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组合常优粳6号工厂化育秧及机插栽培技术
2016-03-28周建明赵品恒曹敏旭朱正斌
周建明 赵品恒 曹敏旭 朱正斌
杂交粳稻组合常优粳6号工厂化育秧及机插栽培技术
周建明1赵品恒2曹敏旭1朱正斌1
(1江苏省苏州市种子管理站,苏州215011;2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常熟215500)
常优粳6号(原名常优09-3)组合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119A×CR-312配组,属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6。该组合是一个集高产、稳产、品质优、食味佳的综合表现突出的优良杂粳组合,成功地解决了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不能兼顾的矛盾。
1 选育经过
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性稳定,花时早、花时集中,开颖角度大,异交结实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的不育系常119A为母本,以恢复性强、品质佳、抗性好的恢复系CR-312为父本进行配组,先期通过新组合的优势鉴定,杂粳组合比较试验后,2009年选出稳定的组合,暂定名为常优09-3,201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组试验,2013年通过审定,正式命名为常优粳6号。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在审定试验中,该组合每667m2平均有效穗数15.2万,每穗实粒数156.7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7.8g,株高123mm,全生育期166d。田间生长表现优良,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绿,叶姿较挺,熟期转色较好,综合协调性好,适合机械化轻简栽培。
2.2 品质优良 对常优粳6号组合的稻米进行理化检测显示:整精米率73.2%,垩白粒率16%,垩白度1.9%,胶稠度75.0mm,直链淀粉含量16.0%,其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在相关大米品尝评比中,常优粳6号大米表现出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俱佳、理化品质和食味口感兼备的特点。2014年在“江苏省好品种评选活动—粳稻优质米品尝评比”中获得金奖。
2.3 综合抗性 2010-2011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通过接种鉴定显示,常优粳6号组合中抗穗颈瘟、纹枯病,中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在生产中,该组合综合抗性表现较好,其基部节间较短、茎秆粗壮,长势旺盛,抗倒伏表现出色。
3 产量表现
常优粳6号组合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型较大,产量结构协调,是一个高产、稳产的杂粳组合。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区试每667m2平均产629.8kg,较对照常优1号增产8.8%,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689.0kg,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3.5%。其在生产示范中产量优势表现显著,2012年在苏州组织的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中,每667m2获得了719.8kg的产量,比对照主推品种常农粳5号增产44.9kg。2014年在张家港市杨舍镇和吴江区同里镇各示范机插3.3hm2,每667m2实收产量分别为710.5kg和730.5kg。2015年在常熟市辛庄镇组织了7.5hm2的优质高产攻关示范,每667m2实收产量为764.4kg。
4 机插高产指标和产量结构
产量指标:每667m2生产稻谷650~700kg。产量结构:每667m2有效穗数为19万~20万,每穗总粒数145~15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28g。
5 工厂化育秧
5.1 壮秧标准 秧龄15~18d,株高15~18cm,叶龄3.5~3.8叶,基部茎粗大于2.0mm,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根系粗壮、较长且盘结好,叶挺色绿,提起不散,不断裂。
5.2 播前准备 塑盘准备 工厂化育秧采用硬塑盘,每667m2大田应备规格为58cm×28cm的塑盘18~20张。
