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的易学人生观——易解李白刍议之四

2016-03-28康怀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周易李白宇宙

康怀远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00)



李白的易学人生观
——易解李白刍议之四

康怀远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00)

李白从《周易》的文化源泉中汲取智慧,以之贯穿自己的一生,其人生观呈现鲜明的易道和易理,其诗文所展现的太极思维、天人观念、宇宙胸怀、诚信操守、人文精神和忧患意识,亦无不与《周易》密切相关。

李白;易学;思维;诚信;精神;意识

人的智慧与思维、观念、胸怀、诚信、精神和意识密不可分。李白从《周易》的文化源泉中汲取智慧,以之贯穿自己的一生,其人生观呈现鲜明的易道和易理。

一、太极思维:李白的人生把握

《周易》之道,实为“阴阳之道”。“太极思维”就是用阴阳之道观照事物的一体两面,可称为阴阳模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即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两面,并且这正反两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用《周易》的观点来看,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①。《周易·序卦》有云:“物不可以终通”、“物不可以终否”、“物不可以终尽剥”、“物不可以终过”、“物不可以终遯(遁)”、“物不可以终壮”、“物不可以终难”、“物不可以终动”、“物不可以终止”、“物不可以终离”。这里以卦的变化为例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极点,都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状态,固步自封。应该看到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是必然的永远的。“×不可以终×”的句式,是《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②的规律性总结,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就是这样。

人生的问题涉及人生观。一般认为,李白的人生观十分复杂,在其诗文中既有拥抱时代的奉献人生,也有超越时代的自由人生;既有玩世不恭的醉意人生,也有享乐现实的欢娱人生。但是,如果从整体上看,李白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太极思维对待和把握人生的。易道讲人,与时空相联系。时为生命周期,空为活动范围,人即人际关系。在时、空、人的网络中,面对“行路难”、“功名富贵”和自我评价等人生难题,李白总是显得那么浪漫和豪放,总是能够以太极思维而处之。

对于人生前程,李白看作“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贫亦不足悲”(《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面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和穷困利达的社会现实,李白能够反观出人生可能的新机遇和新转机,“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其豁达、旷达、通达的思维与“太极”遥遥相接。

对于功名富贵,李白认为“功名富贵如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悲歌行》)。《周易·乾卦第一·文言》有云:“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李白不是玩世不恭,也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明白与智慧。郭沫若称之为“那是酒与诗的联合战线,打败了神仙丹液和功名富贵的凯歌”(《李白与杜甫》)。说通透些,那是李白用阴阳互变的易道把握和对待世间功名富贵所表现出来的清醒。诚如老子所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第九章)。“天之道”其实就是易道,即《周易》揭示的宇宙规律和人生之道。

对于自身价值,李白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李白的自我观,肯定的是人生的终极价值。这里的“用”是无用之用,是大用;“复”者,往复。《周易·复卦第二十四》:“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卦象为“雷在地中”,坤上震下。“复”代表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预示已逝去的可能会再回来。这是李白的自信。

二、天(地)人观念:李白的人生定位

天人二字,实际上就是天、地、人,中国文化在讲天的时候已经含有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周易·系辞下》),即天、地、人的合一或“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中,“人”是万物之灵,是“居其一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礼记·中庸》讲“由人及天”,董仲舒也一面讲“人之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另一面又讲“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周易》“观物取象”、“彰往察来”、“微显阐幽”,“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系辞下》)。观者、取者、彰者、察者的主体都是人,而客体就是“物”、“象”、“往”、“来”、“幽”、“微”,这是中华民族最为经典的关于天人关系的概括,蕴含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合目的与合规律的微言大义。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主体、理性、人文、合目的为主导,达到多样元素的融合,物我两忘,物我合一,即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朱熹所谓“自中节”。李白的人生就是这样定位的。

