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学科属性问题

2016-03-27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俊生教授主讲

财政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财政学李俊范式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俊生教授主讲

财政学科属性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俊生教授主讲

2016年10月28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俊生教授应邀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新知大讲堂做题为“财政学科属性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研究生部傅志华主任主持,罗文光副院长出席本次活动。来自财科院的科研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到场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李俊生教授首先从“三大关系”角度概括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他指出,把财政学建设成为一级学科是财政学科转型升级的方向。财政学科转型升级必须厘清“财政学和经济学”、“财政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以及“财政学科与基础理论研究”这三大关系。李俊生教授强调财政学科转型升级需要突破三大障碍:财政学被严重经济学化的理论体系;财政学转型为一级学科所带来的财政学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财政学研究理论范式的重新构建。

李俊生教授接着就“三大关系”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首先,他从学说史的角度详尽地分析了“财政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李俊生教授通过分析德国官房主义学派的研究内容,提出财政学的产生实际上是早于经济学的。以大陆学派为核心的早期财政学是具有区别于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的。但是二战之后,由于纳粹党对欧洲早期财政学者的迫害等原因,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开始逐步兴起,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学开始逐步被划入经济学范畴,之后以马斯格雷夫为代表的学者秉承凯恩斯的精神开始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财政问题,并构建了经济学化的财政学理论。

李俊生教授阐述了“财政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指出,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混淆学科和专业两者含义的问题,认为这是导致专业越办越窄,学科各自独立、分化严重等问题的原因。他表示,并非建设一级学科就必然要求有特定的就业市场与之相联系,并提出财政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应当是财政专业素质教育和专业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式。

李俊生教授对“财政学科与基础理论研究”关系作了具体分析。他认为,构建财政学自己的分析范式是财政学科理论基础的核心环节,之所以提出范式问题是因为当前财政学不仅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力,而且还缺乏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力。李俊生教授陈述了他所主张的新市场财政学。财政学理论框架应当包括财政本源、社会环境、决策模式以及市场形式四个方面。具体而言,应当从社会共同需要来探讨财政本源问题;应当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来研究财政学;应当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财政问题;应当研究公共价值在不同领域不同的公共部门的表现形式。

最后,李俊生教授对报告的主要观点做了三点总结:主流财政学由于过度经济学化导致解释力和预测力缺失问题;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密切关系,但是与市场就业领域定位没有必然关系;财政学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研究与分析范式。

在交流环节中,现场听众提出了许多财政学相关的理论和热点问题,如中国学前教育的供给问题、财政本源问题、公共管理学与财政学的关系、财政学研究的世界观等,李俊生教授一一给予了认真回应。

傅志华主任对李俊生教授的精彩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真诚感谢。傅主任强调,财科院在建设高端智库中应重视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他建议院内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做学问一定要有历史观,要从学说史上找研究路径,一定要重视文献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理论中坚持理论自信。

猜你喜欢

财政学李俊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第31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吹画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全国财政学界共商新时代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暨学科建设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李俊彦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n Classroom
李俊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