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2016-03-28李文纯

中国种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培训农业

张 辉 李文纯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466001)

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张 辉 李文纯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466001)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先进技术与各领域深度交融,壮大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中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问题;建议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全国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在河南要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发展现代农业不但关系到河南“三农”问题的解决,还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无疑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河南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亦制定了“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但如何高效推动方案落实、落地,就需要认真思考“互联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保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顺利实现。

1 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政策、资金支持不够 自从2015年两会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互联网+”在政务、金融、工业、智慧城市、旅游、医疗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获得“互联网+”带来的实惠。在传统行业,尤其是农业现代化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发展状况不能与其他产业相提并论,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大多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各方面基础条件薄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予以重点优先扶持。其次,资金投入方面,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而主要投资依旧呈现流向非农业部门趋势,追求工业化带来丰厚回报的思想还一直存在。投资在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仍然较低,成为制约“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大瓶颈。

1.2 农村互联网发展不容乐观 2015年5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乡村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指出,乡村网民数量、互联网普及率在不断的上涨,但由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掩盖了互联网普及的问题,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础设施条件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别增大。2014年城镇普及率较乡村高34%,城乡信息鸿沟加剧,乡村信息孤岛仍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有益的探索。

1.3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信息化人才匮乏 首先,农村网民学历水平整体偏低,对互联网的使用大多停留在娱乐类应用、网络购物等初级阶段,缺乏获取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和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其次,农民对互联网信息的信任度和依赖程度较低,而开展“互联网+”的基础是对互联网的高度信任,这势必影响“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最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脑、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急需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对农村用户进行使用培训,提高使用互联网效率,真正发挥信息时代网络的作用。

1.4 “互联网+”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欠缺 传统农业主要以机械化的播种、收获为主,随着农用材料、农业用工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种粮效益不断减少。其次,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程度低,集群化、产业化、精细化农业建设不够,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工、流通、销售等领域缺乏一体化协作。再次,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不完备,推广设施陈旧,服务手段单一,与智能设备、物流、电商平台的联系较少,专业化程度也不够高。

2 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硬件”配置,实现“互联网+农村” 一是加快推进“中原信息港”工程,推进光网到村和互联网入户率,持续推动电信运营商在乡村地域进一步提速降费,完成农村家庭宽带升级,推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适时推出4G优惠套餐。二是增强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分析,以建立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业机械化调度、农业监测与决策系统、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共享数据资源,发掘信息潜力,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三是建设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等公共资源信用托管担保平台,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四是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邀请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募集(PPP)等形式参与投资“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五是发展乡村物流,邮政作为传统的快递方式,网点深入乡村各户,加强邮递与农业的深度合作,建设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邮政”全方位的现代智能物流网络。

2.2 加速“软件”升级,实现“互联网+农业”“十三五”是河南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连续增收是新时期现代农业面临的又一个新的压力,更应注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为发展理念创新现代农业科技。

首先,推进“互联网+现代种植业”,发展精准农业。高标准设计、高水平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粮食产能,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作物种子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广泛收集品种大数据,形成以种子“身份证”为主体的市场监管体系。持续保持“产管结合”,坚持不懈地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农业种植模式,建立精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地理信息服务,增强人工干预天气,建立工厂化育苗、种植生育期全程监控、作物生长发育水分需求监测、测土配方施肥、跨区智能播收作业等精准化运用系统,发展“智慧农业决策系统”。

其次,着力建设“互联网+农副产品”追溯平台。利用微信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运用现有互联网先进技术,开发便捷实用功能完备的手机APP,发展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农副产品产业链追溯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网络监管,对信息采集、发布行为实行追溯,不实信息追责惩戒。

第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由于乡村文化水平、思想意识较低,大多农民缺乏信用意识,这就需要金融监管机构、银行、政府等加大个人信用宣传,完善乡村信用体系评价长效机制,对于乡村企业也要建立企业信用评级,让信用真正惠及个人和企业,并给予信用优良的个人和企业以税收、贷款、扶持创业基金等。

第四,加大发展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构建完善的乡村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最后,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为弥补政府投入资金的不足,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基于信用评价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借贷。创新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方式,探索第三方金融监管服务机构,发展互联网微贷、农村保险等,适当向乡村地区进行政策倾斜,让农民便于贷款、易于借贷。开发“互联网+金融+现代农业”相结合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与农业示范产业深度融合。

2.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互联网+农民”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一是根据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大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种植管理水平。二是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紧紧围绕乡村农民务农需求、政策需求、科技需求开展培训,力求全面发展。三是认真遴选培训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短期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形式,分对象、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吸纳一批“土秀才”、“田专家”加入,建立师资培训双向考核机制,真正的使培训学习达到应有的效果。四是加大宣传,实现精准培训,转变农民由“被培训”变为“想培训”、“要培训”。五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发展远程教育、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培训模式,普及信息知识与技能,培养“新农人”。六是做好培训跟踪,出台政策扶持。成立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建立培训跟踪指导,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增加基础条件建设投入。

3 结语

以“互联网+”带动现代农业的再次飞跃,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还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以互联网为引擎,现代农业为实体,新型职业农民为生力军,努力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建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有效地解决河南“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进程,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 陈美岁.“互联网+”助推闽北现代种业发展引思考.中国种业,2015(9):6-8

[2] 王红茹.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怎么“+”?.中国经济周刊,2016(3):38-39

[3] 路辉,刘伟.“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5(15):333-334,345

[4] 王小兵.“互联网+”农业的三个维度.农经,2015(8):92

[5] 蒋融.我国互联网农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20):40-41

2016-08-28)

李文纯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培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