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夏玉米生产潜力研究

2016-03-28卢绍东杜昌学郭首定鲁广明胡传芳刘瑞祥

中国种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阳夏玉米潜力

卢绍东杜昌学郭首定鲁广明胡传芳刘瑞祥

(1河南省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南阳473003;2新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唐河县种子技术服务站)



南阳市夏玉米生产潜力研究

卢绍东1杜昌学1郭首定2鲁广明3胡传芳4刘瑞祥5

(1河南省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南阳473003;2新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唐河县种子技术服务站)

摘要:南阳市当前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处于超低产水平,虽然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纵向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横向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在气候、品种、密度、肥料、晚收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增产潜力。南阳市夏玉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应该达到600kg/667m2以上的中产水平阶段,可以通过精耕细作培肥地力、选用良种、合理施肥、科学播种、水分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化学调控、倒伏防控、适时收获等措施充分挖掘南阳市夏玉米的生产潜力。

关键词:南阳;夏玉米;生产;潜力

当前在国内大田生产中,一般认为夏玉米每667m2产量小于400kg为超低产水平、400~600kg为低产水平、600~800kg为中产水平、800~1000kg为高产水平、1000~1200kg为超高产水平、大于1200kg为极高产水平。根据这个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划分的标准,南阳市夏玉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现阶段仍处于超低产水平之下,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 南阳市夏玉米生产的现实状况

1.1 纵向比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投入的增加,南阳市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处于明显上升过程,全市每667m2产量为:2000年为307.3kg,2005年为310.6kg,2010年为364.4kg,2015年为428.0kg。2015年平均单产比2000年增加120.7kg/667m2,增幅39.28%。

1.2 内部横向比较 由于耕地质量、生产条件、技术措施、物资投入、自然因素的不同导致南阳市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2014年为例,南阳市发生了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玉米大面积受旱,严重地块不但颗粒无收,且浪费了种子、化肥、机械、人力的投入;而在万亩示范方内每667m2产量超过500kg、千亩方内的单产超过600kg、百亩方内的单产超过700kg、超高产攻关田登海605单产达到965.6kg[1]。最高产量比平均产量高出601.2kg,是平均产量的3.14倍,悬殊巨大。

1.3 外部横向比较 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南阳市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美国依阿华州柴欧德2002年创造春玉米产量为1849.5kg/667m2的世界最高记录;2005年山东莱州登海种业夏玉米产量达到1402.9kg/667m2;2013年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玉米产量为1511.7kg/667m2[2]。

1.4 理论经济产量 在充分利用土壤、光照、热量、积温、水分等自然资源条件下,据推算玉米的理论经济产量最高可达2414kg/667m2[3]。

1.5 增产潜力巨大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南阳市在当前夏玉米生产上虽然纵向相比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但是从横向的角度来考量,同国内外、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这正说明了南阳市夏玉米生产上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空间十分巨大,其增产的潜力十分诱人,据粗略估算,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南阳市夏玉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应该达到600kg/667m2以上的中产水平阶段。

2 南阳市夏玉米生产潜力分析

2.1 气候潜力 南阳市夏玉米生长季节(即每年的6-9月)的气侯资源对于夏玉米来说是十分丰富的,如能全部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气候资源,则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在夏玉米生长季节里,南阳市日均最高温度32℃、日均最低温度17℃,十分适宜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在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既没有苗期的低温冷害又没有成熟期低温寒害,温度条件给夏玉米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南阳市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总降水量合计为511mm,按照夏玉米水分生产率2.47kg/m3[4]计算,则南阳市夏玉米降水单位面积(667m2)产量潜力为841.87kg (0.511m×667m2×2.47kg/m3)。

光合作用形成了玉米干物质的90%~95%,南阳市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总辐射合计为1910.8MJ/m2,每kg玉米子粒大约需要19.64MJ太阳辐射,当前在玉米生产上的光能利用率只是在0.5%左右,超高产攻关也不高于1.5%,如果按照理论上的光能利用可达4.5%计算,南阳市夏玉米光能利用潜力可达到2920kg/667m2(1910.8MJ/m2×667m2/19.64MJ/kg×4.5%)。

