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宁县老果园改造的调研报告

2016-03-27王田利李东平鲍敏达

果农之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静宁静宁县粗度

王田利,李东平,鲍敏达

(静宁县林业局 甘肃静宁 743400)

静宁县苹果园规模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期进行了3次集中栽植,目前静宁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01.2万亩。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果园品种老化,树体老化衰弱,果园郁闭现象突出,已严重地影响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成为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迫切需要改造升级。

自21世纪初,静宁就在不断的探索老果园改造的办法,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了间伐、提干、落头、开层等改造措施,但由于处于全国苹果优生区,多年来,苹果一直保持畅销俏销势头,果农生产中惜枝心理严重,该改造措施的应用推广较缓慢。自2014年开始出现新一轮卖果难现象以来,老果园效益低下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在静宁县总体上表现建园时间越早、生产效益越差,栽植越密、效益越差,海拔越低、效益越低的现象,静宁与庄浪、秦安等周边新果区相比较,苹果总体质量、售价、市场竞争力方面均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及业界的高度重视,2016年1月开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倡导,由陇原红果品公司牵头组织,县林业局配合,在城川乡靳寺、吴庙、高湾三村采取群众自愿、公司补助、林业局技术指导三位一体的原则,进行以树形改良为主的老果园改造试点,共完成改造53户,188亩,带动周边群众完成改造2 697亩。2016年9月27日对改造效果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形势所迫,群众对老苹果园改造的认识明显提高

由于我国苹果产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总体产能过剩现象十分突出,卖果难现象持续发酵,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苹果果实品质是决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静宁出现了普通果低价愁卖现象,而精品果始终保持高价畅销态势,受市场引导,果农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果品生产中的精品意识加强,而要生产精品,最有效的切入点是解决果园的通透性,这样倒逼果农开始对老果园进行改造,以生产精品果,提高市场竞争力,克服卖难现象。据笔者随机抽样调查,98%的果农有改造老果园的意愿。

2 老果园改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1 新梢量增多,粗度增粗,百叶重增加,树势增强

凡采用提干、落头、开层措施改造的树体,由于枝量得到有效控制,树体营养向中部集中,所留枝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新梢生长量、枝的粗度、百叶重均有明显提高,树势明显得到优化。根据对25个改造样板园抽样调查测算,平均新梢生长量在40厘米左右,新梢粗度在7~8毫米之间,百叶重在76.8克左右;而随机测量没有进行改造的25个对比园相应的平均新梢生长量在32厘米左右,新梢粗度在6毫米左右,百叶重在68.2克左右。通过对比,可以看到,采用改形措施后的树体新梢生长量增加,新梢粗度增粗,百叶重增加,树体的光合能力提高,树势明显得到优化。

2.2 解决了果园郁闭,提高了果品品质

间伐改造是最有效的解决郁闭措施,如配套措施能跟上,对产量影响较小,对品质的提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2016年改造中最成功的示范户有靳寺村四社的张根喜、靳寺三社的吴进军和高湾村三社的高科、张根喜。1993年按3米×4米株行距栽植的4亩山地果园,共栽植224株,2016年插花式间伐100株,保留124株,对所留植株进行了提干、落头、全树留大枝4~5个,据现场走访调查,改造前的2015年平均亩产为2 000千克左右,其中80毫米以上果所占的比例为10%,75~80毫米果占20%,70~75毫米果占60%,70毫米以下果占10%。2016年改造后,加强水肥和花果管理,平均亩产也在2 000千克左右,其中80毫米以上果所占的比例为30%,75~80毫米果占 22%,70~75毫米果占40%,70毫米以下果占8%。吴进军2002年按照3米×4米株行距栽植的2.2亩川地果园,共栽植132株,2016年采用隔株间伐的方法挖除66株,保留66株,对所留植株进行了提干、落头、全树留大枝4~5个。据现场走访调查,改造前的2015年平均亩产为3 000千克左右,其中80毫米以上果所占的比例为 25%,75~80毫米果占 25%,70~75毫米果占25%,70毫米以下果占25%;2016年改造后,加强水肥和花果管理,平均亩产也达到2500千克左右,其中80毫米以上果所占的比例为 30%,75~80毫米果占 45%,70~75毫米果占21%,70毫米以下果占4%。高科1996年3米×4米株行距栽植的1亩山地果园,共栽植56株,2016年隔株间伐的方法挖除28株,保留28株,对所留植株进行了提干、落头、全树留大枝4~5个,对所留枝采用了拉枝开角,结果枝下垂改造等措施强化管理,2016年充分利用果园靠近路边的优势,在雨季将路面水截流进园灌溉。据现场走访调查,改造前的2015年平均亩产为3 000千克左右,其中80毫米以上果所占的比例为25%,75~80毫米果占30%,70~75毫米果占40%,70毫米以下果占5%;2016年改造后,加强水肥和花果管理,平均亩产也在3 000千克左右,其中80毫米以上果所占的比例为35%,75~80毫米果占40%,70~75毫米果占20%,70毫米以下果占5%。以上三户,在间伐的当年基本产量稳定或略有下降,但大果比率明显提高,果实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2.3 有的果园改造配套措施不到位,导致产量低品质差,腐烂病蔓延

