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财务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
——基于湖北省的分析

2016-03-28谈多娇徐昭仪姜晓天

财政监督 2016年8期
关键词:财务公开财会人员村级

●谈多娇 徐昭仪 姜晓天

村级财务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
——基于湖北省的分析

●谈多娇 徐昭仪 姜晓天

农村财务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村级组织经济往来频繁,村级财务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探寻村级财务管理新办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分析了湖北省村级财务的现状,并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集权与分权理论和会计寻租理论对村级财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财务制度、财务监督、财务人员、财务公开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这对实践中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村级财务 委托—代理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 集权与分权理论 会计寻租理论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为新农村的建设给予了很多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本课题组从湖北省部分村组织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跟上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更为我国农村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如何创新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组通过多次调研发现,湖北省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从农村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情况来看,虽然有些行政村设立了专门的财会室,实现了村级财务人员专职化,但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其次,“村账乡管”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再次,从财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来看,农村财务制度建设不到位,财务公开透明度较低,村民的监督和维权意识也比较薄弱。最后,从集体资产管理模式来看,村内私人占用公共财产的现象较为严重。

基于目前湖北省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集权与分权理论,会计寻租等相关理论,对湖北省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初步提出完善和改进措施,希望对村级财务管理有所助益。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后果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缺乏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此外,现金收支不规范,账簿设置不健全,常常出现“账外账”、“小金库”的现象。二是会计内部控制不规范。会计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工作随意性较大。甚至,村级财务支出由村委会主任或村支书一人决定。三是会计档案缺乏有效管理。会计档案丢失给以后的核查工作带来了困难。

2、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执行。有些村在应付完上级检查之后,并不认真执行既定的财务制度。在村组织的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中,经济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村组织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办事,难以让制度在实践工作中发挥效用。

3、财务管理新旧体制的冲突。村里主要领导换届,前任领导没有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影响了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新任领导不理旧账,也会导致财务工作中断。

(二)村级财务监督体制不健全

1、村集体内部监督不完善。村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这种选聘制度影响了财会人员坚持准则。财会人员对村干部违规行为不敢或者不去监督,内部监督得不到有效落实。另外,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牢固,缺乏法律意识,也弱化了内部监督。

2、村集体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相关部门并没有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指导。审计程序执行之后,对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解决和纠正,导致审计的根本目的没有得以实现。此外,村组织的审计程序也常常不符合规范。

(三)财务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专业性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基础,同时财务工作对一致性的要求也需要财会工作队伍相对稳定。但由于村级财务人员大多数学历较低,在任职前未接受过系统的财务工作培训和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因此,整体业务素质较低。而在对财务人员的选聘上,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产生村干部“任人唯亲”现象,使财务工作失去了独立性,出现财务人员随村委会干部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导致村级财务工作队伍不稳定,工作连贯性差。

由于专业能力的缺乏和人员队伍的不稳定,村级财务管理也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状态。在会计核算方面,相关收支的原始凭证不规范,内容不完整;会计科目设置不健全,记账不规范;账目混乱,会计档案收集保存不当;部分凭证、账簿和报表缺漏,会计核算资料残缺不全。在财务管理方面,对资产使用和管理的程序不严格,白条抵库现象普遍;村干部假公济私,挪用公款挥霍吃喝,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以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为由,实际进行变相地公款旅游。

(四)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民主管理透明度不高

农村财务公开是乡镇村务公开的关键内容,目的是把农村财务置于村民群众的公开监督下,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当前,虽然有些农村制定了财务公开制度,但制度在实施环节仍然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财务公开趋于形式化。公开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只公布日常管理的例行事务,而对涉及广大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模糊处理;公开不及时,设置的公开栏无人管理,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民主管理透明度不高。其次,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对于“招待费”等财务支出随意更改,财务公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财务公开的程序不严格,公开内容应经由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和同意才能公布,但大部分的民主理财小组由于专业素质不高,觉悟程度不同,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履行职责,并没有起到管理监督的作用,民主管理有名无实。

三、相关理论分析

(一)委托—代理理论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产生是委托—代理理论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多种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关系是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第一重委托—代理。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提高激励的影响因素和设计最优的激励机制,促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在激励与责任方面达成一致,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提高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当委托—代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时,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从村级会计代理方面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村委会成员掌握日常村级事务的管理权,全体财会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其中。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村委会成员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二者间的利益冲突。三是在当前村级组织管理制度下,部分村委会成员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了集体经济利益。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委托—代理理论,激励和监督代理人依法行使职权,客观、公平、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实现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

