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新麦153的选育

2016-03-28刘新江唐正平张爱芳

中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秋播条锈病赤霉病

刘新江 唐正平 张爱芳 刘 娇 姜 辉

小麦新品种新麦153的选育

刘新江1唐正平2张爱芳1刘 娇1姜 辉3

(1陕西省渭南市种子工作管理站,714000;2陕西省铜川市种子管理站,727031;3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831100)

陕西关中麦区属黄河冬麦区南片,是陕西的主要小麦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浇地面积大。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民生产经验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20世纪80年代就是农业部确定的优质小麦适生区。耕作制度以小麦和玉米轮作为主,小麦生产受春季干旱和倒春寒及灌浆后期干热风的严重影响。主要病害包括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本区农耕地133.3万hm2,常年种植小麦86.7万hm2左右,小麦总产约30亿kg,约占全省小麦总产的64%。选育适宜陕西省关中地区综合表现为高产、强筋、多抗小麦新品种是其主要育种目标。

新麦153是渭南市种子管理工作站刘新江等同志用自选96-222新品系作母本与W-023品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穗多粒大、成熟落黄好、子粒外观商品性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5015号。适宜关中地区高中肥力地区种植。

1 品种选育

1.1 亲本组合 父本W-023是育种者在普通硬粒小麦中系统选择而成的小麦品系,该品系外观品质优良。母本96-222是育种者在普通小麦大田中选穗,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系抗条锈病、抗倒伏、落黄好。

1.2 组配世代 2006年开始,用自选96-222新品系作母本与W-023品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1.3 世代系谱 2006年利用抗条锈病、抗倒伏、落黄好的96-222新品系作母本与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系W-023作父本,杂交获得F0杂交种子,当年秋播F1。2007年收回F1种子,当年秋播粒选种子,播种F2选种圃。2008年从选种圃收优良单株,经室内考种选留其中部分单株,当年秋播F3。2009年从上年秋播株系入选株系中选出4个基本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当年秋播F4。2010年又经过严格的筛选,决选优系,当年秋播F5。2011年对上年入选的优系进行系统的性状、产量考察和综合抗性初步鉴定。结合上年产量试验结果肯定其一为最佳优系,为了加速遗传稳定速度,夏收时对优系进行穗选,经室内种粒淘汰,当年秋播F6穗行。

2012年对上年秋播种植穗行进行单行编号记载,对性状一致、抗性全面、遗传稳定的系进行混收,为下年产量比较试验、综合抗性和广泛适应性试验准备种子,全面完成选育程序。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苗相半匍匐,叶色深绿,叶片稍宽,株高70~73cm,穗秆翠绿,分蘖较多,成穗率高,穗层较厚,主茎高于分蘖,秆硬抗倒,穗大较匀,结实性好,穗长方形,芒长中等、白壳、多花多粒,千粒重50g,白粒角质。成熟落黄好,熟期与陕西省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小偃22同期。

2.2 品质 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报告结果:该品种角质率100%,容重831g/L,粗蛋白(干基)14.33%,降落数值406s,湿面筋29.7%,吸水量62.7mL/100g,面团形成时间8.0min,稳定时间6.8min,弱化度92F.U.,粉质质量指数113mm,评价值69。最大延伸阻力285E.U.,延伸性147mm,能量55.2cm2,R/E比值1.94。

2.3 抗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2年室内鉴定结果:2012-2013年中感条锈病,抗白粉病;2013-2014年高抗条锈病、白粉病,抗赤霉病。综合评判:该品种中感条锈病,高抗白粉病,抗赤霉病。

3 产量表现

3.1 陕西省区域试验 一是该品种丰产性好,2012-2013年、2013-2014年区试,每667m2平均产436~512kg,最高产量561.5kg。二是该品种适应性好,14个区试点,无1个减产,有5个点次列第1位,3个点次列第2位,3个点次名列第3位,仅有1个点次排名第7位,其他点次均在第5位之前。2012-2013年参试6个点,每667m2平均产482kg,较对照增产6.6%,列该组第2位;2013-2014年参试8个点,平均产485.1kg,较对照增产7.3%,列该组第1位。

3.2 陕西省生产试验 2014年参加陕西省生产试验,试验6点次,仅有1点减产,每667m2平均产482kg,较对照增产4.4%,名列第4位,最高产量达到569.8kg。2015年在陕西华阴农垦农场种植5.3hm2种子生产田,共生产原种4.3万kg,大田每667m2平均产量接近550kg。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 该品种属半冬性,10月上旬为高产期,宜早播,耐晚播,每667m2播量为6~7kg。晚播或者整地质量较差田块,应加大播量。

4.2 肥水管理 以基肥为主,N、P、K配合施用,每667m2按目标产量500kg计算,施尿素25~30kg、磷酸二铵25~30kg、钾肥10kg。播前结合整地施入土壤,追肥结合冬灌施用,忌过晚施氮肥,防贪青晚熟。

4.3 防治病虫草害 播前进行土壤处理,种子包衣,防地下害虫。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可用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防治蚜虫、赤霉病。搞好一喷三防工作。冬前或者春季进行化学除草,防止麦田杂草滋生。

4.4 灌水 根据播前整地质量、底墒、生长期降水情况和小麦需水规律,合理适时灌水,促生长,防倒伏,提高产量。

2016-07-13)

猜你喜欢

秋播条锈病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