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溢值空间渔光互补
2016-03-28张伟
张 伟
人工养殖溢值空间渔光互补
张 伟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十多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高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个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这对保障我国水产品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我们的养殖现状看,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传统养殖方式存在很大缺陷,养殖营养物的外排、化学药物的使用造成水体自身污染,环境恶化;主要养殖品种病情严重且呈暴发性流行;在海水养殖业中,由于人为对滩涂和养殖海域的破坏,造成大面积赤潮,使得沿岸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致使在传统养殖方式下,虽然可以通过增加养殖面积而增加了养殖总量,但养殖效益明显下降,质量降低。加之人工养殖大多缺乏整体规划,极易陷入密集上马、价格暴跌、养殖企业亏损的恶性循环之中,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至此,人们才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研究新的养殖技术、方法等等来减轻养殖压力,维系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养殖业户利润。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发展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如何将电力产业同建设生态农业、促进能源供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命题。2014年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提到,应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农户扶贫、新农村建设、农业设施相结合,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改善和农业农村发展。这样既可以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又可解决能源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瓶颈”问题,促进农业、工业共同发展,利用农业建设工业,借助工业促进农业。
一、国外“渔光互补”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国外养殖水体的利用已经不再局限在水产养殖,以日本为例,日本农民别出心裁,早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通过在池塘上面安装光伏电站来增加鱼塘的溢值空间。池塘上建光伏电站,行业给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即“渔光互补”,也就是说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互结合,目前水面光伏电站建设模式主要分为固定式和漂浮式。当许多人还停留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欣赏池塘美景上面,日本农民却已经在池塘上面建起光伏电站,来提高农民的收益。
日本水面光伏电站,已经广泛应用,是目前世界上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实际应用最多的国家,根据截至2014年年底的统计,已有3.824MW并网,2015年约15MW并网,另还有约15MW于2016年年初并网。日本人青睐的这种分布式“渔光互补”模式的发展优势在于:把发电站建设在养殖水体上面(包括池塘、湖泊、人工养殖厂、内海等),不但可以发电,还可以给鱼塘遮光,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带来额外的收益。
二、国内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现状
基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现状: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稀缺,从而让单纯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成为难题。而“渔光互补”模式充分既可以利用广阔的水面资源、不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又可就地并网、减少电能输送带来的损耗,因而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相对于日本水面光伏电站发展境况,我国起步晚、发展慢、不为老百姓认可,甚至质疑,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接受度低。老百姓对此认知度不高,对于光伏发电存在质疑,甚至抵触。
2.初期投资高。光伏电站的初期投资高,虽然每天都可以获得部分收益,但是投资回报率较低,回本周期太长。
3.技术障碍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防潮、防腐技术,对于逆变器、组件、线缆、箱变、支架都有严格的要求。
4.设备维护复杂。不管是漂浮式还是固定式光伏电站,后期配件的维护更换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三、推进“渔光互补”模式的建议
1.政策激励。不管哪个国家,政策激励是行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再以日本为例:与补贴强度很大的德国相比,日本的补贴是德国的2-3倍。即便这几年日本在削减补贴,但是相比而言日本的补贴政策仍是非常可观的。反观我国对光伏产业的国家补贴力度相对较小,不利于调动养殖从业者的积极性。
2.提高农民环保投资意识。光伏发电在国外已经和常规电器一样,随处可见,节能、环保、稳定收益的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这就使得不管是水面电站还是屋顶电站,推广起来就容易很多,而这也正是我国现阶段所欠缺的。要引导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3.金融机构扶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初期投入比较高,如果全靠农民自己投资显然不现实,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贷款支持。
4.进行新材料研发,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率。据最新数据,目前光电转化效率最高的光伏材料在德国,转化率在12%左右,这也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四、结语
光伏农业是个新生事物,国内的光伏农业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只有立足农业,才能推进光伏农业、“渔光互补”模式的积极健康发展。光伏农业在增加农村缺能地区的能源供应量,降低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联:266000,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电话:0532-8268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