(二)内部控制理论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规章制度的监管。明确村级财务管理者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对保证工作和管理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应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管理的有效实施。二是实行组织机构控制。通过设立必要的村级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职权分工,落实好岗位责任制等。如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重大村级事务,审议村委会提交的财务收支报告。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进行宏观指导并进行审计。三是实行预算控制。通过建立预算制度,规定收入与支出标准,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村级经济活动应当事先制定预算,没有预算的事项就不能实施,从而避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四是实行人员控制。规章制度需要人来执行,因此,必须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建立良好的人员奖励惩罚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

(三)集权与分权理论

集权与分权理论研究的是权力在不同管理层之间的分配方式。集权是指将组织的经营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高层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对下级的控制较多,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分权是指将组织的经营管理权适当地分散在中下层,其特点是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上级的控制较少,在统一规划下可以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集权和分权是任何组织正常运行所必然存在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有两个层面上的应用。第一层是在行政村和乡镇的关系上,村级财务管理的权限往往集中在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其目的为了通过财务管理的方式,在全乡镇统一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政府关于农村基层的政策。而这一层面的分权体现在乡镇一级在统一了总的原则和方向后,应由各行政村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落实方案的规划和执行。第二个层面是在村镇内部,重大村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大多集中在村支书或村主任手中,这能使决策在短时间内得到确定和实施,避免由于权力分散导致长时间的决策讨论。但如果村级财务管理没有得到广大村民的监督和民主管理,会导致很多弊端。因此,这一层面上的分权应体现在让广大村民也参与到村级财务的管理中,将村级财务公开在阳光下,并且能够集中民智,促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会计寻租理论

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政府是寻租的根源,主要特征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的公众财富转移到一部分人手中。从根本上说,寻租是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会计寻租是指在社会总经济水平和企业真实的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例如财务报表上的收益数字等来进行对社会和企业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寻租指的是农村财务人员的寻租行为,他们可能会滥用职权进行违法操作,而且具有主观动机。会计人员可能为了私人利益而篡改会计凭证,在账面上做假,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有关的违法行为,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在农村财务管理中,采取强化监督力度、增强民主管理和提高农村财务透明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扼制会计寻租活动的发生和蔓延。

四、改进对策

(一)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利于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应结合湖北省农村实际,坚持推进制度创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核算严格遵守流程。贯彻落实财务公开,增强村级财务透明度。

2、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村组织应按照会计核算主体独立设账,坚决杜绝集体财产被个人侵占。在制度中要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惩罚并改正。

3、创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应总结村财务管理的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之上,创新财务管理制度,为村组织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行注入新的活力。

(二)完善村级财务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1、加强村级民主决策。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从而避免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增强村级民主决策,也减少了不廉洁干部的可乘之机。

2、完善监督体系。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强弱,对财务管理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提高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有利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审计人员对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计,市农经局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财务违规行为,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设立调查机构。在村镇设置投诉站点,通过电话、邮件、微博等多种形式接收投诉。调查机构对投诉情况进行严格调查,公开处理情况。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稳定财务工作队伍

1、实行财会人员聘用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制定严谨的财会人员聘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财会人员的定时考查评价;细化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明确各会计岗位的主要职责。

2、切实优化在岗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广泛推广业务讲座、法律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对村级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教育。

3、吸收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吸收“三扶一支”等国家及省份项目下派的大学生,并充分利用这些高素质人才来提高财务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及职业素质。

4、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规范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在有条件的农村推广会计电算化,运用会计软件规范日常会计工作,使村级财务状况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地反映,便于数据统计、制订计划及财务清理,为重大财务决策提供参考。

(四)规范财务公开,增强民主管理水平

1、规范财务公开制度,并严格实施。公开内容的范围要广,包括日常村务的收支情况、村民要求和上级关心的财务事项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的财务状况。公开形式要明确,各村村务公开栏的公布格式要统一,公布时间要一致,并需要指派固定人员进行更新管理。公开程序要严格,村务公开前应由审定小组进行核实,财务公开后,还应指派人员专门收集整理村民对公开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2、推进民主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村民主理财小组通过村民大会由全体村民投票选举产生,拥有对本村财务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并参与财务计划、财务制度的制定,对重大建设项目或财务项目有决策权,并对公布的村务情况进行监督核实。通过村民主理财小组使广大村民切实参与到对本村财务的民主管理中,集中民智,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文是湖北省会计学会第五批会计科研课题“湖北村级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HBKJ2013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1.贝洪俊.2008.“后农业税时代”村级财务管理创新研究——以浙江农村为例[J].财会通讯,5。

2.常树春、陈顺达.2010.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32。

3.郭春林.2015.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5。

4.管晨智.2015.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财政监督,10。

5.金勋和.2014.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学,22。

6.胡曲应、许家林.2010.加强我国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猜你喜欢

财务公开财会人员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农村集体财务公开的措施分析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如何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研究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村民对村级财务公开需求的实证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