李白用自己的心灵感知天地,在捕捉意象的时候心领神会地探求宇宙的奥秘,所达到的“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具有“自得之乐”的审美意蕴,这叫“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金门答苏秀才》)。“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不论是栖碧山的自闲,还是敬亭山的自静,李白在字字入化的描述中都融入了自得之乐的天人合一的情愫。他的心灵世界里除了环境的恬适,风光的旖旎,山水的清秀,更多的则是置身其间的人与宇宙自然的相亲、相伴、相容,进而纯粹为特殊的自迷和自觉。在李白的笔下,目之所触完全不像南北朝诗人那种有句无诗的陪衬或粘贴,而是主体心灵透过客体物象,浑然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你我不分”的审美观照。自得之乐所包含的自闲、自静完全是庄子所说的“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的人生大快乐。这既体现了李白“学可以究天人”的文化涵养,又体现了李白“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的审美愉悦,更体现了李白“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创作享受,与陶渊明所说的“仰俯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同一机杼。

与自得之乐有联系的是沉思之邃。沉思是一个哲学范畴,它和主体审美是相通的。沉思和审美以追问的形式拓展了心灵的空间,思维的触角直至宇宙天地。一方面追问者超乎寻常,神秘探索;另一方面追问者天真浪漫,明知故问。李白就是这样的追问者。在《日出入行》和《把酒问月》中,李白从天道自然观出发,以强烈的宇宙意识向太阳和月亮发问,把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盘托出,鲜明的生命意识得到淋漓宣泄。

在诗歌创作中,李白的自得之乐和沉思之邃所打开的心灵天窗便是一种哲悟。“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这两首诗写得自然流畅,奇妙无穷,余味深远,皆成天趣。李白诗中的天趣通过目之所及和心之所化,物我为一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参透了宇宙万物和人生的真谛之后,把心灵的咏唱传达给读者[1]。

三、宇宙胸怀:李白的人生境界

宇宙胸怀也是一种天地胸怀。“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系辞下》)。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25章)按照易道原理,八卦(初卦)的每一卦由三个爻组成,上面的爻为天,下面的爻为地,中间的爻为人;同样,六十四卦(复卦)的每一卦由六个爻组成,上面的两个爻为天,下面的两个爻为地,中间两个爻为人。这是一种宇宙结构理念,体现了中华先圣的宇宙胸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语)。叶梦得和罗大经曾分别评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和“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认为其“意气本自超出宇宙”(《玉涧杂书》)、“胸襟阔大”、“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鹤林玉露》),并且认为此乃当得起诗人之冠冕。“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两句诗,最能代表李白的宇宙胸怀。具有宇宙胸怀的他,观黄河,“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看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望庐山瀑布》);观太空,“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大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人生体悟。

《论语·子罕》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按照战国到西汉时期人们依循“君子比德”的思维模式,参酌孔子“仁者勇”的行事和人格,此句应视为“一往无前、勇猛精进的态度与精神”[2]。“比德”之说,上承《周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习惯,如《周易·明夷卦第三十六》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周易·离卦第三十》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一部《周易》大象传,几乎都是这种思维模式:《周易·乾卦第一·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坤卦第二·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大畜卦第二十六·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蒙卦第四·象曰》“蒙,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坎卦第二十九·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等。李白之咏与孔子之叹,衡之以“比德”,其在表达“一往无前、勇猛精进的态度与精神”方面何其相似,文化基因即在《周易》。

四、诚实守信:李白的人生持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古籍《尚书》《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多有表述,《周易》也不例外。《周易·乾卦第一·文言》有云:“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孔颖达云:“诚,谓诚实也。”王夫之云:“诚者,实也。”朱熹云:“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信在《周易》中出现23例(不包括以“孚”字表达诚信的句子)。“孚”字在甲骨文中表示“俘虏”之意,又常引申为“诚信”。《尔雅》:“孚,信也。”《说文》:“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徐锴《系传》:“孚,信也,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段玉裁注:“此即‘卵即孚’,引申之义也。鸡卵之必为鸡,鸭卵之必为鸭,人言之信如是矣。”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有二十八卦出现了“孚”字,包括“中孚”卦。《周易·杂卦》云:“中孚,信也。”孔颖达疏:“信发于中谓之中孚。”

