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缘聚合 人情交集——《人堆》观感点滴

2016-03-28韩德明

歌海 2016年1期
关键词:事件话剧人性

●韩德明



因缘聚合人情交集——《人堆》观感点滴

●韩德明

[摘要]“人堆”不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的聚合,而是一群因不同的因由凑合在一起的人,这群人发生的情绪碰撞、情感交流既琐屑又平淡,却又触碰人心。“人堆”的凑成有很大的随机性,但这个微缩小社会发生的事件却有必然性。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堆》是一个接地气的作品,也是一部受到观众喜爱的本土话剧力作。

[关键词]话剧《人堆》;事件;情感;人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哲人对这个物质世界现象的高度概括。话剧《人堆》取其意来讲述一群人的故事。故事虽然平平淡淡,却又引入开怀,亦不乏触动人心的情感。一个城市市民小区的出租屋是故事发生的空间,早上上班、晚上回来是故事发生时间,房东、租客、邻居便是故事发生的人群了。当我看到这个空间、时间、人群的构成,就意识到这是剧作者为观众设定的一个值得咀嚼的扣子:它不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的聚合,而是一群因不同的因由凑合在一起的人,这群人发生的情绪碰撞、情感交流既琐屑又平淡,却又有那么一丝触碰人心的东西;“人堆”的凑成有很大的随机性,“人堆”这个微缩小社会发生的事件却有必然性,如此解读,“人堆”就意味深长了。

房东杨春光与女儿杨胜男(谢江波摄)

这个扣子系上了,如何来解开呢?一个个生活小场景,一件件生活小事铺摆在人们眼前,遂聚遂起,遂起遂消,事发事落,人聚人散,叙述这些聚散随机的琐事就是叙说“人堆”的故事。

《人堆》以“停电”这样一个突发事件为剧情演绎的切入口,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对事件的态度,这个人群的生活空间都给观众一个初始的印象和判断。以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小事件作为故事的发端,人物各色形态的展露,给此剧定下了一个基调:平庸的人,琐屑的事,平凡的生活。依据这个基调,剧情、事件、人物情感由此铺叙开。

以“溜鸡”事件引发出房东杨春光与女儿杨胜男的小冲突。这个事件对整出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女儿的态度,表现了她对父亲生活方式的不满:觉得自己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给父亲,可他却要留守在这个老宅里,将房屋出租给一群素质低下的打工族,租金极低,简直就是送给别人住,如今又有鸟笼养鸡的怪癖。这种不理解,给人物的情感起伏留下一条线索,也给后续的故事情节做引子。女儿的来去匆匆,隐隐地暗示出父亲的孤寂。这一段戏看似怪异搞笑,却是叙述房东杨春光情绪情感的重要铺垫,也是开解前面结下的小系扣,为什么房东经常严词斥责这些租客,他们却甘之如饴,在这些看似严苛的话语里,房客们感觉到房东的关心和真诚。

前夫李忠良来寻找丽萍忏悔(谢江波摄)

生病事件是这群人的故事发生转折的关键点。这个事件以房东杨春光生病为契机,将这一群平日里各自为自己的生计而奔忙的人聚合到了一块,邻里房客突然发现杨春光对他们的重要性,各自真诚地表达自己对老房东的关怀,但却使房东更为焦躁,其孤寂之感并未获得消减。于是有了房东情绪的大爆发,将众人赶出房间。看似不通人情,却是想念女儿的极端表现。生病导致女儿的回归尽孝,杨春光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面热心的杨春光,脸上有了笑容。这个剧中的核心人物情绪变化,也给后续的故事,人物的情感发展导向一条更为人情温暖的途径。

房客们来探望生病的杨春光(谢江波摄)

复婚事件以丽萍前夫寻找丽萍忏悔开始。这是一段冲击心灵的感情戏,以李忠良这个人物的出现揭开丽萍封存已久的情感生活,把一对中年男女的情感历程一刀切到底掰开给人看:丽萍的创伤累累、李忠良的悔恨交加,人性、伦理、人情在长久的积淀与短暂的碰撞中耀出闪电般的光芒。这个事件是将丽萍这个平凡人物不平凡的情感展露给人看,它告诉人们,这种不平凡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它的震撼力就在于此。人们无需孜孜追求伟大人物的高尚情操,只要在生活中能够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闪光点就足够了。

