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村富民“杏”手拈来
——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杏花村发展杏产业纪实

2016-03-27张艳玲

果农之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白江区杏花村杏花

张艳玲

杏花韵、杏花香、杏花舞……秋日,走进四川成都青白江区福洪镇杏花村,以杏为题的指示牌让人不禁怀念春的气息:在这漫山遍野的杏花海洋中自由呼吸;在这杏花掩映的农家小楼里,感受满满的客家风情,这应是成都市民最惬意的一件乐事。

杏花村在2010年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四川最具潜力花卉观赏地”等称号。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果品销售及旅游收入2亿元。金黄的小杏果是如何成就了今天的“杏福第一村”?记者一探究竟。

科学种植成就万亩杏产业

福洪镇种植杏树历史悠久,然而并不成规模,村民多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从2000年开始,青白江区将发展优质水果作为农业五大产业之一,规划福洪乡为福洪杏生产基地。从此,以杏花村为核心,福洪杏生产开始由零星栽培迈向规模化生产道路。

2004年,福洪乡优质杏产业协会成立,引导农户依靠科技,科学种植管理杏树,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杏产业规模不断做大。

然而,杏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协会负责人兰向华告诉记者,由于优质杏是北方引种品种,到南方后有一定的适应周期,因而挂果期有所推迟。2006年新发展的部分农户怀疑品种的可靠性,砍树、毁树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协会与成都农业技术职业学院等进行技术攻关,使杏产业逐步恢复发展势头。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良,福洪杏的品质和产量迅速提升,批发价从每千克1元猛涨到6元。改良后的杏子很快在全乡铺开,种植面积从2 000亩增长到12 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如今,以杏花村为核心,福洪乡已建立500亩福洪杏标准示范园1个,4 500亩“福洪杏”获得有机认证。

赏花摘果引爆近郊乡村游

春季是杏花村最美的时节。站在村子的山顶放眼望去,绵延的山坡被粉白的杏花簇拥着。来自各大农家乐的大厨拿出看家本领,要在这杏花树下决出胜负。今年3月,作为“2016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的杏花村,丰富多彩的春游活动吸引了数万游人进村,而厨师大赛将游客的味蕾彻底激发。

杏花村的发展不能光靠种植杏林。2008年,杏花村开始打造以“杏”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杏花(果)节。“第一次举办杏花(果)节,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那一年不仅杏子卖的特别好,农家乐的生意也是异常火爆!”村民欧光玉告诉记者,靠着村子里的杏林,村民们都尝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甜头。

“满山杏花如雪,万亩杏林似海。”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杏种植基地,每年春夏,整个杏花村就是花的海洋、果的世界。不仅健身步行道、赏花步行道都一一规划进了村,作为客家人集聚地,杏花村还建起了别具特色的客家村寨、文杏馆……在赏花摘果之外,游人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客家民俗。2010年,杏花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引爆乡村旅游。

提档升级打造“杏福”大品牌

2016年,杏花村的“杏花(果)节”已到了第9届。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村子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实现果品销售及旅游收入近2亿元。然而,面对周边各区县的追赶,杏花村两委紧迫感十足。“必须提档升级塑品牌,才能继续领跑。”杏花村村委会主任白洪金告诉记者,杏花村4A景区打造工作已经提上日程。

村子里的农家乐已经早早行动起来。从2010年起,欧光玉不断对农家乐进行升级打造,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现在已经建成1 200平方米的餐厅和可同时容纳60余辆家用轿车停放的停车场,杏花盛放期间,欧光玉家每天都要接待2~3个近百人的旅游团。

产业协会也正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计划以金太阳、红卫杏、凯特杏和杏李的选育和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生产为重点,积极开展品种选育;每年有选择地引进2~3个新品种,2项新技术,1个农资新产品进行试验;力争每年选择示范推广1个优良新品种(包括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规程),1项先进生产技术,1个高质量的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生产的农资产品。此举将为品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品种资源和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青白江区杏花村杏花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
青白江区:高效推进人社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白江区医保保局“四举措”推行医保“适老化”服务
青白江区医保局多点发力提升医疗救助群众获得感
杏花树下
杏花村更新重建探讨
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杏花
杏花弦外雨
神州几多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