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玉米套种,互惠互利增效

2016-03-27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赵颖丽王颖

河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邓州市球茎套种

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 赵颖丽 王颖

半夏玉米套种,互惠互利增效

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赵颖丽王颖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西南沿,属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年降雨量740mm,适于多种作物生长,是国家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河南粮食的核心产区。近年来,邓州市农技中心围绕“稳粮食、调结构、增效益”的战略目标,开展了半夏玉米套种技术研究,取得了理想成效。

一、半夏特性

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痞化结的作用。主治湿痰冷热、呕吐反胃、咳嗽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失眠、外消肿痛。半夏应用广泛,疗效稳定,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在中药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半夏原属野生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球茎。在夏至前后,半夏植株在球芽形成新株后,母株即枯萎。因“夏至”只是夏季的一半,故称“半夏”。半夏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地或树下林地。近年来,由于非旱即涝的极端天气增多,再加之开垦荒地,使其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数量锐减。农田虽说也有半夏生长,但由于农田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事活动的频繁,再加之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农田野生半夏基本绝迹。野生半夏因生态环境的改变,造成了资源枯竭,而半夏需用量却逐年增加,以致供不应求,市场紧俏,价格上涨。

三、半夏的生活习性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 ,怕干旱,忌高温,畏强光,夏季宜在半阴半阳环境中生长,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或高温条件下,易发生倒苗。半夏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

(一)温度

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和生长加快,并出现株芽。15~26℃最适宜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

(二)湿度

半夏不耐干旱,喜湿润土壤,既喜水又怕水。当土壤含水量过大时,反而生长不良,会出现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

(三)光照

半夏耐阴而不喜阴,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若光照过强,则易发生倒苗。半阴条件下,株芽数和块茎增重可达最大值。

(四)土壤

半夏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黏以及易积水低洼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均可种植,但以疏松肥沃、酸碱度适中、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沙质壤土为好。

四、半夏玉米套种模

(一)1.3m 1个播带

种1行玉米7行半夏。半夏与玉米的行距为20cm,半夏与半夏的行距为15cm。玉米穴距25~30cm,一穴双珠留苗,每667m2留苗3 420~4 104株。半夏株距10cm,每667m2留苗 35 918 株。

(二)1.6m 1个播带

种2行玉米7行半夏。玉米与玉米的行距为小行30cm,半夏与玉米的行距为20cm,半夏与半夏的行距为15cm。玉米株距20~25cm,采用“三角”留苗法,每667m2留苗3 335~4 168株。半夏株距10cm,每667m2留苗 29 000 株。

五、半夏玉米套种技术

(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选择质地肥沃、酸碱度适中、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作为半夏的种植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粉碎秸秆,深耕掩埋,耕深30cm以上,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疏松土壤。再通过晾垡、风化和冻融,降低病虫基数和熟化土壤,为半夏生长提供良好的地下环境。开春后整地、施肥、开沟、做畦。一般每667m2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3 000~5 00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30kg,尿素20kg,耕细耙匀后,做成高10cm、宽100cm的高畦,畦与畦间隔30cm 或60cm。

(二)选择繁殖材料

半夏的种子、球芽和球茎均可作为繁殖材料用,但种子、球芽繁殖周期太长,两年后才能见效益。而用球茎繁殖一年即可收获,见效快、产量高,特别作套种用最佳。因此,可选用野生或家植的半夏小球茎作种用。每667m2用量100kg左右,用种多少由半夏球茎的大小决定。玉米品种可选用平展叶、大穗型、中晚熟、单株高产潜力大的品种。

(三)播种时间和方法

在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时,于畦面上播种半夏,行距15cm,开3cm深的小沟,按株距3cm摆种,而后覆盖6cm厚的湿润细土即可。在4月底5月初,于畦沟内播种1行或2行玉米 。

(四)田间管理

1.半夏的田间管理技术

(1)中耕培土。出苗后及时中耕锄草,深度不宜超过3cm以免损伤根。进入6月份后,结合中耕可向根部培土3cm。每隔25d再培土1次,一般培土2~3次,以促进球芽出土和新球茎形成 。

