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与写作素养

2016-03-27马晓丽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电台新闻报道

马晓丽

浅谈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与写作素养

马晓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人以为广播电台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据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对广播节目的需求只增不减,广播依靠其自身模式存在的独特魅力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为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发展空间,适应广播电台新时代下的发展需求,广播电台记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采访与写作能力。基于此,对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便成为其能够稳健发展的前提。通过对广播电台记者采访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广播电台记者;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写作素养

[作 者]马晓丽,天津市武清区新闻中心。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广播电台的发展历程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为短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采取着“模仿”的发展方式,在前进的过程中创新与改革也不完善,广播电台的记者作为其发展与存活的“血液”,其个人基本素养与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便对广播电台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如何提高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与写作能力,便成为广播电台稳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计划。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记者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整理并传播社会的各种“声音”,而广播电台记者的工作并不能像电视和网络那样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为此,要将电台记者的采写能力作为电台发展的首要工作。

一、提高记者写作与采访能力

(一)加强采访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广播电台记者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及时和准确,这是广播电台对新闻报告的基本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自身的采访能力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这样对采访的质量和严谨性便会有清晰的认识,记者自身也可以避免在工作中心浮气躁。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一旦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便可避免在采访的过程中浅尝辄止,避免所采访的新闻太过粗放,做出能直击人心灵的新闻,使写出的稿件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同时也会在采访的过程中实事求是,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1]。在广播电台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录音环节,录音环节是记者收集信息的根本,重视这一环节将对记者的采访和报道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

广播电台的新闻最终要落实到采访报告之上,那么对广播电台记者的写作能力便会有一定的要求,拥有优秀的写作能力是广播电台记者报道新闻质量水平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电台记者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完善新闻报道质量的根本保障。如果电台记者的综合写作能力过于薄弱,不仅会对新闻报道的事件描述过于空洞,同时记者本身的专业素养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受到限制。在当下激烈的新闻资讯市场竞争中,加强记者的写作能力是新时代下广播电台对记者的必然要求。广播电台记者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客观事实对事件进行一定的描述,并且一定要保证稿件在言语表达上的质量[2]。对电台记者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加强记者自身的专业素质,更能够让新闻的报告质量得到保障。

二、如何培养记者的采访与写作能力

(一)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

部分广播电台的采访与写作能力较低,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单位的设备简陋,对电台记者的专业设备投入经费不足;第二,广播电台记者自身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就这二者而言,最主要是第二点,部分采写工作的粗糙简陋,主要是源于部分记者的敬业精神不够,对自身的工作责任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部分广播电台记者在采写过程中,认为新闻的撰写主要是以语音播放为主。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主观地掺入了记者自身的想法,这就严重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记者在采写工作中一定要树立端正的工作态度,做到实事求是,这是电台能够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高效配合录音摄像设备

据调查显示,很多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都容易忽略视频记录采访设备,认为新闻的写作主要依靠录音设备来完成[3]。实质上,在新闻采访与编写过程中,视频元素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可以将音频与视频同时进行。当时间充裕的时候应该在采访录制结束后马上进行整理,因为记者在采访完以后会对采访的内容、细节与逻辑有较清晰的记忆与认识,在内容的感同身受和记忆思维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清晰地对新闻做出撰写,作者如此高效地利用音频和摄像设备,对创作出优秀的采访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般来说,对于其采访中所录制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整理,电台记者要花费的时间要比撰写新闻报告的时间要长,若在采访的过程中所采访的内容较为完整,那么当所有的视频、音频被整理出来就等同于一个完整的采访结构框架完成。整理的时候,在每段的音频与视频中标注出标题,记者在撰写新闻报告的时候就根据标题来进行。以上因素结合在一起,一篇完整的新闻采访报告就基本形成了。

(三)适应各种写作环境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写作环境习惯。如我们在大学阶段为什么要设立阅读室?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优良的学习环境。现在很多学生都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养成写作与读书的固定习惯,一旦有丝毫的干扰就会打乱其学习进度。记者也是一样。很多记者表示,在新闻写作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有的只有在办公室才能出稿,有的只有在家里才能出稿,等等。原本这都无可厚非,这只是个人的学习习惯罢了。但是,广播电台的节奏比较快,必须要求记者以最快的时间成稿,不仅成稿而且还要保证稿件质量。若不能适应各种写作环境,将对工作的进度产生很大的阻碍。作为电台记者,必须具备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写作要求[4]。为了培养电台记者适应各种写作环境的能力,记者可以尝试去网吧、广场、公园和餐厅等地进行新闻报告的撰写。长此以往,记者的抗干扰能力就会大幅提高,

(四)对新闻进行细化挖掘且形成独特的观点思想

广播电台记者对新闻的细化发掘不仅仅是大背景下电台对记者的要求,更是电台记者自身的专业素养的体现。只有对新闻做到细化报道和撰写才能够充分还原新闻的准确性。电台记者是否能够选择最合理的角度对新闻进行报道,是判断广播电台记者能力高低的重要考察因素,通过对细节的不断深入挖掘,让记者对时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广播电台记者要完成其自身的任务就要积极地对新闻从面到线、从线到点作细化分析,通过对新闻时间的全面了解最终落实到稿子上,以最真实、客观的报道为大众带来准确的新闻信息。

一篇新闻报告如果缺乏引人注目的内容和鲜明的思想,便会让人感受不到新闻任何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整个文章全部是简单的事实描述,没有独特的思想背景,文章让受众读起来枯燥乏味,内容过于空洞,那么便是一篇失败的新闻报道。因此,电台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报告时一定要将自己独特的观点思想融入新闻当中,如《凤凰周刊》对优秀的新闻报道的标准是:流畅的文笔与合乎观众心思的观点,并尽量对受众还原现场。

(五)注意把握新闻的采写尺度与灵活性

广播电台记者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尺度和灵活性是对其工作能力的展现。一个优秀的电台记者能够灵活运用收集的信息进行写作,在新闻稿件的撰写过程中能够将其文笔功底展现出来,撰写稿件注重对新闻报道的简洁性和准确性[5],有利于新闻记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作者需要对新闻做出合理的策划,完整且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和后期制作程序。

(六)采写过程注重人性化,充分挖掘大事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整个社会处在新闻大范围流通的背景之下,新闻的复杂繁多导致群众对新闻的关注方向有了明确的界定,因此,在新闻的采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事件进行采编,在新闻的采访过程中注重对新闻的撰写彰显人文关怀,一方面是对记者职业素养的考验,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广播电台记者在采写过程中挖掘大事件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台记者采访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概括为“眼疾手快、口巧脚勤”。为了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提高广播电台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不断对记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采写能力进行培训是确保新闻质量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的根本保障。广播电台与其他媒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听”为主要传播方式,为了能在人民大众中培养出一个良好的追求目标,就必须要对自身的优势和条件进行不断完善,这一优势便是一个专业的记者团队。在对广播电台新闻记者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记者自身也要亲身步入社会当中,利用一名新闻人敏锐的视角来挖掘社会信息,通过对庞大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并加以提炼,细致地对新闻进行采编,并注入新闻以人文关怀的“血液”,唯有如此,新闻才能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1]张琨.浅谈新时期县(市)级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写作技巧[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2):15-16.

[2]朱春蕊.新时期广播电台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135-136.

[3]任萍.刍议广播电台记者的采写素养[J].新闻传播,2015(8):92.

[4]任萍.新时期广播电台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探讨[J].新闻传播,2015(13):50.

[5]高飞.城市广播电台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西部广播电视,2014(6):101.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电台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