而具有相对性。

2.7.2 长元音化 与长音变短音相比,短音变长音这种情况要相对少一些。如[thsai41]在语流中变为[thsaai41],在句子[thsaai41khau24maa33rap453tshan24thuk453wan33](是的,他每天都来接我)中[thsaai41]就是由[thsai41]中的元音[a]由短变长而形成的。再如泰语的女性应答语[kha41]和男性应答语[krap453],都会根据说话人语气及语速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当语速较慢,语气较为缓和时,会相应变为[khaa41]和[kraap453],音程的延长多出现在口语中,并且音程的延长长度也并不十分固定,若交谈气氛十分融洽,音程还会相应延长。

在语速较慢的情况下,短音有可能变为长音,同时也受到说话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发现,短音变长音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单独的音节当中,并且此音节通常与前后的音节都有一定的语音停顿。说话者在语流过程中,不自觉地对周围的语音环境进行选择,在能够及适合发生变化的地方产生语流音变。

2.8 变调

变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音变现象。在泰语中,变调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C(C)V或C(C)VS的调值22变为33,例如:

[kra22doot22](跳)变为[kra33doot22],[kra22phat453](拴)变为[kra33phat453],[kra22phan33](刀枪不入)变为[kra33phan33],[kha22buan33](队列)变为[kha33buan33],[kha22mooi33](偷)变为[kha33mooi33],[kha22jik453](挪近)变 为[kha33jik453],[tsha22nan453]( 那 么 )变 为[tsha33nan453],[tsha22ŋak453](突然)变为[tsha33ŋak453],[tsha22rɔɔi33](或许)变为[tsha33rɔɔi33],[tsha22leeŋ33](大意)变为[tsha33leeŋ33]。

(2)C(C)V或C(C)VS的调值453变为33,例如:

[sa453sau453](象声词,喧响声)变为[sa33sau453],[nak453rian33](学生)变为[nak33rian33],[nat453phop453](约见)变为[nat33phop453],[nak453thoot41](囚徒)变为[nak33thoot41],[phi453phaak41](审判)变为[phi33phaak41],[phi453kaan33](伤残)变为[phi33kaan33],[phi453khaat41](摧毁)变为[phi33khaat41],[ma453khaam24](酸豆角)变为[ma33khaam24],[ma453khɯɯa24](茄 子)变 为[ma33khɯɯa24],[ma453naau33](柠檬)变为[ma33naau33],[jɯt453kum33](掌握)变为[jɯt33kum33]。

泰语中的变调主要受到非重读的影响,当音节中的元音不被重读不被强调时,双音节的前一音节格式C(C)V或C(C)VS调值22或453,在语流中一般会发生变化,调值会变成33。22调在相对音高上虽然比33调要低,但根据人体的发音器官的特点,在实际语流当中,33调位于相对调值的中段,在某些情况下比稍低的22调更适应语流的表达,尤其是当遇到非重读非强调音节时,会自动升高调值,变为33调。另外,453调是一个曲调,调值较高且曲折,发音器官会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和22调一样,在语流中如遇到非重读音节,也会趋易避难地产生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也和语流速度相关。

3 结语

综上所述,泰语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同化、异化、脱落、增音、换位、弱化、元音变异、变调八种音变现象。其中,同化包括全同化和部分同化,全同化是指一个音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之完全相同,如[jaaŋ22nii453]变为[jaaŋ22ii453],部分同化是指一个音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之相近,通常表现为前音节尾音对后音节辅音产生影响,如[sip22ʔet22]变为[sip22bet22];异化是指在语流中两个相近或相同的音由于受到邻近的音的影响而变得互不 相 同 ,如 [yom33ma453baan33]会 变 成[yom33pha453baan33];脱落包括词首脱落、词中脱落和词 尾 脱 落 ,如 [sa22nuk22]变 为 [nuk22],[ma453haa24wi33ti33yaa33lai33] 变 为 [ma453haa24lai33],[son24tsai33]变为[son24];增音包括词首增音、词中增音和词尾增音,如[kaa33]变为[ʔi33kaa33],[tok22tsai33]变为[tok22ka22tsai33],[rot435]变为[rot453raa33];换位有时会出现音素的换位,有时也会出现音节的换位,如[saaŋ41san24]变为[san24saaŋ41];弱化包括清化、浊化以及擦音变塞音等情况,如[pra22kaat22](通知)变为[pla22kaat22];元音变异则包括短元音化和长元音化,如[khuua453khuai22](攫取)变成[khua453khuai22];变调则包括C(C)V或C(C)VS的调值22变为33,C(C)V或C(C)VS的调值453变为33,如[ma453khaam24](酸豆角)变为[ma33khaam24]等。

音变是综合原因造成的,语音体系的结构、对方言的借用、对语言的类推、发音时的生理特点、词汇出现的频率、社会背景以及忌用避讳都会对语音的变化产生影响。普遍认为,发音时的生理特点对音变产生的影响最大,在很多情况下,发音生理的影响会覆盖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泰语中,同化、清化、短元音化及变调这些变化主要是受到发音时生理特点的影响,在语流过程中,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变成与邻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浊音变清音,长元音变短元音,22调、453调变33调,这些都是受到此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较为规则的变化。

当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对音变产生较大的影响时,相对不规则的变化就产生了,当然,因为生理属性是语音的首要基础特点,所以,就算是不规则的语音变化也还是会受到一定的语流环境的限制。在泰语中,脱落、异化、增音、换位、浊化、擦音变塞音以及长元音化都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不规则的变化。规则变化与不规则变化是相对而言的,脱落与换位这两种变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随着人们习惯性使用的增多,也逐渐在向规则的方向发展了。

同时,泰语是汉藏语系里的一种独立语言,所以,它和汉藏语系的很多语言一样,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语音的变化受到由繁变简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在语流过程中,这也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同化、脱落、清化、短元音化及变调等变化,能较为直观地体现这一规律,而异化、增音、浊化和擦音变塞音这几类音变现象从表面来看,好像变得更复杂了,因为它们的变化基本表现为:变得与邻近的音不同,在词首、词中、词尾增加音素或音节,清音变浊音,擦音变塞音,但是这些变化仍然是受到周围的发音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也还是潜在地受到了此条规律的制约。至于换位这种变化则是与语言编码有关,它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长元音化则是受到发音者的发音习惯和语速的影响,偶然性也较大。

本文通过分析泰语语流音变类型及其原因,发现在泰语的共时音变大多与发音生理特点和语流环境相关,也较大地受到了趋简避繁规律和泰语语音体系结构的影响,语流心理过程对音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语流音变的规则与不规则现象同时存在。但语流音变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作为表音文字的泰语在语音方面的变化较表意文字更为敏感,本文对泰语语流音变及其原因所做的仅仅是尝试性探析,针对泰语研究的较薄弱环节提出个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希翼能促使学界对此问题有更进一步的关注,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系统、全面研究,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泰语作为语言的内在规律。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增订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房英,杨万洁.泰语语音教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8.

[4]王理嘉.音系学基础[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5]林焘.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伍文义.布依语与泰国语的语音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9(1):164-172.

[7]陈忠敏.音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民族语文.2008(1):19-32.

[8]夏俐萍.论全浊声母的弱化音变[J].中国语文,2015(5):417-427.

[责任编辑:钱果长]

H617

A

1674-1102(2016)04-0105-06

10.13420/j.cnki.jczu.2016.04.028

2016-04-29

李华维(1987-),女,湖北荆门人,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亚非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音变泰语辅音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流音变的注音与编排研究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汉语单数人称代词音变式的功能演变及性质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