温室准备 育秧温室大棚标准,一般以连栋温室为宜,符合NYJ/T 06-2005连栋温室建设标准。可选用GLP-832型连栋温室(带遮阳网)。配置温室基础、主体框架、顶开窗、侧开窗、电动齿轮/齿条传动外遮阳、防虫网、喷滴灌设备等。温室内可设立多层架子,用作育秧架,秧架以3层为宜,一般底层离地10cm,中间层离地90cm,最上层离地150cm。
基质准备 选择经农技推广部门推广的水稻育秧专用基质,或经过比较试验选择适合的专用基质。
种子准备 晒种1~2d后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灰飞虱等。用17%杀螟丹·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5g+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g,兑水5kg,浸种4kg,药液充分搅拌均匀后,浸种36h常温催芽,露白播种。
5.3 播种 播期及播量 机插秧宜在5月23-30日播种。机插秧育秧每盘播干种重80~100g(露白芽谷100~120g),每667m2大田用种量1.5~2.0kg。
播种 机播流水线要安装在接近播后暗化场所的地方,预先调试好待用。基质装盘厚度达2.5~2.7cm,盖子土厚度达0.3~0.5cm,以盖子均匀、不见种子为宜。调节播量控制开关,每秧盘播露白芽谷100~120g。调节水量控制开关,浇足底水,以基质水分饱和但水不溢出秧盘底孔为原则。
暗化处理 将秧盘叠放整齐,运入仓库内(或遮光处理的温室大棚)。以40~60张硬盘堆为一堆,并在最上层覆盖1张空硬盘遮光;每堆间留出10cm间隙,以利于通气,提高秧苗整齐度。暗化时间一般为1~2d,以稻谷整齐露白苗出土1.0cm左右为宜。
摆盘 暗化处理好的秧盘即可运至水稻育秧温室内。没有育秧架的,将秧盘对齐平铺到地面上;有多层育秧架的,早播的放上层,次播的放中层,再次播的放底层。
5.4 秧田管理 播种时浇透水,播后至1叶1心期保持秧盘湿润,1叶1心后注意控水,移栽前2~3d断水炼苗。浇水时间宜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减少气温与水温的温度差。控水标准为不卷叶不补水,以控制秧苗过快生长。揭膜前补1次足水,移栽前2~3d排干水,控湿炼苗。
5.5 病虫害防治 移栽前2~3d,每667m2秧田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g+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0mL,兑水30~40kg喷雾,防治螟虫、稻蓟马、灰飞虱、苗瘟等。
6 大田栽培
6.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耕翻前每667m2施腐熟畜禽粪有机肥200kg,耕翻后施45%高效缓释肥20kg加碳酸氢铵15kg(或施45%复合肥20kg加碳酸氢铵15kg)。
6.2 大田移栽 移栽期在6月10-15日;栽插密度每667m2穴数以1.6万穴为宜,平均每穴2~3苗;基本苗以3.2万~4.8万为宜。移栽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1.5~2cm,连续缺穴达3穴以上时,应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6.3 分蘖期管理 水浆管理 为促进早发,在活棵后适当脱水1~2d露田,通气促根,以后灌浅水层促分蘖早发适时够苗。当总茎蘖数达穗数苗的80%时开始脱水分次轻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为提高搁田质量,提倡开丰产沟搁田。
追肥 分蘖肥于栽后4~5d结合化学除草每667m2施尿素7.5kg,栽后15d施尿素8~10kg;7月15日左右施45%复合肥20kg;7月25日看苗增施钾肥7.5~10kg。
化学除草 栽后4~5d,每667m2用10%丁·苄MG 500g拌尿素撒施,并保持水层3~4d。
防病治虫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及时开展防除,做到预防为主,减少用药。在做好常规病虫草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水稻纹枯病,以及二化螟、三化螟的防治,用好破口药,防好穗期稻曲病和螟虫危害。
喷施多效唑 在拔节期结合防病治虫每667m2喷施15%多效唑50~60g。
6.4 孕穗期管理 水浆管理 搁田复水后,坚持干干湿湿灌溉,孕穗期保持浅水层。防病治虫 第1次用药抓住水稻破口前5d左右的用药适期;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后5~7d,分别每667m2用40%井岗·蜡芽菌60g,兑水50kg小机喷雾(或兑水150kg大机喷雾,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
6.5 成熟期管理 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以气养根,保叶增重。收割前7d断水。
7 收获、干燥及贮存
10月底,在95%子粒黄熟后即可收割。收获后,及时晒干或烘干水分至15%~16%。
2016-06-28)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