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6-03-28
声音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良好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会议决定,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政策落实开展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围绕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文件落实情况,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督查,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整改存在问题,克服不作为现象,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推动开发区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以完善考核制度为契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对外开放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保障,继续发挥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作用,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再立新功。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核引导开发区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动力、实现新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深刻认识完善考核制度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考核的方向和重点,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绿色集约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工夫,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楼继伟(财政部部长):制定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的过渡办法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要作合理适度调整。总的考虑是在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制定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的过渡办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地方财政“造血”能力。
李超(证监会副主席):加快构建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从各国经验看,完整的养老金体系涵盖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补充养老制度。我国需要加快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设计中,参与机制要具有普惠性,缴费机制遵循自愿原则,运转机制要透明高效。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应当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最大程度地将社会分散基金转化为专业管理基金,进行专业化运作。强大的养老金管理体系,既是社会发展稳定器,也是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压仓石。养老金可以发挥价值投资优势,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投机性强、波动性强的问题。同时,养老金投资也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健康、稳定并为投资创造价值的资本市场。
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当前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可分为三种模式
下一步区域金融改革试点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坚持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方向,还要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前正在开展的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可大致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类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相联系的区域性金融综合改革,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相关经验。第二类是金融专项政策在某个或某些地区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第三类是配合国务院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托区域性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下一阶段推进区域金融改革试点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原则和要求: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二是坚持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方向,三是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转型阵痛难以避免不能直接“调结构”
提高供给效率主要靠市场。市场的主要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再配置;建立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品,而不是操控市场、干预微观经济和直接“调结构”。同时,改革转型的阵痛难以避免,要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例如,妥善处理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隐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停止对没有回报或回报过低的项目的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停止“刚性兑付”,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或重整,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