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鼎记》中信息不对称对情节的推动研究

2016-03-27刘唯一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2期
关键词:鹿鼎记韦小宝信息

刘唯一

《鹿鼎记》中信息不对称对情节的推动研究

刘唯一

《鹿鼎记》是金庸笔下最经典、最具特色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小说的社会环境、地域区隔和小说人物个体主观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鹿鼎记》中主人公韦小宝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左右逢源,达成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情节,探寻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信息不对称;《鹿鼎记》;故事情节

[作 者]刘唯一,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经济学家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市场经济现象总结出来的结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基本内容概括为两点:一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二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①仵志忠:《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经济学意义》,《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期,第66页。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在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的不如卖的精”;卖方作为掌握着商品各种信息的一方相对于基本不了解或所知较少的买方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卖方在买卖过程中总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信息不对称理论虽然属于微观经济学理论范畴,但是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俨然成为社会财富表现形式的一种,每一个人都清醒地意识到信息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得到有效信息的人会在综合社会环境、目前所处状况和个人自身条件等因素的考量中做出更合理的选择。人际生活交流中,有效信息占有量大的一方较之有效信息占有量少的一方具有很大的优势,通常也会获得更大利益。

《鹿鼎记》是金庸笔下众多经典小说中最有特色的一部。《鹿鼎记》中的主人公韦小宝是生长在扬州妓院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小说中韦小宝的父亲不知是谁,母亲是扬州妓院的妓女,可以说韦小宝是身处清初社会的最底层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位低微、见识鄙陋的小流氓却从扬州妓院一路绿灯地闯进北京紫禁城,最后还被封为一等鹿鼎公。韦小宝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每一个情节的重要拐点上,韦小宝见风使舵、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性格使得他每一次都能转危为安,并能够升官发财,得到好处。《鹿鼎记》中这些情节的合理性大都以小说中与韦小宝发生利益关系的人物由于或主观或客观原因,获得残缺、不全面的信息为依托。信息的不对称是韦小宝撒谎骗住别人的一大要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小说《鹿鼎记》描述的几个情节体会金庸故事的魅力与趣味性。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鹿鼎记》中的体现

(一)信息流动缓慢的社会环境

小说《鹿鼎记》的社会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清康熙皇帝初登皇位的历史时期。在封建社会,信息流动性弱,封建君主为了控制舆论,加强中央集权,严密控制信息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也只是传达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中央政治文件以及中央政治大事件。清康熙年间媒介的作用只是行政机构信息交流的通道和统治者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人们想要获得有效信息是十分困难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所发布的消息一定是以社会稳定、稳固政权为首要出发点,而并不是社会责任与百姓利益。而对封建君主而言,低成本、高收益的愚民政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有效手段,长期处于信息闭塞状态下的人们显然是无知愚昧的。清朝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有着最为成熟的中央集权系统及方式,客观的社会环境使信息极度不对称。大量有效信息只掌握在官、绅较少一部分人的手中。人们想要获取除官方以外的信息基本是要靠比较古老的口口相传、书信的传播信息方式,信息传递效率低下。《鹿鼎记》在信息流动缓慢的社会背景下,信息不对称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鹿鼎记》中看似巧合甚至匪夷所思的情节安排有其合理性存在的依据。韦小宝的发迹也多是源于他善于利用手中已知信息,多面开发新的信息资源。皇宫是官方信息散布的源头,天地会、神龙教等团体是江湖信息的汇集地。多角度、深层次的信息搜集使每一个信息都渐渐立体丰满。韦小宝手中的信息层级越来越高,信息源头也越来越多,韦小宝的聪明之处在于,在信息流动缓慢的社会背景下,他能深刻地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牢牢把握住社会隐形财富——信息,这使他能够圆融地通吃社会三教九流,从一个孑然一身的小混混华丽转身成为名利双收的皇帝身边红人。

(二)信息在地域的区隔距离中衰减

在《鹿鼎记》韦小宝被方怡骗上辽东蛇岛这一情节中,凭借自己溜须拍马和编故事撒谎的高超本领,趁着神龙教内讧之际取得了神龙教教主洪安通和教主夫人苏荃的信任。在与洪安通和苏荃第一次见面时,韦小宝利用在北京皇宫中获得的关于神龙教的一些零散的信息,且神龙教地处辽东,洪安通对北京皇宫的信息所知甚少的巨大信息优势,成功逃离蛇岛。神龙教虽然在皇宫之中安插了六名教徒,但是辽东到北京相距甚远,当时不过是飞鸽传书、快马信使这种方式,而且从皇宫向外传递消息更需要谨慎小心,保密为重,信息传递方式效率低下又容易出错。这样由于地域上的区隔距离关系使隐匿于皇宫的神龙教教徒传递的信息逐步衰减。韦小宝长期混迹在皇宫,消息灵通,熟知皇宫内外的消息,在双方的对话中,韦小宝由于占据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神龙教一众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双方的对话博弈中,占据多数信息的韦小宝会获取更大的利益。信息在地域的区隔距离中逐渐递减,信息的不对称使韦小宝在被骗上蛇岛后依旧可以全身而退,最终逃离蛇岛。