(2)及时浇水。春季和初夏,保持土壤见湿见干。进入7月份后气温升高,若遇干旱,要小水勤灌,保持田间土壤湿润以防半夏倒秧。

(3)适时排涝。半夏喜湿怕淹,田间有积水时,应及时排除。特别应注意生长后期(8月份后),如土壤湿度过大,会发生严重的根腐病,造成已成熟的半夏球茎的大量腐烂,甚至无收成。

(4)摘除花苞。 除用作种子外,半夏生长期内长出的花蕾应全部摘掉,以减轻养分消耗,促使块茎生长肥大,提高产量。

(5)叶面追肥。半夏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液,以补充肥效和增强植株的抗性。

(6)防病治虫。半夏常见的病虫害有病毒病、根腐病、红天蛾。两病易在夏季发生。如有叶片卷缩成花叶状,植株矮小畸形即是病毒病,可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掉,并在发病中心喷洒2%~3%的生石灰。如在高温多雨,特别是田间积水时,发现植株枯死、球茎腐烂,即是根腐病,应及时排除积水,并在病株周围喷洒5%生石灰。如发现有烂叶,即是红天蛾危害,可人工捕捉或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

2.玉米田间管理技术除要求每667m2追施尿素30kg外,其他措施都与玉米单作田相同。

六、半夏收获与加工

(一)收获

半夏以9月下旬收获为佳,最迟不超过10月上旬。收获过晚球茎会层层脱皮影响产量和质量。收获时边挖边拣,大小球茎分放,小球茎留作种用,大球茎即可加工。

(二)加工方法

1.将收获的新鲜半夏放入大缸或大盆内,用“T”型圆木棒反复冲撞。

2.将鲜半夏装入麻袋中,放在流水中,穿上雨鞋,反复踩踏,直到把黑皮踩踏干净呈现白色为止。去皮后摊晾晒干或烘干即可出售。注意脱皮时不要直接与皮肤接触,以免引起手脚麻木发痒。

七、半夏玉米套种的特点及优点

(一)巧用时间差

玉米播期比半夏晚30d,5—6月份玉米生长尚处于苗期,对半夏构不成遮蔽作用,半夏在3—6月份不遮阴的情况下生长良好,7—9月份半夏必须在遮阴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而这时玉米进入抽雄结穗期,植株高大、叶子繁茂,能为半夏撑起“绿色大伞”,遮光降温,创造了利于半夏生长的良好生态小气候。

(二)充分利用光能

玉米宜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生长,半夏在7月份之后,喜欢在荫蔽的环境下生长,正好玉米吸收了一大部分光能,散射到地面的余光被半夏所利用,二者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三)肥、水得到充分利用

半夏属浅根系植物,其根大多分布在0~5cm的土壤表层。而玉米是深根系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再加之玉米种畦沟,半夏种畦面,二者根系没有交集,且能吸收不同土层的水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 。

(四)高与矮的巧妙组合

玉米株型高大,一般株高2.5m以上 ,而半夏株高一般不足10cm。高的作物与矮的作物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了良好的通风带 ,有利于二者光合效能的提高,最终有利于二者产量的提高。

(五)省工省时,事半功倍

半夏在野生状态下“夏至”前后因高温干旱强光照射而“倒苗”,影响球茎膨大。栽培条件下通过小水勤浇,增湿降温,解决“倒苗”问题,使之保持持续生长状态,利于球茎膨大。而此时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遇旱浇水,起到“一水双益”的作用。半夏常见害虫有蚜虫和红蜘蛛等,可结合玉米螟的防治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杀灭,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同时也防治了半夏的病虫害,省工、省时、省药。

八、半夏玉米套种的经济效益

半夏玉米套种为稳定粮食面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效益做出了贡献。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点,开展了半夏玉米套种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广泛试验和深入探究,邓州市农机中心终于探索出了半夏玉米套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破解了粮经争地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半夏玉米套,互利又增效;玉米不少收,半夏是多赚。”一般每667m2玉米产量为500~600kg,半夏产量为100~200kg,每667m2增加收益8 000~16 000元。

猜你喜欢

邓州市球茎套种
小狗的自述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邓州市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邓州市
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西红花球茎大小与开花率及花丝产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