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河村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工作综述
2016-03-27徐浩
徐 浩
(潜山县农业委员会,安徽潜山246300)
倪河村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工作综述
徐浩
(潜山县农业委员会,安徽潜山246300)
该文介绍了潜山县倪河村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做法、成效,并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组建现代茶叶联合体、加大扶持力度等。
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做法;建议;倪河村
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实现富民强村目标,潜山县倪河村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当地独特资源优势,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2010年正式启动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几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提质量,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
1 基本情况
1.1“一村一品”简介“一村一品”,是指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1个村(乡、镇)拥有1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明显的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简言之,就是以村为单位生产有影响力的能够使农民致富的产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认定标准有2个60%指标: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60%以上;专业村农民从事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
1.2倪河村简介潜山县塔畈乡倪河村是安庆市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位于潜山县西北部,地处北纬30°左右。与岳西、舒城县交界,处于猪头尖(1 539m)、丛毛尖(1 465m)、高峰寨(1 243m)等山峰的环抱之中,居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境内山高林密,涧谷幽深,气候温和,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是这里真实写照,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叶生长。全村总面积11.9km2,其中茶园面积0.07万hm2,共27个村民组,556户,总人口1 918人。现有省级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4家,大型茶场8家(其中有2家茶场年产值千万元以上)。2015年,全村产干茶38万kg,产值6 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 730元。
2 主要做法
2.1依托项目带动,提升配套服务村两委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几年来,共引进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连片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村庄整治等项目12个,先后投资1 300余万元,建茶园梯埂5 000m3、茶园排水沟1 000余m、硬化茶园道路5 100m等;恢复水毁工程800m3、蓄水塘3口、引水渠1 000m;实现88户村民房屋改貌,并解决了村内70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通过项目建设,山、水、园、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大大增强了茶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茶业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狠抓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村两委一直将茶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地建设上。首先是精心实施“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按照“设计园林化、管理科学化、品种良种化、耕作机械化”的思路,高标准建设新茶园,采取深沟吊槽、增施基肥、回土填埋的方法高质量整地,推广种植舒茶早、乌牛早、仙寓早等无性系优质良种,并实行速生密植。其次,对原有零散的老茶园进行整理改造。通过改水改土,填沟筑坝,使之成畦成片。近几年,共发展无性系茶园80hm2,改造低产茶园166.67hm2,建良种繁育基地23.33hm2,并取得建成667m2、高产667m2、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2.3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是促进“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村里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幸福茶场、观音洞茶场等富有实力的骨干企业,扩建厂房,引进先进设备,促使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管理创新,实现质的提升。如支持幸福茶场投资450万元,新建卷曲形茶清洁化自动加工生产线一条,建厂房2 400m2,并从浙江上洋茶机厂引进全自动清洁化茶叶生产加工设备。该设备采用目前国内领先工艺,单位能耗低,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尤其是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现年加工能力达50t以上,为茶场今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4组建经合组织,提升经营主体村里十分注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培养和扶持,指导组建了潜山县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1 080万元,登记注册成员678户,其中倪河村556户,辐射带动邻村112户,本村入社户数占全村户数的100%。合作社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全心全意为茶农提供各种服务。实行产前统一规划、统一耕作、统一良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产中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产后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赢得了广大社员一致好评。合作社还建立了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合作社主导产品彭河毫月、彭河毛毛月、天柱剑毫、天柱全芽均进行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并在许多大中城市和地区设立直销网点。2015年,合作社年经销茶叶510t以上,实现总收入7 500万元,盈余760万元。除股金分红外,向社员二次返利24.5万元。
2.5注重品牌培育,提升产业效益在推进一村一品过程中,积极推行品牌化培育。大力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注册商标,创制名牌,全村共拥有天柱剑毫、彭河毛毛月、彭河弦月、天柱仙芽等7个注册商标,各品牌也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奖项,彭河牌天柱仙芽荣获“安徽省十大创新品牌名茶”、“安徽省市场畅销品牌”称号;彭河毫月荣获“安徽原产地品牌名茶”称号,“彭河牌天柱全芽荣获“中国(安徽)第五届祁眉红茶杯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金奖”称号等。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叫响品牌,2011年经合作社社员大会集体研究,决定以“彭河”牌商标作为合作社的主打品牌,统一对外宣传,扩大彭河茶叶知名度。
2.6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每年都根据茶事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并积极邀请市、县农委专家讲课,系统向茶农传授茶叶栽培管理、名优茶制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全村共开展各类培训34期,印发技术资料4 500余份,培训人数达3 800人次。聘请乡农技站和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技服务队,随时深入到茶农家中跟踪服务,帮助解决茶农在种植和加工上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以县农业信息网、村先锋在线为平台,及时发布茶叶供求信息,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为茶农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科技信息服务。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该村茶农生产和管理技能普遍提高,并涌现出185个科技示范户。
3 主要成效
3.1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全村茶叶总产值6 525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7 330万元的89%,高出国家申报标准29个百分点。全村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数556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00%,高出国家申报标准50%。先后被列为安徽省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安徽省现代农业(茶叶)科技示范园区。
3.2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全村农民从事茶产业收入6 525万元,占农户家庭收入7 127万元的91.6%,高出国家申报标准31.6%;全村农民纯收入10 730元,比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 440元,高66.6%,高出国家申报标准56.6%。比所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 630元,高40.6%。
3.3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全村加入茶叶合作社农户有556户,占全村农户的比重达100%,茶叶实行订单生产的产量约32万kg,占全村茶叶总量的84.2%,同时涌现出28个专业大户、40名农村经纪人、185个科技示范户。
3.4品质及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全村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基地面积550hm2,规模占全村茶产业规模的比重达78.7%。全村茶叶拥有注册商标7个,其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的商标有4个,且获得安徽省原产地品牌名茶称号。尤其是天柱仙芽、彭河毛毛月茶叶市场知名度高,2015年市场均价分别为2 700元/kg、660元/kg,且供不应求。
4 发展建议
4.1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扩大倪河村茶叶影响,可聘请安徽籍知名演员作倪河村茶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在合安高速设立倪河茶广告牌。积极组织茶叶企业、茶场参加省内外茶叶展销会、博览会,鼓励有条件的茶场到合肥华厦国际茶博城开设专卖店。春茶期间,组织规模茶场在安徽电视台连续集中宣传倪河茶叶品牌。
4.2组建现代茶产业联合体要加快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多元主体,着力引导倪河村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抱团合作,成立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当前可由潜山县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牵头发起,联合彭河幸福家庭农场、西峰家庭农场等,组建彭河茶叶联合体。
4.3加大对倪河村的扶持力度要把倪河村“一村一品”建设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本村的实际制订产业规划,实施建设项目,使其成为产业布局调整和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要逐年加大对示范村的支持力度,保证在项目审批、融资、土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在省以上项目申报、财政扶持资金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推动倪河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责编:徐焕斗)
F323
A
1007-7731(2016)09-16-02
徐浩(1973-),男,安徽人,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新农村建设工作。
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