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6-03-27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50
彭 亮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关于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彭 亮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及制高点,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为加快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分析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农业信息化建设;意义;现状;问题;对策;崇明区
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实践证明,产业化、信息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为加快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笔者在分析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崇明区经济水平落后,农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农村网络普及率和农业网站建设情况远远落后于其他农业发达地区。同时,农业信息化在全区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的引导和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整体规划,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全区农业大部分仍是传统的经营方式,信息人才相对缺乏,尤其缺乏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
因此,提高崇明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加强和改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崇明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一刊、一网、一平台、一热线”的运行维护工作为重点,以探索“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拓展为亮点,以信息服务平台的推介宣传活动为抓手,在区、镇(乡)、村三级信息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2.1 创办《崇明农业》专业期刊,丰富农业信息资源
2003年,崇明区农委创办了《崇明农业》杂志,以“服务农业、宣传农业”为办刊宗旨,以多角度宣传和展示崇明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为已任,至今已发布农业新闻几千余条、农业技术数百条、特约稿件近百篇、广告近百则,在聚焦崇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全景展示崇明农业形象、引领崇明区农业宣传潮流、吸引优秀人才为崇明农业发展献计献策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建立《崇明农业网》,实现农业政务信息公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2008年联合《崇明农业》月刊信息,《崇明农业网》应运而生。《崇明农业网》以服务崇明农业、宣传崇明农业为宗旨,以推进崇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目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实用、适用的栏目建设为抓手,为对外宣传崇明农业、对内服务崇明农民,以及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同时,网站还为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了农业新闻、农业政策、行业动态、技术咨询和市场行情等各类信息,实现了全区农业政务信息公开化。
2.3 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保证“农民一点通”有效运行
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农委信息中心相继在全区268个村完成了“千村通”项目建设,实现了“农民一点通”的全覆盖。“农民一点通”作为一台多功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终端查询机,整合了农业科技、市场信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操作方法以触摸屏查询为主、视频电话通话为辅,集电脑、电话、电视于一身,将信息技术有效传送至村口田头。随着宣传、应用、推广的不断深入,“农民一点通”从最初的乏人问津到如今的村民争相使用,农民知晓率已提升至80%。多年来,“农民一点通”及时向村民发布本村动态、公告通知、病虫情报、涉农补贴、天气预报等信息,既突出了村务信息公开,又加强了村容村貌、特色农产品、农家乐旅游、产业经济、传统民俗文化等的挖掘和宣传,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查询农业生产相关问题,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2.4 创设“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立咨询服务平台
根据市农委关于建立上海三农热线区(区)分中心的工作部署,2012年崇明区完成了“上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崇明分中心的筹建工作,成立了“崇明三农服务热线领导小组”,选派区农委系统内业务精、政策通、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咨询队伍,具体负责热线的咨询解答工作。通过每位专家认真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正确掌握田间喷药技术,及时解答了
农民心中的疑虑,有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针对发生面积较大的病虫害或电话中难以解决的咨询问题,专家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12316”热线成为了崇明区实时掌握农村动态、建立健全与农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3 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崇明区各级政府及相关涉农部门没有把农业信息化工作引入议事日程,尚未出台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农业信息化投入不够,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崇明区的农业信息化在资源管理、协同推进等方面存在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的现象,尚未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3.2 农业主体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不足
崇明区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的了解,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力。同时,农业信息平台的利用率低,农业经营主体不容易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商机,导致农业信息化建设内在动力不足。
3.3 农业信息专业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既懂农业、又懂网络信息技术、还会熟练使用各种智能控制设备的专业人才。然而,现阶段崇明区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信息化专业知识更是匮乏。
3.4 缺乏统一的技术平台支撑
当前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缺乏共享对接的统一支撑和数据平台,信息缺乏共享共联机制,导致农业信息服务出现了信息重叠、发布滞后、差异性大、难以共享等问题,影响了全区农业信息化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4 加强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4.1 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持
崇明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网,并不断充实和更新网站内容,为农业生产和经营发展提供必要的、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支持。
4.2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运用水平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农业信息化专家队伍,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服务,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加强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水平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4.3 切实抓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要优先发展农民看得见、用得上、接地气、能赚钱的农业信息技术,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4.4 建立健全镇(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
要健全完善镇(乡)、村信息服务组织的人员、设备、场所、制度等基本条件,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开展面向农民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切实做到面向实际、坚持实干、求得实效,让农民得到实惠。
5 结 论
建立高效、持续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对于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崇明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崇明综合现代化生态岛的核心任务,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