“精诚合天道”(《赠武十七谔》),诚实守信是人类的美德。歌德说:“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乐事,恐怕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接受《周易》,使李白成为唐代最为诚信的诗人之一。诚信为真,真者,精诚所至;诚者,守信不变。孔子说:“诚者,天之至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孔子家语·哀公问政》)。“诚”即内诚于心,“信”即外信于人。李白做诗诚信,追求自然清真的诗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诗学风格的真实写照。李白做人诚信,追求自然精诚的人格。“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梁甫吟》),“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远别离》),“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雪馋诗赠友人》)。当其一片丹心和真诚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李白交友诚信,“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肉尚在。白雪泣持刃,躬身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朋亲”(《上安州裴长史书》)。从仗剑出蜀到进京待诏,从幽州探险到从璘入幕,从请缨报国到客死当涂,李白为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诚信始终未变。

这是李白的诚信,也是李白的笃实,先贤对此已有发见。以乐府诗为例,《君道曲》“虑君臣之义不笃也”,《东海勇妇》“虑父子之义不笃也”,《上留田》“虑兄弟之义不笃也”,《箜篌谣》“虑朋友之义不笃也”,《双燕离》“虑夫妇之情不笃也”(葛立方《韵语阳秋》)③。虽然论者着眼于“三纲五常之道”,认为李白“数致意焉”,但就诚信而言,倒不失为一种肯定。

五、人文精神:李白的人生追求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曰》)。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亲和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主张宇宙之气与人心之气息息相通,共存共融,通过精神的自我改造达到“天道”与“人道”的协调统一,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人的修心才能时时处于“神明”状态,自觉维护人类和万物生命间的生态平衡。“心灵生态学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生物是‘内在关联的’,我们施于其他生灵的或好或坏的影响将成为它们自身的一部分。因为人类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命之网上的一部分”,它“绝非一种抽象的哲学或一套理论原则,它是一种心境、情志,一种意识,一种生活方式”[3]。

《周易》虽不具有当代心灵生态学的概念、范畴和构架,但却内涵了心灵生态精神的某些价值及其对人生精神和人文精神养成的积极作用。《周易》既倡导 “既雨既处,尚德载” (《周易·小畜卦第九》上九爻)的生态道德,又惊呼“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否卦第十二》九五爻)的生态保护,更向往“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周易·中孚卦第六十一》卦九二爻)的生态和谐。这种“天人合德”的生态观,《周易·乾卦第一·文言》概括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句话包括了四种相 “合”关系:与天地同德,厚德载物;与日月同辉,普照一切;与四时同律,井然有序;与鬼神同心,毫无偏私。

研读李白诗文,我们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其所具有的中华人文精神与人生精神,而其与《周易》相契合的“天人合一”心灵生态精神尤显突出。“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他的追求和实践,其笔下的高山大河、天光云影、亭台楼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瀑布小溪,或壮美,或雄奇,或旖旎,或清爽,或婉转,或闲静,虽然林林总总,各具美趣,但都显得浑然天成,生机盎然,是李白用心灵感受宇宙自然的人文杰作。

六、忧患意识:李白的人生期许

“作易者,岂有忧患乎?”(《周易系辞下》)《周易》所谓的忧患,一是对于事物变化的认识,如《周易·泰卦第十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④、《周易·乾卦第一》上九“亢龙有悔”⑤;二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如《周易·丰卦第五十五·彖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⑥;三是对人的处境的担心,如《周易·既济卦第六十三·象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⑦。

