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6-03-27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黄红

河南农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发展

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黄红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黄红

河南省农业厅产业政策与法规处 主办

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推动全省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近期采取查阅资料、专题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全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积极探索以发展休闲农业为载体,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规范管理,加大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内涵,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一)基本情况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全省地势西高东低,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桐柏山和大别山,中东部是广阔的黄淮冲积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这为河南省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造就了河南美丽而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全省已涌现出一大批融休闲度假、观赏观光、农事参与、农耕文化、高效农业、民俗风情为主的休闲农业景点和项目。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 766个,营业收入100.89亿元,实现利润25.96亿元,从业人员30.28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达到28.37万人(占从业人数的93.69%),带动农户29.74万户;各类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达784个,营业收入25.49亿元,实现利润6.31亿元。

(二)发展特点

1.休闲农业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主要有功能完善的休闲农业园、丰富多彩的农业节会、感知民风民俗的乡村风情游、参与体验的开心农场、踏青尝果的田园风光、修身养性的池塘垂钓以及各式各样的农家乐等,已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度、功能多样、产品丰富、参与性强、产业融合、效益明显的发展格局。

2.区域化发展特点明显。近年来,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受市场拉动效应的影响,各地休闲农业项目在建设中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区域化特点日趋明显,形成了一批集中发展区。如郑州惠济区,充分利用黄河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在黄河大堤两侧形成了一条休闲农业的黄金产业带,拥有休闲农业园区18家,农家乐(渔家乐)超过120家,年接待游客460多万人次,该区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洛阳市开展了洛阳市最美休闲乡村、十佳休闲农庄评选活动,评选出全市十大最美乡村和十佳休闲农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2015版手绘洛阳市休闲农业导游图。

3.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发展方式已从农民自发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经营规模已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功能定位已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转变,空间分布已从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经营主体已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4.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原料基地发展休闲农业。近年来,河南大力引导有实力的加工型企业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企业注重将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市民体验等诸多元素融入到基地建设中,实现了原料基地的多用途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三)取得成效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美、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的休闲农业庄园、特色村、农事节会和精品线路,形成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休闲农业品牌。截至2015年,河南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1个、示范点21个;中国美丽田园6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8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

2.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把普通的农业包装打造成休闲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经济从原来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全产业链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观光休闲等的发展,使第一产业快速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化,农业的综合效益大幅提高。如偃师市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以租赁土地的形式,发展葡萄种植108.33hm2,农户土地流转后不仅可拿到每年每667m2租金1 000元左右,还可利用空闲时间到企业打工,每个劳动力年务工收入4 000元以上。

3.推动了资金向农村转移。休闲农业是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投资回报率高,更有发展前景。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大量的城市资本开始投资休闲农业,为城市资本下乡寻求了有效载体,发展休闲农业是当前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投资休闲农业的资金80%以上都来自城市的其他产业。

4.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以休闲农业为载体,城镇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文化等行为和信息带到农村,使农民接受现代化意识和生活习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进而促进了乡风文明,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大量市民到农村观光、消费,既满足了城镇居民的心理、生活需求,又带动了农村餐饮、娱乐等产业发展,实现了城乡交流互动、融合发展。

5、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大量资金投入到建公路、修水利、搞绿化中,使农村的道路交通、通讯、垃圾污水治理、商业便民设施、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等同步得到了提高,农村面

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规划引导

休闲农业是具有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一项重要抓手,在组织协调、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郑州市组织编制了高规格《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商丘市下发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意见》,2015年,省级财政筹措资金1 27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厕所、停车场、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交通标牌体系、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市县两级财政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郑州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财政扶持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企业改善基础设施、拓展休闲功能,开展创新创意、提升服务质量。 2012—2015年,市财政共支出专项资金5 412.5万元,扶持95个休闲农业项目,带动社会投资2.1亿元。洛阳市每年市县两级财政拿出不少于5 000万元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宣传推介和对重点休闲园区进行以奖代补奖励,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安阳市龙安区每年拿出1 000万元专门用于对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

(三)加强宣传推介,培育知名品牌

近年来,我们与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等省内新闻媒体进行合作,连续性对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已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的示范县、示范点进行宣传和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关注,努力营造全省休闲农业良好的发展氛围。与此同时,为扩大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各地举办各类推介活动。郑州市的 “走进乡村,寻梦田园”系列活动——阳春踏青赏花游、樱桃文化节、河阴石榴节、枣乡风情游、绿源山水风筝节和冬枣节、普兰斯薰衣草节、富景生态葡萄节等农事节会等30多场次;与盈止道明(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休闲农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郑州休闲农业”,并于2015年11月正式上线。洛阳市秋季休闲农业推介会暨河洛金秋第11届洛宁上戈苹果采摘节,2015洛阳休闲农业夏季推介会暨第三版休闲农业导游图发行仪式,2015洛阳休闲农业春季游暨孟津休闲农业专场推介会等。

(四)注重业务培训,强化素质提升

河南省每年都要举办1~2次休闲农业培训班,对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省辖市、直管县休闲农业工作人员,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帮助企业开阔视野,理清发展思路。各地也都采取不同的形式引导企业负责人换脑筋、转思路、促发展。洛阳市组织实施了新型农业现代化系列讲座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农业系统的各级干部、休闲园区负责人等参加,邀请国内农业方面的有关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到洛阳进行授课,讲政策、谈形势、理思路,拓宽视野。

三、存在问题

(一)政策支持不够

目前,各地市基本上都出台了关于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专门的优惠政策还较少,土地、资金等问题仍是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路灯、指示牌、排水排污设施及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等还不完善,制约和影响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特色不够突出

部分经营主体没有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还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低水平经营阶段,经营项目单一,设施简陋、内容单调,缺乏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吸引力不够强,特色不够突出。

(四)人员素质不高

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原来多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接受过规范的培训,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四、下步打算及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休闲农业发展政策措施

2015年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用地、财税、金融、公共服务四方面的扶持政策。下一步,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切实把《通知》要求落到实处。

(二)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支持休闲农业发展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级财政性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省财政出资1.4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8亿元,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采取“直接变间接、无偿变有偿、资金变基金”的方式,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支持涉农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

(三)继续搞好培训和交流

近期省里拟在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开展一次现场观摩会,组织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负责人参加,相互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开展一次培训班,继续邀请国家、省外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传经送宝,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四)培育品牌实施规范管理

积极做好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推荐工作,积极参与农业部组织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推介活动。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强化动态监管,维护河南省休闲农业品牌形象,确保培育的品牌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五)加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坚持把宣传推介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统筹安排,分季节、分特色、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宣传推介,形成上下联动、多媒体互动的宣传推介机制。

(六)建议

各级财政应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加强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休闲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河南省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