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油料油脂挥发物成分检测技术分析
2016-03-27阿孜古丽阿布力米提新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 阿孜古丽·阿布力米提 新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对目前油料油脂挥发物成分检测技术分析
□ 阿孜古丽·阿布力米提新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新时期,人们逐渐重视生活品质,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对植物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对相应油料的研究和分析。植物油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植物油风味。基于此,本文从植物油成分、种类和提取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和论述,对保证植物油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
研究表明,影响植物油的风味的最主要因素是挥发物质,每种植物油都对应特定的挥发物质,因此各有差异。我国物产丰富,植物油种类繁多,由于相互间的差异,导致市场价格的不同,如今,针对于植物油挥发物质的有效性研究不足,需加强力度,更广泛、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目前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并已取得良好成果。
利用ISFME-GC×GC/TOF MS理论分析探测油菜籽、大豆和花生中挥发物成分
利用羰基铁粉提取油料样品中的挥发物,提取样品的数量与羰基铁粉比为5∶1,体现出无溶剂提取的快捷与便利。GC×GC/TO F M S选自DB-17ht柱(2D)和正交分离柱系统DB-5M S柱(1D),将调节周期设置为4 s,初始温度设置为35 ℃,可更好地实现分离。上述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对比CSFM E与ISFM E,可看出ISFM E在提取实验操作时更为方便,所需时间少,能耗较低,值得采用。经过一系列实验的论证,两种方法均可提取油料挥发物质主要的化学成分,并提取出大量的氧化物(醛、醇、酮、碳氢化合物和酸酯)、杂环类化学物质等成分。实验结果显示,杂环类物质占主要成分,ISFM E提取效果更佳,更有利于风味物质的生成,同时也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植物油料中脂肪酸组成
以云南的几种植物油料油脂为实验材料,利用甲脂化方法,以纯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作为对比依据,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这些油脂中共有4~7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含量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最高可达92.62%,这说明这些植物油料都具备优质的植物油料资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应多加以利用并推广种植。
利用HS-GC×GC/TOF MS方法分析冷榨类植物油挥发物
该研究重视实际的实验验证,优化后,首先是样品的选择和重量的确定,为2.0 g,样本体积为0.5 m L、最佳震动速率为500 r/m in、调节周期为4 s、初始柱温为35 ℃、加热30 m in。采用HS-GC×GC/TO F M S技术提取检测冷榨菜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中的挥发物质,从而得出对应的三维指纹图谱,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录入指纹图谱库,分析得出含量较高的杂环类和氧化挥发物质等成分。
利用HS-GC×GC/TOF MS技术检测20种常见的冷榨植物油中挥发物风味化学成分
20种冷榨植物油中得到的挥发物化学成分包括醇、杂环类、醛、酮、酸酯和碳氢化合物6大类化合物;在不同冷榨植物油中这6类化合物的含量各不相同。通过对大量冷榨植物油的挥发物化学成分比较,得到15种共性挥发物,其中包括C4~C9的醛、烷烯烃、酮和杂环类。从葵花籽、葡萄籽、芝麻、沙棘、菜籽、花生、小麦胚芽、红花、亚麻和大豆榨出的油中分别鉴定出9、4、12、5、12、17、2、1、7和6种异于其他冷榨植物油的特征性风味的化学成分。上述一系列植物再加上棕榈、米糠、棉籽,在这11种冷榨油中,醛类的相对含量极高,其中棕榈油中有46.04%的醛类;醇类是小麦胚芽油、亚麻油、核桃油、菜籽油、大豆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尤其是亚麻油含量为52.57%。
结语
本实验主要利用改进后的无溶剂微波提取和飞行时间质谱的技术进行操作,很好地围绕研究课题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另外,使其与以往的无溶剂微波提取(CSFM E)技术对比,并通过对前处理提取条件的优化、色谱质谱参数的改进,更加了解花生、大豆和油菜籽油料中的挥发物成分;并针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三维指纹图谱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更深入地了解了上述三种典型油料的挥发物化学组成和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深入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其相对含量,详细记录主要物质的含量。植物油料都是优质的油料资源,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处;基于顶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对其进行改进,增加其可行性和准确性,全面检测上述油料中的挥发物质成分,得出一系列有效的研究数据和图谱,并建立这三种油料的挥发物质指纹图谱库。通过对比,检测出每种冷榨植物油的特异风味都具有标志性的挥发性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