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科学报栏目品牌建设的实现路径
2016-03-28佘小宁马荣博
佘小宁 马荣博
高校文科学报栏目品牌建设的实现路径
佘小宁马荣博
高校文科学报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近年来,专业性的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受关注度不断提高,而高校文科学报因栏目设置大而全带来的影响力弱、关注度低等问题越加显现。以高校文科学报栏目品牌建设为出发点,分析当前高校文科学报栏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高校文科学报;栏目品牌建设;实现路径
[作者]佘小宁,硕士,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
马荣博,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现平台,承担着学术成果的传承与传播,是倡导科学理念、提升科学素养、塑造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1]。学术期刊对推动科学研究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文科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性文科学术期刊相比,面临着数量多,但影响力弱、关注度低、发行量少等问题[2-3]。高校文科学报如何走出这一发展困境,在竞争激烈的学术期刊体系中生存与发展,必须积极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办刊道路[4]。栏目作为高校文科学报组成的最基本单元,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栏目设置是解决当前高校学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形势的必然选择与有效途径。
一、高校文科学报栏目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高校文科学报对促进学术成果传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文科学报发展中暴露出来不少问题:高校文科学报期刊特色定位不清、选题同质化现象严重。高校文科学报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办刊定位成为高校学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高校学报栏目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特色鲜明、专业性强的栏目品牌尤为关键。
(一)打造专业学术期刊的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办有属于自己的学报,甚至是一校多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产业的繁荣,专业性的学术期刊不断蓬勃发展,高校学报的弊端越加显现。尤其是近几年,高校学报的发展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高校学报数量众多但层次相差悬殊;发行量少、影响力弱等弊端,这些因素一直为学术界所诟病,甚至质疑过学报存在的意义。特色栏目正好可以满足高校学报去同质化的诉求,可以有效避免选题策划的跟风现象,使刊物真正具有“特色鲜明”“设置合理”“选题新颖”的栏目比较优势。
(二)优化学术出版资源的有效途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创办、审批、管理还存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后遗症,各高校办的高校文科学报刊名都是学校名称加学报,办刊形式综合化、稿源内向化严重,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学术期刊体系。高校社科学报通过走特色化栏目的发展道路,建立自己的栏目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刊风格,促进学术期刊结构优化升级,这对优化有限的学术出版资源有着积极的作用,特色鲜明的高校文科学报在未来开放的学术期刊竞争市场中才能占有优势。
(三)接轨国际学术期刊的必然选择
西方科学研究发达国家的髙等学校没有和我国高校相对应的“大学学报”,即所谓的“某某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看,西方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也都是专业性的学术期刊,它们与办刊高校之间并没有所谓的从属关系,而是由高校内部自发的群团性的办刊。因此,国外很少见到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大多数都是专业性学报[5]。从国内的本土实践来看,行业内的专业性文科学术期刊的学界关注度、认可度高,其市场竞争力明显强于高校文科类综合性学报。综合国际、国内学术发展趋势,高校文科学报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建立自己的人文社科学术体系,与国际学术期刊接轨。
二、高校学报栏目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栏目特色不够明显
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办有自己的文科学报。这些学报从名称上来看,大都是以自己学校的名字命名,以大学名称+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主。从文科学报的名称、刊登内容上来看,几乎涉及文科学科领域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大而全成为当前高校文科学报的重要特点。高校文科学报从栏目设置到刊登内容上看,涉及学科领域广、期刊特色不明显。相对专业性期刊来看,专业性弱、影响力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文科学报在栏目设置时,定位不够明细,栏目设置时对各个学科面面俱到、太过宽泛,不注重打造期刊的栏目特色,也就无法在某一个学科专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栏目设置不够科学
大部分高校文科学报在栏目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从中国知网随机查看高校文科学报栏目设置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栏目设置随意性比较强,一部分高校文科学报近五年来栏目设置数量超过30个,能够稳定长久坚持下来的栏目很少。(2)栏目设置名称不科学、太宽泛,一部分高校文科学报以哲学研究、管理学研究、经济学研究这样较大的栏目名称命名。(3)栏目设置与学校优势学科结合不紧密,一部分高校学报在栏目设置时与所在高校优势学科、高水平科研团队各自为政,不注重发掘校内优秀学术资源,将学报的发展同学校的优势学科结合起来。
(三)栏目宣传不够重视