就人生而言,“《易》之为书,道准太极,气分两仪,理通三才,象备万物;而消息相因,互为盈虚,通宇宙已往之事迹,及近今情状,与夫人生之祸福得失,皆莫能逃其信律。”因此,《周易》特别提醒人们(包括统治者)“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惧以终始,其要无咎”,“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认为“此之为易之道也”(《周易·系辞下》)。研究表明,《周易》文本,卦辞第三爻为凶者共有12个之多⑧。卦辞为吉者仅有谦(卦十五)、鼎(卦五十)两卦。其余卦爻即使有吉也是大咎可避,悔吝难免,稍有不慎则终生获咎[4]。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多凶”。影响到后世,就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语)的理性判断,就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人生体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忧患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深层体现和自觉期许。李白把自己的忧患叫做“幽愤”,就是内心埋藏很深很久的积愤和忧怨,因为这是对现实进行理性反思后得不到完满回应时的心理反映,所以要“挥斥”。李白写道:“吁咄哉?仆书室坐愁,亦已久矣。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而金骨未变,玉颜已缁,何尝不扪松伤心,抚鹤叹息?”(《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他一为“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古风五十九首其二》)的大唐帝国而忧而愤,二为历史上遭遇戕害的志士仁人而忧而愤,三为同时代惨遭不幸的忠臣良将而忧而愤,四为自己辅弼君王、清一海县的政治理想无由实现而忧而愤。当这种积愤和幽怨袭上心头,他愁得“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忧得“终夜四五叹”(《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悲得“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愤得“槌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甚至于“沉忧乱纵横”(《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山石门幽居》)了。不难看出,李白的愁是大愁,忧是大忧,悲是深悲,愤是深愤,其表现是由近而远、由现实而历史、由自我而他我的展开和延伸。统观李白的幽愤,其文化信息肇始于《周易》则无疑。

注释:

①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姆渡出土的一个纺硾上,就已出现了“太极”的图形,直到明代以后逐渐形成现在流行的标准的《太极图》。类似“太极”的雏图,传达了中国远古的文明智慧,是《周易》诞生的思维基础,体现了阴阳互动、均衡中和的中华美。

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曰:“《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③葛立方《韵语阳秋》:白乐府三卷,于三纲五常之道,数致意焉!虑君臣之义不笃也,则有《君道曲》之篇,所谓“轩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虑父子之义不笃也,则有《东海勇妇》之篇,所谓“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十字若不肖,不如一女英”。虑兄弟之义不笃也,则有《上留田》之篇,所谓“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虑朋友之义不笃也,则有《箜篌谣》之篇,所谓“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及光武。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虑夫妇之情不笃也,则有《双燕离》之篇,所谓“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肃户长相见”。

④“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平地总会变成起伏的斜坡,外出离开终归要返回。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事物变迁不定、世道盛衰兴亡的道理。

⑤“亢龙有悔”:龙腾跃过高,有悔意。指事物超过极限,必然向反面转化,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⑥“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这一思想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导致质的变化。

⑦“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君子要有备于无患之时,防范于未然之际。

⑧十二卦是:师(卦七)、履(卦十)、颐(卦二十七)、大过(卦二十八)、离(卦三十)、夬(卦四十三)、困(卦四十七)、革(卦四十九)、渐(卦五十三)、兑(卦五十八)、小过(卦六十二)、未济(卦六十四)。

[1]康怀远.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N].光明日报,2004-02-25.

[2]俞志慧.孔子在川上叹什么——“逝者如斯夫”的本义与两千年来的误读[J].学术月刊,2009(10).

[3]孙磊.心灵生态——过程哲学研究的新进路[N].光明日报,2010-11-16.

[4]张振飞.《易经》中的忧患意识[N].学习时报,2013-12-09.

[责任编辑于湘]

2015-12-14

康怀远(1946- ),男,重庆万州人,教授,中国李白研究学会理事,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孔子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研究方向:唐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I206.2

A

1008-6390(2016)04-0084-05

猜你喜欢

周易李白宇宙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宇宙第一群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一)
甜甜的“蝴蝶茧”
这宇宙
《周易》与《孙子兵法》
倒下的那一刻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