宴请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把它作为一个特殊事件来铺叙,那是表明这个事件有其不同寻常的地方,这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戏剧性。事件以保险推销员朱大强宴请公司领导的行为来铺叙其心理过程,将一个小人物的心态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个事件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事件的进程没有依照人物的需求推进,朱大强盛情邀请的领导没有一个到场,在心理发生巨大落差之时,杨春光领着街坊邻居房客以领导、朋友的身份到来,善意地帮朱大强圆场,给朱大强的父母带来欢乐。这是善良人心、真挚人情的又一次展现,把这些普普通通的一群人的生活挫折与乐观面对的态度展露给人看,让人们在善意的嬉笑中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人性的光辉。人物的情感张力与事件的突兀变化自然地融在一起,给“人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杨春光斥责房客打骂妻女(谢江波摄)

“人堆”从其结构上看,不追求逻辑的严谨,而是寻求一种散文式的意趣。每个事件之间并不是都有必然的逻辑关联,但这些事件在这群人的生活中是随时可发生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这就是生活随机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把这样的现象演给人看,观众就从这面舞台的镜子看到另一个的“我”,喜怒哀乐都在其中。

如果说事件是“人堆”展露一群平凡人的生活情态,那么人物就是勾勒事件的核心。事件只是生活中的表象,人物的情绪情感才是这表象背后的东西。杨春光、丽萍、朱大强是剧中极具闪光点的人物。杨春光是剧中着力塑造的人物,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人,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外来打工者提供一个落脚之地,可以让他们在为生计的劳碌奔忙中得到一小块获得心灵安宁的栖息地。在那发生的事件中,杨春光这个不苟言笑的老头以其真诚待人的言行获得人们的信赖。他是用一份同情和理解给人以便利,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与人方便。没有施舍者的高高在上,只有同行者的默默理解和支持。他的人格魅力都是在一点一滴、一丝一缕浸润到人们的心里。塑造这个人物,就是要以他的言行构成一条戏剧行动线,其他角色虽然也有自己的行动线,但都是围绕着杨春光这个人物来运转的,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杨春光的善言善行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利人之举,这是完全符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杨春光的自觉之行,构成了此剧所要呈现的主题——“能帮就帮”,蕴含着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丽萍是一个着墨不算太多的人物,在前面的事件叙述中她都是匆匆露面,匆匆消失,为着那个小小吔的酸摊忙碌着。急匆匆的身影在观众的眼帘中留下流动的实干影像。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邻家大嫂却在复婚事件中以浓墨重彩烘托出来,给人以正能量的冲击波,其淡与浓的反差对比,彰显出剧作者、导演、演员对刻画人物性格技法的娴熟运用,这是该剧极为靓丽的一抹色彩。

如果说杨春光是剧中的灵魂,丽萍是剧中的亮点,那么朱大强就是剧中的调味品。这个角色设定为保险公司推销员,以其独特的言行带有小人物的自嘲式诙谐,既不抨击时政也不愤青嘲讽,而是努力奋斗的自信和一点谦卑,既打趣他人也打趣自己,从中得到自我心理的平衡。朱大强的幽默有点小文青与小市民糅合的气息,这恰恰是最接地气的,它体现出民众的生存智慧。朱大强这个人物是“人堆”喜剧色彩的重心,在诸多的事件中他不是事件发生的核心人物,却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表达出一个旁观者的冷幽默,语言的幽默感和分寸感把控恰当,很符合保险推销员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产品的“牛皮劲”。

《人堆》是一个接地气的作品,是一部低制作、少投入、高效益的作品,也是广西多年来难得的一部受到观众喜爱的话剧力作,其成功经验是值得人们探究的。

作者简介:韩德明,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事件话剧人性
话剧《坦先生》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话剧《二月》海报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