2.2 品种潜力 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抗逆性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耐密性、抗倒性、丰产性不是同一水平。当前南阳市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粗略统计有150个左右,很多品种由于不适应南阳市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要么遗传欠缺先天不足、倒伏严重,要么青枯、分蘖多穗,要么病害严重。而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具有适应性广、耐密性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势,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例如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014年在唐河县桐寨铺镇碾盘桥村所做的6个玉米品种超高产攻关试验。同样的密度、同样的栽培措施,而产量悬殊,最高产量为965.6kg/667m2,最低产量为650.6kg/667m2,由此可见,玉米品种之间的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十分明显。所以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水平既简单又有效的措施。

2.3 密度潜力 目前南阳市玉米种植密度一般在4000株/667m2以下,一部分在3500株/667m2以下,而高产田的种植密度一般应在5000株/667m2左右。2014年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玉米不同密度和产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每667m2产量超过850kg以上的种植密度均在4600株/667m2以上,在3700~4000株/667m2密度范围内的产量为437.7~692.3kg,由此可见在目前的4000株/667m2以下密度水平上适当增加密度800株左右,并通过增施肥料等相应配套措施,每667m2产量即可提高100kg以上。

2.4 肥料潜力 因肥料种类、比例、数量、时间及采用地表撒肥等不合理的施肥方法,肥料利用率总体水平较低。生产上很多群众不懂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规律、肥料特点性质,往往凭经验,绝大部分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且重视氮肥,忽视磷、钾肥,对微量元素更是知之甚少,在施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缺素少类,违背规律。

“养分归还学说”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农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人们若想取得一定的产量,就必须供应相应的肥料[5]。“最小养分律”认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受制于土壤中相对含量较低养分的制约[5],这2条原理至今仍然是指导肥料施用的金科玉律。因此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按数量施肥、施用优质肥、按作物养分需求种类和规律施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可以起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5 晚收潜力 南阳市玉米生产上普遍存在收获偏早的问题,即当玉米苞叶陆续变黄,子粒上部逐渐变硬,还没有完全成熟,灌浆还在进行时农户误以为成熟,就已经开始收获,造成实际的收成与应该得到的收成差别悬殊。其主要原因一是相当多的群众根本就不知道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是什么,看到别人开始收玉米了自己也慌不择时;二是有些群众“见苗不顾子”的思维定式相当严重,认识不到首先应该把已有的劳动成果收入囊中之后再去经营下一季,反而是为了下一季而不顾前茬。上述这2种弊端反映了玉米生产上的落后和错误,均应当予以摒弃,大力宣传、推广、普及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已经成为简单实用的玉米增产增效措施之一。

玉米收获期是在完熟期,其特征是苞叶呈白色而松软、发散;子粒整体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玉米子粒乳线消失且出现黑粉层。据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011年试验,完熟期收获比早收增产8.9%,每667m2增产50.9kg。

3 南阳市玉米生产潜力实现

3.1 精耕细作,培肥地力,防旱防涝 夏玉米整地时间有限,生产上一般采取的是铁茬播种,这个方法对于中产要求来说是可以的,但对于高产、超高产来说则显得不足。高产以上水平整地应该先用粉碎灭茬机械把前茬作物秸秆及其残茬粉碎3cm以下,然后用旋耕机械旋耕2~3遍,达到耕层平整、土壤细碎、残茬及还田秸秆细碎与耕层土壤混合均匀无结团现象、全田无漏耕漏耙,横向到边、纵向到头、无沟无堑。

农家肥肥效持久,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的作用,能够全面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态,而且可以提高化肥肥效,在分解过程产生的有机酸能提高磷的溶解度,增加磷肥的有效性。所以在耕地前要把有机肥撒施到耕地上,一般高产以上水平每667m2施用腐熟鸡粪1500~3000kg或牛粪3000~5000kg或其他农家肥4000~6000kg,随翻耕入土。

因地制宜考虑防旱灌溉、防涝排水问题。对于渗水性能差的上浸地应采用沟厢种植方式,厢面宽一般2.4m(等行距可播4行玉米),方向以方便灌排为宜,长度根据地块而定,一般为80~120m,厢沟面宽0.3m、底宽0.2m、深0.2m,若地块过长可在垂直于厢沟方向开腰沟,做到厢沟、腰沟、地边沟三沟相通,以利于灌溉和排水。对于渗水性能好的田块应采用打畦的方式,畦宽一般3.6m(等行距可播6行玉米),畦埂底宽0.2m、高度>0.2m,方向以便于灌溉为宜,长度不超过40m,若地块过长应在垂直于畦长方向留0.4m操作走道(或开挖灌水沟),做到畦面平整,土壤细碎、畦埂顺直,以利于浇水均匀、不冲不淤。

