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探
2016-03-27商水县农业局农经管理站刘璐璐
商水县农业局农经管理站 刘璐璐
周口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李国际
淮阳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探
商水县农业局农经管理站 刘璐璐
周口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李国际
本文结合淮阳县的基本情况对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收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淮阳县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淮阳县树立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务实健康发展。2015年生产总值完成201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0.58万hm2,粮食总产量在100万t以上,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和全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县,建成或正在建设白楼镇于庄村等3个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全县城镇化率34.4%,全年接待游客1 063.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3.7亿元。全县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新能源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了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淮阳县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光伏农业方面,初步形成“两带一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功能拓展型发展区。
(一)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以周口市新陆春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淮阳县志翔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支撑,以龙湖农业观光园为核心,整合淮阳县东关村龙湖荷花、博扬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薰衣草摄影基地、县城周边乡村采摘园等休闲观光资源,建立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该产业带以“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切入点,将农业种植、乡村旅游与消费融为一体,同时集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研学习、乡村休闲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胜地,年创收入2.7亿元,吸引就业1 500人以上,直接带动本地群众1万余人脱贫致富。
(二)特色新能源光伏农业产业带。以淮阳县金农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的农林畜光伏互补新能源观光产业带。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形式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是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产物。该产业带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两大资源,充分利用有机特色蔬菜、食用菌、中草药、黄花菜等特色蔬菜、观赏苗木生产中的空置空间发展光伏农业,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实现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形成以新能源光伏农业为主的特色化、规模化的光伏农业产业带。
(三)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区。以太昊伏羲陵、国家级龙湖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旅游区。国家级龙湖湿地公园保护了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为社区群众的生存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条件。
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措施
(一)规划引导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通过培育农产品种植加工、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通过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
(三)支持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乡村旅游农业园区、新能源农业基地以及电商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和预期综合效益
淮阳县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相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业、光伏农业方面,初步具备了功能拓展发展的基础。在未来的3~5年,淮阳县将进一步探索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提高现代农业、旅游业、新能源行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探索出一条淮阳县“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创新成功之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后,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结合起来,大大拓展了农业原来的功能,使农业从过去只卖产品转化到还卖风景、观赏,卖感受、参与,卖绿色、健康。预期全年综合收入50.5亿元,新增接待游客850万人,产业带动就业2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