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研究
2016-03-28于雪
于 雪
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研究
于 雪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
蚌埠有着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资源,从传统戏剧、传统歌舞到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无不展现着蚌埠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存在代际传承不尽人意,民间艺术濒临失传;新媒体文化层出不穷,民间艺术生存空间不断压缩;破坏性开发趋势日益严重,规范化运行机制仍不成熟等问题。为加强民间艺术的保护,应该采取鼓励民间艺术推陈出新,构建精品民间艺术资源宝库;融合民间艺术与旅游产业,构建文化名城品牌;培养复合型人才,传承优秀民间艺术等措施。
民间艺术;开发;发展战略
诚如我们所知,蚌埠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蚌埠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重要的交通位置,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然而,在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蚌埠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事业却停滞不前,这对于蚌埠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最终也将影响蚌埠整体经济的发展,因而,我们应对蚌埠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投入更多关注和重视。
一、蚌埠民间艺术资源概述
(一)蚌埠民间艺术资源的主要种类
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相比,蚌埠有着毫不逊色的民间艺术资源。其中,蚌埠的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作为蚌埠特色的艺术资源,都已经被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除此之外,蚌埠还有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资源多达600多项。
在传统歌舞上,蚌埠的《旱船舞》《钱杆舞》《临北狮子舞》尤为著名,经过蚌埠几代民间艺术表演家的传承与发展,这些歌舞逐渐成为了淮河流域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之一。
在传统音乐上,花鼓灯、五河民歌、端公腔等特色曲艺都广为人知。融合了淮河人民生活与风俗人情的花鼓灯、以说唱来酬神赛会为主要特色的端公腔,以及曲目丰富的五河民歌都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一度成为蚌埠人民日常的主要消遣娱乐方式。
在传统戏剧上,载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泗州戏可以称作“淮河岸边的另一朵奇葩”。令人称道的是,在2004年,原蚌埠市泗州戏剧团的两名老艺人李宝琴和鹿士彬被封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在蚌埠民间艺术发展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里程碑。[1]
(二)蚌埠民间艺术资源的特点
从蚌埠民间艺术资源的主要内容看来,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这些传统音乐、戏剧与歌舞都和蚌埠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映射着蚌埠人们的劳作、生活、个性与人情特色。艺术来源于生活,蚌埠的民间艺术资源也是蚌埠民间艺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升华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艺术反映生活,蚌埠的民间艺术资源也展现出蚌埠人民的信仰与民俗,如端公腔便是源于蚌埠人古时尊崇道教而产生的音乐形式。
二、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意义和价值
(一)塑造文化名城品牌,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毋庸置疑,一个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发展的。蚌埠的经济、政治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因而,在这个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刻,注重开发和保护蚌埠最大的文化特色之一——民间艺术,塑造文化名城品牌,对于蚌埠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及蚌埠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传统文化与艺术代代相传,开发管理蚌埠民间艺术资源,不仅是对民间艺术的继承与保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种开发管理对蚌埠传统民间艺术资源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发展和创新。在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下,民间艺术能够在新媒体文化背景下,焕发新的创造活力和动力,从而创造出更与时俱进、贴近群众生活的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2]
(二)开发文化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与经济密切相关。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模式来看,蚌埠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特色民间艺术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特色文化产品等,无疑会在宣扬蚌埠特色艺术文化的过程中,促进蚌埠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的成效
例如,近年来,蚌埠市对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颇费心思,不仅举办了中国花鼓灯歌舞节,还建立了花鼓灯博物馆、花鼓灯艺术传习所等,蚌埠花鼓灯也因此先后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暖场演出和上海世博会安徽活动周展演。2009年以来,蚌埠还组织编纂了《蚌埠记忆》一书,记录蚌埠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与历史文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蚌埠民间艺术与以前相比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
(二)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代际传承不尽人意,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蚌埠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可以说,蚌埠的民间艺术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这些年来,除了花鼓舞等少数重点保护项目,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艺术都处于无人管辖的“自生自灭”状态。一方面,许多拥有特色表演技艺和特长的民间艺人都已经到了老年,缺少能够传承他们所掌握的特色表演技艺的继承人和记录者。另一方面,不少优秀民间技艺难以掌握,现代文明的冲击也使得民间艺术的存在基础和创造活力不断消失,民间艺术的可传承程度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新媒体文化层出不穷,民间艺术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电影、互联网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看电视、电影、上网成为人们日常娱乐与休闲的首要选择。因而,伴随着新媒体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往往更倾向于媒介时代的文化模式,而对花鼓灯、五河歌、泗州戏等传统民间艺术缺乏认同感和基本的鉴赏能力,作为消费主体的中青年人往往不会为传统民间艺术而花费时间与金钱,这就直接导致了蚌埠许多民间剧团因为没有市场而逐渐走向消亡。在新媒体文化的冲击下,蚌埠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减小。