当前,高校文科学报作为学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闭门造车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化意识、竞争意识不强,一部分高校文科学报满足于来什么样的稿件登什么样的稿件,沿用传统的“收稿、送审、编辑、出版”办刊模式,缺乏走出去的办刊思维。主动出击约稿,与自己期刊特色栏目的行业内专家、学者联系沟通不够。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用稿需求与学术论文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一方面栏目在稿件的采用上选择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行业的相关专家学者找不到展现自己科研成功的平台。
(四)稿件质量不够稳定
受我国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高水平、专业性学报的聚集效应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行业内专家学者的优秀稿件。高校文科学报尤其是没有进入核心期刊的学术期刊投稿量相对较小,没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作者群和稳定的采稿来源。在特色栏目策划过程中,有的时候稿件充裕,有的时候稿件偏少。为了保持特色栏目的连续性,选择了一些学术水平较低的稿件充数,造成特色栏目的稿件良莠不齐,使得确定的特色栏目在相关学术领域内产生不了影响力,无法形成特色栏目品牌效应。
(五)选题策划不够合理
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选题可以制造学术话题、引导作者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文章。高校文科学报在选题策划过程中缺乏问题前沿意识,部分学报编辑不关注学科前沿热点,不收集领域内相关信息,满足于做一个文字编辑。策划的栏目在时间上不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此外,策划选题时缺乏比较意识,不能通过相同高校学报间的比较,将自己所在学校学科优势、地域优势转化为期刊的特色,规避高校文科学报间同质化的风险。
三、高校学报栏目品牌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优化凝练栏目特色
学报栏目是高校文科学报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高校文科学报数量众多、同质化现象普遍。特色鲜明的栏目设置能够使高校文科学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好的栏目品牌能够推动高校文科学报走向市场,确立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的地位。高校文科学报在设置栏目时应结合所在学校的专业特点、优势学科、地域特点。对自身条件和同类期刊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栏目。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有代表性和个性化的栏目方向。
(二)科学规划设置栏目
科学规划设置栏目也是高校文科学报能否形成特色品牌的关键所在,在栏目的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栏目设置是应考虑学术领域研究的关注点,研究太小众化、研究人员太少不利于栏目的可持续性发展。(2)栏目设置应结合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高校文科学报是高校的窗口、名片,理应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办学特色服务。(3)栏目设置不宜太大或者太小,太大的话无法形成办刊特色,太小的话稿件的选择范围窄不利于栏目的发展。(4)栏目设置时应结合高校文科学报编辑的专业方向,专业跨度太大的话不利于期刊的编辑出版。
(三)积极推广宣传栏目
好的栏目需要有计划地推广宣传。高校文科学报应该树立学术期刊推广宣传理念,综合运用各种推广手段来推广期刊栏目。建立自己学报的公众微信号、微博,运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快速、及时地将自己学报的栏目设置情况、组稿动态推送出去。结合学报的栏目设置方向,有计划地参加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性会议,建立编辑与学者有效沟通的桥梁。通过中国知网的论文检索,搜索相关领域的目标群体作者、学术团队,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上门拜访的方式宣传推广自己学报的栏目。
(四)提升稿件学术水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栏目设置再科学合理,特色再明显,没有稳定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不能形成好的栏目品牌。要提升高校学报稿件学术水平,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式办刊,培养忠诚的作者和读者群体。让设置的栏目得到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了解、熟悉、认可,他们才可能把学术水平高的稿件投给期刊。另一方面,提升学报编辑的服务意识、编校质量,让投稿作者感受到学报编辑热心的服务、严谨的办刊作风,在编辑与学者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合理策划栏目选题
在栏目特色确定、科学设置栏目完成后,合理策划栏目选题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选题策划过程是一个广泛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比较筛选的过程。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除了做好文字编辑以外,还应该关注相关领域的学科发展动态,改变原有的来什么稿件等什么稿件的办刊模式,走出办公室,走向学术圈,不断提升编辑的学术敏感性,向学者型编辑发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保持联系,了解其近期的学术动态,从编辑的角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选题方向。结合学术研究热点和行业内学者的学术走向,科学合理地策划栏目选题。[本文系山西省社科联2016-2017年度重点课题(SSKLZDKT2016086);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2016年度基金资助立项项目(LGNY16C5)]
[1]杨晶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31种入选“名刊”文献计量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2]刘阳海,李俊丹.打造品牌学术期刊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1(5):54-55.
[3]苏秦,谢金海.论期刊品牌的创建[J].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2008(00):207-210.
[4]王应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285-290.
[5]陈相雨,李桂芹.论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的形象传播[J].编辑学报,201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