3.2 选用良种 最好可选择在当地至少进行了3年以上试验示范的品种。在当地经过3年或更长时间的试验示范以后,基本上可以知道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选择多年多点表现较好的品种,生产上出现各种灾难性损失的可能性就较小。一般情况下玉米品种的更换周期大约为10~15年,在玉米品种生命中后期就会出现新的高产、优质、适应性更好的替代品种,所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10年以上的品种一般不要再选择了。

高质量的种子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其影响有时会超过品种间产量的差异。因此生产上不仅要选择好的品种,还要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在现阶段,我国衡量种子质量的指标主要包括品种纯度、种子净度、发芽率和水分4项。国家对玉米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4项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一级种子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3%,达不到规定的种子原则上不能选择。

3.3 合理施肥 玉米施肥量与产量水平、品种特性、土壤类型、施肥方法、气象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需要施用的主要是氮、磷、钾3种肥料。一般每667m2产量800~1200kg需在上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每667m2施纯氮24~36kg、五氧化二磷8~12kg、氧化钾24~36kg、硫酸锌1~2kg。

施肥原则是以地定产、以产定肥,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微量元素配合,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

施用时间和方法。基肥 全部有机肥、锌肥、30%氮肥、90%磷肥、50%钾肥播种前整地时旋耕入土。种肥 10%氮肥、10%磷肥用种、肥异位播种机随种子下地。穗肥 50%氮肥、50%钾肥在玉米抽雄前10~15d大喇叭口期施入,有促进子粒灌浆、穗大粒多的良好作用。肥料与玉米苗的距离5~7cm,结合封根培土、浇水使化肥融化入土效果最好。粒肥 10%的氮肥在开花吐丝期施入,可增加粒重。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当玉米雌花丝由红转暗时喷肥效果最好,应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每667m2可选磷酸二氢钾250~500g,加水50kg;尿素500~1000g,加水200kg,用超低量喷雾器喷施。6h以内如遇降雨,应重新喷施1次。如果2次喷肥,可在间隔10~15d再喷1次。肥料深施7~10cm且与灌溉、增加密度相结合效果最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3.4 科学播种 时间与密度。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早、中熟玉米品种生育期大多在95~105d之间,南阳市夏季粮食作物收获后到秋播之间的时间完全能够满足夏播早、中熟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一般情况下6月15日以前播种就可以保证既不耽误秋播又能够正常成熟。

一般高产以上生产水平采用紧凑型中早熟品种,精品单粒播种每667m2用种量保持在4700~ 5100粒。

宽窄行单株留苗: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2~24cm。宽窄行双株留苗: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44~48cm。等行距单株留苗:行距60cm,株距22~24cm。

播种前要对播种机预先进行调试,把下种量调整至所计算的播种量,以符合农艺技术的要求。播种时开沟深度不小于5cm,所开的种肥沟宜窄,以能使覆盖的秸秆分向沟两侧不遮种沟为准,种子一般应播到距地表3~5cm处。如果采用半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机成穴性要好,双粒播种每穴双粒率在85%以上,若单粒播种单粒率应≥90%、空穴率≤1%、破碎率≤1%。播种作业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播种速度不可过快,确保播种质量,达到下种均匀,不漏播、不重播,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株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以保证出苗时间集中、出苗整齐。注意跟踪播种机逐行检查,对裸露子粒及时覆土,对因秸秆、泥土等堵塞未播下种子的地段及时补种。注意种、肥不能接触,肥料施放在种子下方3~4cm处,以免烧种。禁止湿压,湿压表土板结不利于保墒和幼苗出土。

3.5 水分运筹 玉米苗期需水量较少,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拔节至抽雄期需水量显著增多,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2.6%;抽雄至乳熟期需水量达到高峰,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乳熟至成熟期需水量开始下降,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9.4%。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