3.破坏性开发趋势日益严重,规范化运行机制仍不成熟
当前,在蚌埠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上,不少艺术资源项目负责人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直接导致了“重开发、轻保护”现象的出现,部分项目甚至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性开发”,例如依托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工艺品产业,开始出现粗制滥造、恶性竞争的现象并有不断加剧的趋势。[3]此外,除了少数艺术项目有正规的开发管理规范,蚌埠大部分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都处于低水平的起步阶段,其开发管理运行机制并不完善,这对于蚌埠地区民间艺术资源的整体运营和管理是极为不利的。
4.专业研究人员缺乏,开发管理经费不足
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有关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文化产业知识、艺术知识等理论素养,还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实践调研经验。也就是说,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的队伍构建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调问题。另外,由于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经费的不足,有关部门既无法组建高素质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队伍,也没有足够的研发经费以调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载体去保护濒临消失的优秀民间艺术资源,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方法的探讨
(一)鼓励民间艺术推陈出新,构建精品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毋庸置疑,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离不开艺术资源本身的发展与创新,只有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们的生活和兴趣,不断焕发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够为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奠定基础。因而,一方面,我们要对蚌埠现有的民间艺术资源“本土化”特色进行深入的挖掘,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赋予民间艺术资源新的文化内涵,例如,鼓励民间剧团结合现代文化,对花鼓灯、五河民歌等特色艺术资源进行创新编排和改革,嘉奖在重大演出活动中展现独特蚌埠风采的民间艺术剧团等等。另一方面,虽然蚌埠目前的民间艺术搜索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能够得到记载和关注的民间艺术资源毕竟还只是少数,我们还应该继续在蚌埠当地人民群众中搜索优秀的民间艺术,形成蚌埠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宝库,同时,在增加民间艺术资源数量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精品意识,重质重量,为蚌埠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4]
(二)融合民间艺术与旅游产业,构建文化名城品牌
蚌埠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民间艺术资源,这些特色和资源对于蚌埠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其它文化名城的发展模式,设立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的战略。首先,我们要整合和融合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择优开发,例如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五河民歌,作为蚌埠地区最本土化的民间艺术,当地可以依据旅游旺季的需求,定期举办特色的艺术活动庆典和艺术节等等,以蚌埠特有的艺术资源营造独特的旅游氛围,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好地构建蚌埠作为文化名城的品牌。
(三)保护群众权益,发挥群众主体力量
民间艺术来源于蚌埠当地人民群众的创造,只有深入群众,融入蚌埠人民的生活当中,民间艺术资源才能够真正得到开发和保护。因而,对蚌埠地区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必须建立在保障蚌埠地区群众权益、造福当地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不同的民间艺术资源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开发管理模式,在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以提供适量工作机会的方式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到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与发展工作当中,让他们成为蚌埠地区民间艺术资源建设的主要力量。同时,在发展民间艺术资源旅游业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协调和安抚居住在热门旅游景点地区的群众,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避免过度开发现象的出现。
(四)建立规范化开发管理体系,研究与开发保护并举
行之有效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系统的构建,离不开规范化的制度。政府有关部门首先应该提高对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适用的扶持政策,推动建立蚌埠规范化开发管理体系,将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与蚌埠本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结合起来,摒弃重经济、轻文化,重开发、轻保护等错误做法,避免旅游产业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时还应该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产品市场定位、艺术资源可发展性等关键因素,而不是一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者是进行大规模推广。[5]总的说来,政府部门既要加大扶持力度构建规范化制度,更要把握规律,找准方向,不盲目开发。
(五)融合当代文化艺术创造,加强新兴媒介宣传