老果园改造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各项配套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否则会导致产量降低,树势急剧衰弱,不但果实品质得不到提高,甚至会引发腐烂病大发生,出现毁园的危险。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果农将改造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改形修剪上或因多种原因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改后对所留枝拉枝不到位,肥水施用不足,留花留果过多,导致产量下降,果实品质低劣,没有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有的对提干、落头、开层后的伤口保护不周,引起腐烂病的蔓延,违反了增强树势的初衷。

3 进一步搞好老果园改造的几点意见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结合静宁苹果生产实际,我们认为,静宁苹果园改造应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适应苹果产业的新形势,提升静宁苹果生产的竞争力,保持苹果产业持续高效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3.1 分类指导

静宁县不同阶段所建的苹果园,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改造的措施也应有所区别。在20世纪80年代,静宁县规模化发展苹果初期所栽植的苹果园,由于没有种植经验,普遍栽植过密,亩栽植株数多在56株以上,所栽植的品种多为普通富士或长富2号,这样的品种组成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所产果品品质低劣,生产效益低下,种植苹果仅可保本或微利,是静宁县苹果市场竞争力最差的地区。对于这部分果园应以淘汰为主,应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集中挖除,然后间作瓜菜或粮食作物进行倒茬3~4年,然后重新建园。

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所建的苹果园,根据栽植品种的实际,按照间伐、提干、落头、开层等措施进行改造,以提质增效,间伐应以品种落后、树势衰弱,腐烂病发生严重、树体残缺不全、栽植密度过大的植株为主要对象,通过间伐,盛果期的亩株数控制在28~30株,亩枝量控制在8万条左右。对于品种较好的红富士,应以改形修剪为主要措施,集中解决郁闭问题,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集中营养,复壮树势,以提高优质果率,树形逐步向开心形等高光效树形过渡,全树大枝数量控制在4~5个,在所留大枝上培养一批健壮下垂的结果枝,以有效地增加结果部位,促进单株产量的提高,保持产量的相对稳定。

苹果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生产中制约因素各异,在改造时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在静宁县山地果园总体上通风透光性好,所产果实品质优于川区,因而川区的改造力度要比山区的大,但山区的肥水条件较川区的差,山区果园在改造后肥水供给上要较川区有所加强。

3.2 分步实施

根据我国多地苹果园改造的经验,在苹果树改形及间伐改造中要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切忌一刀切,为改形而改形,采取间伐要狠、疏枝要稳、落头要准等措施、对于多余的植株要一次间伐到位,对于多余的枝条要逐渐去除,每年去掉1~2个大枝,落头时跟枝一定要粗,以分散营养,防止冒条,促进伤口愈合。改形后一定要保护好伤口,防止腐烂病菌侵染,减轻腐烂病的发生。

3.3 加强配套管理,提高改造效果

老果园改造是在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的重建,因而各项配套管理措施一定要跟上,特别是肥水的施用,下垂枝结果枝的培养,疏花疏果,果实套袋,促进果实着色,有害生物的防控等关键措施要落实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静宁静宁县粗度
基于TRU 系统对南山植物园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静宁县林业发展进入『一张图』时代
静宁县早酥梨提质增效修剪措施
结果母枝粗度对南丰蜜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南丰蜜桔结果母枝粗度≤2.5 mm果实品质最佳
原生态静宁苹果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静宁县三合中心小学生态教育实践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