(三)个体理解不同造成信息不对称

在韦小宝奉皇命赴扬州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之际,扬州府知府吴之荣向韦小宝密报广东提督吴六奇涉嫌谋反之罪。事起吴之荣截获了吴六奇写给志于反清复明人士查伊璜的书信,并以此为证据告发吴六奇谋反。但韦小宝身为天地会青木堂香主,自然是要维护秘密身份为洪顺堂红旗香主的吴六奇。吴之荣在作为钦差大人身份的韦小宝面前大言吴六奇有谋逆之心、其心可诛的话语,全然不知韦小宝的另一重身份使他心中早已盘算好要杀吴而后快的心思。于是韦小宝设了一个局,把吴六奇的谋反书信作假变成了吴之荣与吴三桂的谋反通信,并把自己刚刚与吴之荣的谈话性质变成了吴之荣要策反韦小宝,并把扬州巡抚和布政司找来与吴之荣进行“当面对质”。韦小宝通过模棱两可的话语,把之前不相关的信息相互穿插并通过语言逻辑前后串联起来,造成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韦小宝其人是十分善于撒谎的,他深知要想谎话让人相信,就必须要有事实基础,可以透露的信息一定要详加描述让人信以为真,才能让人放松警惕相信他添枝加叶、偷梁换柱的部分,达到他的目的。韦小宝找来扬州巡抚和布政司之后,并没有马上叫吴之荣出来问话,而是先传递给巡抚和布政司吴之荣要伙同吴三桂造反的信息暗示,叫来吴之荣问话之时,巡抚和布政司在吴之荣要谋反的心理暗示下,听到被韦小宝刻意引导的吴之荣的答话更加确认吴之荣要谋反。而反观吴之荣则一心以为韦小宝找来巡抚、布政司的一番问话是重视自己的密报。谎话即虚假的信息之所以能骗住人是因为受骗者本身对相关信息缺乏足够的认知,在以往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中没有形成关于此类信息相关的认知体系和补充信息。吴之荣、扬州巡抚和布政司都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他们自身接受的信息不完整,信息是立体而有厚度的,由于各人接受的只是信息中的冰山一角,对于信息的理解自然就不尽相同。而韦小宝由于手中信息丰富,编起谎话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甚至深知编谎编到什么程度火候刚好。个人理解的不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使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韦小宝最终达到保全吴六奇等一众反清团体成员,并以正当理由把唯一的知情人吴之荣灭口的目的。

三、结语

《鹿鼎记》中每每韦小宝面对千钧一发、情形极度凶险之际,金庸笔锋一转,主人公就会化险为夷,甚至还能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性人物。韦小宝跟金庸以往写的武侠小说主人公最明显的不同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并不会武功,除了削铁如泥的匕首和刀枪不入的金丝背心两件宝物加持外,最关键的还是韦小宝灵活变通的运用所知信息随机应变,在那个信息极度不发达的年代,韦小宝就预见性地本能感觉到信息潜藏的巨大价值,面对王公大臣及江湖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留意自己途经的每一处可能潜藏的有效信息,懂得利用已知信息为自己筹谋,更几次从死亡线上把自己救回来。韦小宝具备《鹿鼎记》中其他人物所没有的优点,通过因缘际会,获得高层级的信息渠道,韦小宝的这种主角光环并不能为角色增光添彩,但韦小宝是聪明的,其本人具有高超的搜集信息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并能透过得到的信息来总结信息背后的事实真相,这便是金庸塑造韦小宝这个人物的人物灵魂和本色魅力,也是故事情节推进最强大的动力。所以韦小宝这种看似油腔滑调、不学无术,从小就长期浸淫在丽春院这样的风月场所的混混实则看尽人间百态,精通处理社会关系,娴熟地把握所拥有的有效信息混的风生水起。

现代社会信息是社会的驱动力,互联网的普及化使海量的免费信息多样化地展现在人类面前。互联网打破了社会环境与地域区隔等客观因素的藩篱,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得到提高,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不断提高,个体主观的认知能力也不再是认知信息的最大障碍。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不对称以另一种形态呈现出来,人类也同时面临着信息的碎片化和冗余,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从逻辑不严谨的碎片化信息中把有效信息进行重组组成客观事实,是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需要熟稔的信息处理能力。

猜你喜欢

鹿鼎记韦小宝信息
想不到
《鹿鼎记》里的南浔
订阅信息
送礼是件纠结事
展会信息
游走在“率真”与“无耻”之间——葛二蛋与韦小宝人物比较
尴尬军训:“大姨妈”驾到
熟了,我的身体
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文化范本/论《鹿鼎记》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