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6-03-28宋学林张东昱张文波
宋学林 张东昱 张文波
(甘肃省张掖市种子管理局,张掖734000)
张掖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宋学林 张东昱 张文波
(甘肃省张掖市种子管理局,张掖734000)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素有“金张掖”和“塞上江南”之美誉。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历来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和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同时还是生产多种农作物种子的理想场所。近年来,张掖市在做大做强玉米制种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蔬菜、瓜类、花卉、中药材等为主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为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市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1 种子产业现状
1.1 种子生产面积持续稳定 2015年全市各类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繁制种面积达到19.03万亩,生产种子的作物种类达30多种,品种(组合)达到200多个,总产种量4800万kg以上,预计总产值达到3.96亿元。所生产种子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韩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种子120万kg以上,已与国外的多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制种关系。除满足本省农业生产用种外,还可向兄弟省区提供大批量的优质农作物种子。
1.2 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加 由于本市优越的资源禀赋,国内种子生产基地不断西移,在玉米种子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蔬菜、花卉、牧草、中药材、食用菌等作物种子(苗)的生产经营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在本市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达到36家。台湾东方种子公司、法国利马格兰种子公司、日本坂田种苗株式会社等一大批专业蔬菜种子公司都先后在本市建立生产基地或委托市内生产单位代繁代制种子。同时企业不断加大品种认定力度,全市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蔬菜品种8个,为本市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1.3 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通过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的实施,基本农田和低产田变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水相通、路相连、沟渠路桥涵洞相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田、稳产田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基础田,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随着国内外对种子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种子生产企业千方百计改善条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种苗培育中心,进行统一育苗,部分企业借鉴国外经验,购买或租赁土地,进行农场化经营,既有利于管理,又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种子质量。
1.4 专业化制种队伍不断壮大 在多年的种子生产实践中,企业培训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据统计,目前全市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的企业职工达1000多人,制种农户达到1万多户,农民技术员及杂交授粉工人约3万人,广大制种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子生产经验,种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为种子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 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蔬菜制种经济效益显著,如杂交番茄制种每667m2纯收入达3600~12000元,常规蔬菜繁种每667m2纯收入达600~1200元,与一般粮食作物相比,收入可增加3~20倍。种子产业的发展,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了基地农户观念的更新,加快了市内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2 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本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本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依法生产、经营观念淡薄,市场秩序较乱 一是无证生产或不按要求登记备案的行为普遍存在;二是相互争抢基地的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新到本市发展的企业,不注册不登记,采取一些违法的手段抢撬基地,扰乱正常种子生产秩序;三是抢购、套购种子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成为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四是种子经营行为不规范,有的种子企业及经营门店经营的袋装种子标签标注内容不全,经营过期的种子和应该包装而未包装的种子,甚至违法经营未经授权销售的主要农作物种子。
2.2 生产企业与农户合作随意性大,合同不规范,缺乏诚信 一是种子生产企业既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也不注重培植基地,而是相互拆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二是生产合同不规范。虽然使用了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但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时签订了附加合同,甚至有霸王条款,要求农户的多,要求企业的少,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三是部分企业和基地农户诚信度差,一方面部分生产企业诚信意识差,故意拖欠种子款,报废种子不提供充分的证据,缺少田间生产档案,导致企业与农户之间矛盾加剧,农民上访事件增多;另一方面个别农户不按照企业的技术规程去操作,投机取巧,一旦种子质量不合格,企业按合同要求拒付种子款,农户则无理取闹,上访政府。
2.3 制种基地小,环境不断恶化 一是由于近年来本市生产的蔬菜品种多,加之企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有的企业采种后的果皮、果浆以及植株残体不指导农户集中处理,而是随意乱扔,导致一些新的病虫害在市内传播蔓延,制种成本逐年提高,同时严重影响了种子生产基地安全。二是部分企业为了落实基地,不按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要求,或者放松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制种农户互相攀比,不按技术要求生产,甚至掺杂使假、不投入或少投入,严重地影响了种子质量。
2.4 基层种子机构监管手段落后 市、县区种子管理局人员偏少、经费缺乏,执法和监管手段落后,加之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玉米制种基地监管方面,难以对蔬菜制种基地进行全面的田间检验和质量监管,无法保证种子质量。
2.5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对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制种产业已经有了明确的扶持政策,但对蔬菜制种产业的扶持政策尚不明确,企业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研发、销售难以做大做强。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机遇,切实转变观念,全面提高种子管理者、生产经营者及广大基地农户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一是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种子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和广大基地农户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企业和基地农户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二是各种子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在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
3.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市、县(区)种子管理部门要结合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开展,组织人员对种子市场和经营门店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查处无证、超范围经营,经营散装种子、质量不达标种子及非法包装销售种子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种子经营中的代销行为,杜绝非法经销主要农作物种子、未经审定、认定品种种子的行为,加大市场监管和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3.3 加强种子基地环境和生产安全保护 种子企业调入的亲本种子,必须经过复检后方可安排生产,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尤其对果皮、果浆及植株残体的处理要作为一个重点工作,引导教育农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就地深埋或烧毁处理工作,切实保护当地及下游地区的生产安全。面对逐年加重的病虫害问题,在加强种子进口检疫的同时地区间应该组织起来制定病虫害防治手册,从种子进口到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严加预防。对于由于串粉引起的种子质量问题,相关部门要督促各制种企业严格管理,建立雌雄株的隔离区,加强人员培训,防止人为混种。
3.4 充分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管理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责任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将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监管工作。
3.5 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蔬菜制种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大对蔬菜制种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基地建设、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参照粮食补贴的相关政策,将蔬菜制种大市、大县列入补贴范围,制定出台相关补贴政策,进一步保护企业和制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4 发展前景
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是本市种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业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最具活力的新亮点。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张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杂交玉米、马铃薯、大(小)麦、瓜菜、花卉和杂交油菜等种子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种子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种子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张掖市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在全市适宜地区,瓜菜、花卉、油菜等作物的繁制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主要建设化工厂、育苗温室、制种网棚、膜下滴灌以及田间道路等,提高单产和质量;整合资源,建立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1处,在甘州、民乐、山丹建设食用菌种生产厂3处,年产菌种5000万袋,产量达到50万t;配套菌种保藏设施,配备仪器设备,不断提升菌种质量检测能力,全面提高菌种质量、产量和供种量。我们要把握机遇,顺应潮流,在抓好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把本市建成全国一流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