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美丽中国”构想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2016-03-27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聂勇

河南农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公共卫生美丽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聂勇

对“美丽中国”构想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聂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乡村在物质方面获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传统的乡村文化、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乡村的发展较快,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些区域还在不断拉大。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安徽省在“美丽中国”这一伟大构想的思想下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把广大乡村建设成地绿、天蓝、山青、水净的宜居和谐的居住地。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上来分析,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村容村貌在内的物质层面;二是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以新的生活理念来引导农村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各乡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让广大乡民过上好的生活,乡村的面貌得到改善,乡村文化环境等得到提升,人们的生活感受更加舒心。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生态安徽的重要抓手。要想生态安徽建设能够真正实现,就离不开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因为农村是反映社会发展的最关键的方面,决定着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中,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才能进一步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安徽的目标。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包括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还包括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等方面的任务。这就蕴含着要将环境、生态文明等要素纳入到建设中。只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乡村的生活、消费、生产等领域,才能把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让新农村建设迈入更好的层次。

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乡村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相对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乡村的资源和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实现乡村经济转型的呼声越来越迫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加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经济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让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和待遇,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对贫困乡村和居民的扶贫,围绕乡村特色做文章,将欠发达乡村的劳动力向发达区域转移。除此之外,需要指导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扶贫脱困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改革传统的扶贫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乡村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组织农民进行务工经商,同时引进外来企业和来料加工,与发达地区和企业对接合作。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也是实现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重点工程。围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开展适应二、三产业发展要求的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拥有专业技术能力。支持乡村特色农业和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的场所,留住年轻劳动力,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乡村的发展缓慢,与城市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一般比较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乡村环境建设相对较差。积极推进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工程,是实现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以乡村公路建设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实现小康富裕的基础。以浙江省“康庄工程”为例,在实施“康庄工程”后的3年时间,浙江省内农业结构调整因为道路建设的不断顺畅而不断加快,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农家乐、乡镇企业得到良性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道路改善后,农村的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得到了改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初步进行道路建设外,还要保证农村的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让每家每户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

(三)加强乡村环境整治

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乡村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本,也是乡村的魅力所在、潜力所在。但是由于乡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的卫生公共设施和服务相对缺乏,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不断增加,使得乡村的生态环境处于恶化状态。如果使城乡之间的环境差别进一步缩小,促进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环境整治上做出实效。例如,对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区农村进行旧村改造、土地治理以及村庄环境的优化。最直接、最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整治,可以对乡村道路进行硬化改善,进一步保证干净方便的出行;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鼓励村民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将影响乡村环境的垃圾科学的处理,避免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与乡村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水环境是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决定着乡村环境治理的成败。政府需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农村水环境治理予倾斜,实施户户用自来水,解决生活用水安全问题;其次,要做好乡村污水的治理,结合各乡村的具体实际,编制污水处理的相应计划方案,发挥行政、经济、市场的作用,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让乡村发展中的污水处理进入科学化的整治轨道。从乡村建设的总体上来看,利用村庄绿化美化的建设契机,引导农民自己发展庭园经济,既能够帮助实现乡村环境的美化,又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以生态立村的理念推进乡村环境建设,重塑乡村的生态优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环境友好型乡村整治建设的路子。

(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在乡村除了按照国家的要求建立和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外,还要加强乡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民的健康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宏观上看,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健康体检制度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是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方面。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关注民生,突出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让公共财政更多地惠及到乡村,保证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权益。在乡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思路,让老百姓能够在乡村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应急医疗等都要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职能,加强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实现大医疗机构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扶持和交流。在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领域,诸如,学校、餐馆、理发店等场所,要加强卫生监管工作,实现卫生监管的全覆盖,保证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到每一位村民。

(五)强化乡村文化的自我培养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乡村社区的现代化也在不断增强,并且正处在快速变迁中。人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到农民的生活当中,使得农村文化与现代化形成比较强烈的反差和强烈的反比关系,乡村的文化生活反而变的有些匮乏。虽然各地文化部门每年都会有送文化进乡村的措施,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乡村的文化生活。乡村亟需丰富的文化生活,让乡村能够焕发文化繁荣的景象。农村的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文化下乡等输血服务,还需要依靠本土建设的造血,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例如,各乡村可以借助地方文化政策和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龙灯、舞蹈、秧歌等农民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活动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同时,积极推进打球、交谊舞、摄影等现代新兴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一些文化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的乡村,政府积极引导,让基层干部、农民以及企业家共同参与,建立一定容量的文化活动中心,从城市引进大学生进村,文化专家进村以及农民自己创作等形式进行乡村文化造血。让乡村与城市之间互动,共建共享农村文化。让真正的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发挥各乡村的文化特点,把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给乡村社会带来新气象。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皖北地区美好乡村建设之乡风文明培育机制研究”。 编号:GFSK2015B001)B001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公共卫生美丽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