玉米灌溉一般应把好5个关键时段:(1)播种期,提倡足墒下种,如果底墒差则播种后可浇“蒙头”水,一般每667m2浇水40~50m3。(2)苗期,应控制土壤水分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促进根系发育、茎秆增粗、减轻倒伏和提高产量都起到一定作用。(3)拔节孕穗期,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抽雄前半个月左右,雄穗已经形成,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更高,如田间持水量低于70%就要浇水,每667m2浇55m3左右。(4)抽穗期,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这时土壤含水量低于70%就要浇水,每667m2浇55~60m3。这时水分充足,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丝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结实;可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生产。有利于子粒灌浆,减少子粒败育,增加稳粒数和提高千粒重。(5)灌浆期,子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土壤含水量低于70%就要灌水,一般情况下每667m2灌水55m3左右。这时灌溉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较多的绿叶数,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长子粒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速度,有利于提高粒重。玉米整个生育期遇渍要及时散墒、遇涝要及时排水。

3.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防治夏玉米草害,首先每667m2用40%乙阿合剂乳油200mL,或50%乙草胺乳油200mL,或50%丁阿合剂乳油300ml兑水50kg于玉米播种后喷雾于地表封闭处理。如果没有及时封闭土壤,应在玉米出苗后3~5叶期用4%烟嘧磺隆(玉农禾)乳油60mL加38%莠去津100mL兑水30kg喷雾。

防治地下害虫每667m2可用5%杀虫双颗粒剂每1~1.5kg加细土15~25kg,在耙地前撒在地面耙入地中。苗期防治蓟马、粘虫等可用2%甲维盐乳油3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防治玉米蚜虫可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吐丝期雄穗蚜虫穗率40%以上时用50%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棉铃虫防治可用15%苏云金杆菌(BT)乳油1000倍液喷雾。

防治玉米病毒病可在玉米7叶期前喷洒3%啶虫脒2000~2500倍液,隔6~7d喷1次,连喷2~3次。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雾,严重时,每隔7d重喷1次,连喷2~3次。玉米锈病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隔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7 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技术已被普遍证明是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之一,可起到壮根、降高、强源、扩库、增效的作用。具有药品用量小、费用少、操作简便、机械化程度高、作用见效快、主动性强、灵活机动、安全可靠、产投比高、效果显著的特点。

可在玉米8~9片可见叶时或抽雄前5~7d[6],每667m2使用吨田宝玉米抗倒增产剂30mL兑水15kg,叶面均匀喷施。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缩节胺(或助壮素)20~30mL,兑水40kg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如果时间、浓度掌握失误的情况下,就不能充分利用抑制剂作用消失之后玉米加速生长的“反跳”机制,导致雌穗缩短。最好的方法是采取“双重调控”措施,即第1次施用抑制剂15d后再施用1次促进剂,既可以降低穗位,又能够促进雌穗发育,达到高产不倒的目的。

3.8 倒伏防控 玉米倒伏在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按照倒伏的不同情况一般可分为茎弯曲、茎倾斜、茎倒伏、茎倒折、根倾斜、根倒伏、根倒折等不同的类型。预防倒伏的方法可选择株高相对较低、穗位较低、竖叶形、耐密植、秸秆较粗、秆硬、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苗期适当控制田间水分,可以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入土深度,其作用在于“锻炼”幼苗,促使节间趋于粗、短、壮,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大喇叭口期结合追肥灌水进行封根培土,可增强土壤对于根系的固定作用,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

倒伏的补救方法:(1)自然恢复。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倒伏,4~5d后依靠自身生长的向顶性可以站立起来,后期抗2次倒伏能力更加强,不要去进行人工扶起,以避免根系折断造成新的损伤。茎弯曲一般发生在抽雄前后一段时间,往往在雌穗以上的部位发生,损害不大,拔节期后的茎倾斜、根倾斜在没有发生个体叠压现象时,玉米授粉后在雌穗上部发生的倒折,完熟期之后产生的倒折、倒伏,可不采取措施。

(2)人工扶正。拔节后到完熟期,当出现茎倒伏、根倒伏,以及茎倾斜、根倾斜产生个体叠压现象时,需要人工扶正。应在现象发生后的当天顺倒伏的方向由后向前逐棵扶起,最好是2个人配合并结合培土同时进行,扶起时要慢、要轻,扶正以后喷施速效叶面肥补充养分,促进根系尽快恢复生长。