综上所述,新媒体文化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日益被人们忽视的优秀民间艺术资源恰恰是当前电视、电影、书籍以及动漫等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因此,蚌埠在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管理中应该灵活融合文化产业与现代化媒介,主动去挖掘、培育与宣传民间艺术资源中的重要人文价值与丰富内涵,吸引、联合文化产业工作者将蚌埠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融合到当代文化艺术创作当中,从而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的价值,增强人民群众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与传统的依靠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为便捷和广泛,这也正是蚌埠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必须加以利用的,通过在新媒体上的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些民间艺术,并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鉴赏能力。
(六)培养复合型人才,传承优秀民间艺术
专业性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人才以及当代民间艺术传承人的缺乏是当前蚌埠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蚌埠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开展步履艰难。可以说,人才战略的确立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蚌埠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保护与扶持力度,通过给予特定的荣誉称号与补贴,提升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鼓励青年人主动学习、传承优秀民间艺术,避免优秀民间艺术文化继承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在管理工作上,要加大对专业管理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对现有的民间艺术保护工作者,应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培训与业务培训、沟通交流会以及研讨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管理能力与基本艺术素养。此外,在招募活动中,应该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艺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几项能力指标,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七)协调艺术资源开发经费支出比重,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中,充足的经费显得尤为重要,传承人的补贴与资助、配套文化设施的建造以及媒介推广工作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然而,当前蚌埠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倾斜问题。对于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的艺术项目多投入、多扶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经济效益不显著的艺术项目不予关注和投入则是一种“失调”。因而,在管理工作中,蚌埠在加大整体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保护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协调经费的支出比重,把握不同艺术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指标,实现协调发展。
当前,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文化产业也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蚌埠能否抓住这个战略发展期,通过行之有效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充分焕发文化活力和经济活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蚌埠地区民间艺术的推陈出新与发展创造,更离不开蚌埠当地的人民群众、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6]在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正确方向,兼顾与平衡艺术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认识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式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才能够真正挖掘并利用蚌埠民间艺术资源,打造文化名城品牌。
参考文献:
[1] 黄永林. 论民间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关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2): 76-80.
[2] 舒婷婷. 试论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 大舞台, 2011(6): 158-158.
[3] 李冬, 娄成武. 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1): 13-15.
[4] 徐英宏. 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开发探讨[J]. 民族艺术研究,2011(4): 134-135.
[5] 骆玲萍. 基于本土民间艺术资源的课例开发[J]. 教育科技研究, 2012(3): 265-265.
[6] 刘昂. 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估研究[J].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2(2): 19-24.
(责任编校:彭 萍)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for Bengbu Folk Arts
YU Xue
(Media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Art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Bengbu, Anhui 233041, China)
Bengbu has a wide range of colorful folk art resources from the traditional theatre. Traditional music and dance show the Bengbu's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harm. In terms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folk art,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was less than satisfactory. New media culture has emerged and the folk art space has continuously compress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folk art, it is encouraging innovation of folk art, the building folk art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folk art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J 193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6.01.023
2096-059X(2016)01–0087–04
2015-12-25
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科研项目(ACKY1546)
于雪(1983-),女,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从事广告策划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