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颅脑损伤应用核磁共振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16-03-27李登华

保健文汇 2016年8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组间

●李登华

急性颅脑损伤应用核磁共振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李登华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临床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核磁共振及CT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诊断准确率,损伤部位及血肿厚度判断情况等。结果:入选患者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分别为90.2%,78.4%;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部位判断情况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核磁共振诊断血肿厚度≤8.0m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高,可有效判定损伤部位、血肿部位,尤其适合于小血肿诊断;而CT则具有诊断迅速,定位准确等优势;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检查方式,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核磁共振;CT;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比较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以往诊断疾病采取CT扫描处理,皆有很高的有效性,应用比较普遍。随着核磁共振(MRI)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显示MRI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比CT诊断更有优势[1]。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意义,本院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临床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均依次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入选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为(53.3±6.8)岁;按照损伤类型划分,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13例,颅内血肿7例,脑挫裂伤44例。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核磁共振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行横轴位及矢状位,参数设定层厚8.0mm,间隔0.1mm;CT检查采用GE公司64排螺旋CT,行轴位扫描,参数设定层厚10.0mm,层距10.0mm,部分部位行薄层扫描[2]。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经核磁共振与CT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情况,计算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评价颅脑损伤部位及血肿厚度判断准确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15.0作为统计学处理软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核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比较

入选患者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例数分别为74例,64例;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2%,78.4%;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优于CT,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核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部位判断情况比较

入选患者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部位枕叶,顶叶,颞叶,额叶及其他分别为25例,17例,40例,25例,21例;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部位枕叶,顶叶,颞叶,额叶及其他分别为14例,10例,17例,11例,12例;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部位判断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核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血肿厚度判断情况比较

入选患者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血肿厚度<1.5mm,1.5-5.0mm,5.1-8.0mm及>8.0mm分别为14例,19例,25例,18例,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4%,86.4%,100.0%,100.0%;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血肿厚度<1.5mm,1.5-5.0mm,5.1-8.0mm及>8.0mm分别为10例,13例,17例,18例,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8%,59.1%,68.0%,100.0%;核磁共振诊断血肿厚度≤8.0m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因颅脑内部血肿出现,较易导致颅内压升高,如控制措施不佳,脑水肿、脑疝发生率极高[3~4]。以CT、核磁共振为代表的影像学方法作为目前临床诊断急性颅脑损伤常规检查手段。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其通过X线扫描人体层面,之后采集信号后期处理成像;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操作简便,成像迅速[5],可清晰观察颅脑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但有报道显示,CT用于少量积血或积液诊断漏诊率高;此外症状明显者CT诊断仍有阴性出现[9-10]。而核磁共振则是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这一原理,以脉冲激发磁共振信号,采集磁场中患者体内信号形成三维立体图像,后期分析确定损伤部位,血肿厚度等,具有临床诊断准确率及小血肿敏感度高等优势[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入选患者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分别为90.2%,78.4%;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部位判断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核磁共振诊断血肿厚度≤8.0m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高,可有效判定损伤部位、血肿部位,尤其适合于小血肿诊断;而CT则具有诊断迅速,定位准确等优势;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检查方式,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

[1]范淑俊,薄锋.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34.

[2]杨文军.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3,14(24):590-592.

[3] 张文升.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9(2):103-104.

[4]李广明.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33(6):1047.

[5]解培高.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1(1):156-157.

[6]王林红. CT 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11(32):150-151.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组间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