(3)割除及收获鲜穗。灌浆前发生的根倒折、雌穗以下的茎倒折就失去粮食生产的意义,应该及时割除,作为青饲料喂养牲畜,可挽回一些损失。灌浆后到完熟期发生的根倒折、雌穗以下的茎倒折可以收获果穗食用或者出售。

3.9 适时收获 粒用玉米收获期是在完熟期,其特征是苞叶呈白色而松软、发散,子粒整体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玉米子粒乳线消失。

收获方法有以下几种:(1)人工掰穗。采用人工将玉米穗摘下,然后利用秸秆还田机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这种技术较为成熟,适用于面积较小、地面坡度大于8°的岗丘及沿山地带、分散种植等不适宜大型玉米收获机械作业的地方。

(2)站秆晾晒和机械直收。对一些应用早熟品种的地块,因这类品种的玉米具有成熟早、脱水快的特点,当子粒水分在23%以下时,便可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直接脱粒收获,减少晾晒管理和贮藏的压力。站秆扒皮晾晒可以加快脱水,降低水分3%~6%,增加成熟度,提高百粒重,每667m2增产5%~7%。站秆扒皮晾晒最佳时间在完熟初期,子粒形成1层硬盖时进行,方法是用手将苞叶扒开,子粒全部露在外面,接受光照,充分干燥;但在扒皮晾晒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折断穗柄造成损失。其应用条件是需要7~10d的晴好天气。

(3)机械割晒和机械拾禾。对倒伏率较高的地块,适合采取机械割晒、机械拾禾的收获方式。当玉米子粒含水率为30%~32%时,将玉米割倒后按照一定的方向并排顺序晾晒脱水,随后机械拾禾脱粒,此技术在收获季节雨多的年份不可采用。

(4)机械摘穗和机械直接脱粒。玉米子粒水分在30%以上时,可采用大型机械,将玉米果穗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联合作业,一次完成摘穗,果穗升运、集箱、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序。优点是收获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仍需要2次脱粒。当玉米子粒水分在23%以下时,可采用大型机械直接收获籽粒。此技术是目前收获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最先进的玉米收获技术[7]。缺点是子粒损失率较大,需要严格调试机械,把损失率控制在0.1%以下。

参考文献

[1]郭天强.市“三十工程”攻关再传喜讯.南阳日报,2014-11-26(新农村周刊)

[2]蔡国栋,罗全.新疆兵团创中国玉米单产新纪录.新华网,[2015-09-0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10/c_117659566.htm

[3]刘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2015-10-18].http://wenku.baidu.com/ view/c311fca46bec0975f465e280.html

[4]郑捷,李光永,韩振中.中美主要农作物灌溉水分生产率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47

[5]沈其荣,谭金芳,钱晓晴.土壤肥料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李四清.玉米"一穴三株"高产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15(9):80

[7]朱培,段雅洁,梁玉超,等.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收子粒的探讨.中国种业,2015(5):13

会讯 宣传贯彻新修订《种子法》师资培训班圆满完成

[本刊讯]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种[2015]47号文的通知要求,中国种业编辑部派人参加了2015年12月18-23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组织在北京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宣传贯彻新修订《种子法》师资培训班。

这个班共有来自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种子管理局负责人以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法律研究中心、海南省南繁管理局以及新闻媒体有关负责人80多人。主讲老师也是阵容强大,农业部种子局的领导亲自授课,张延秋局长解读了新《种子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原则,马淑萍副局长、廖西元副局长、吴晓玲副巡视员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周云龙副主任均从不同方面对新《种子法》修订条款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还邀请有关法律专家进行新《种子法》中有关法律责任方面的解读。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这次培训采取上午授课、下午分组讨论、晚上完成作业的方式,这种创新方式得到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大家学的认真、论的激烈,作业完成的也很好。

总结会上,学员们都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深刻领会新《种子法》的精神,加强宣传力度,让《种子法》家喻户晓,使《种子法》深入人心,提高我国种业管理的执法能力,促进种业企业研发创新,规范种业市场行为,提高种子经营者的业务素质,增强种子经营者懂法、学法、用法自觉性,进而提高我国民族种业的国际竞争力。会议为52人颁发了结业证书。 (陈丽娟)

收稿日期:(2015-10-22)

基金项目: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猜你喜欢

南阳夏玉米潜力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潜力榜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