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预防与基本用药
2016-03-27孙占武常建英
孙占武 常建英
肝性脑病的预防与基本用药
孙占武 常建英
肝性脑病,又称肝脑综合征,属于肝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其是首先由肝功能有严重的障碍引起、并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特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智力减退、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症。肝性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常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肝癌的晚期,另一方面则是慢性的,多见于慢性肝功能衰竭和门体侧支循环形成或分流术后,来自肠道的有害物质直接进入体循环至脑部而发生的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病理。肝性脑病是主要由急、慢性肝功能降低或损失所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总称,一般有轻重之分,轻者只是表现为行为或性格异常,严重者则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此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否则可能会最终导致死亡。一旦被确诊为肝性脑病,其病症所造成的全身功能失调和意识障碍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再也不能自理,因此,为了阻止肝性脑病患者的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其病态,最终达到最好的预后效果,我们必须采取积极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对症下药的措施。
药理学;基础药理学;肝性脑病;预防治疗
1 引言
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其肝脏的病理特征也会有所不同,根据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以及其障碍的程度区分,肝性脑病通常分为4期。患有肝衰竭或者肝硬化等的患者即使通过检查结果也很难看出其严重程度,通常情况下,会将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作为其标志,当肝性脑病严重程度达到四期时,在此基础上就会出现脑水肿,而因此又会导致肝衰竭患者死亡。在治疗肝性脑病时,也需要一些要遵循的原则:消除诱因、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特别要针对肝性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和环节采取综合、个体化和全程治疗方案。在近些年间,肝性脑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地、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诱导肝性脑病发病的诱因以及导致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才能有效地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才能更好的开展肝性脑病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的进步。
2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与主要诱发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想要维持脑功能正常运行就需要依赖脑组织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充足能量的产生与有效神经信号的传递。当在肝性脑病发作时,不同程度的直接损害患者的脑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能量产生及神经信号传递等,间接性的损害正常脑功能,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上其损害机制尚未阐明。但是,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绝大多数诱因除可引起肝功能恶化外,还可能间接性的引起机体内血氨或其它毒性物质含量增加,并且如感染等因素还会增强大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1)上消化道出血:由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后产生;(2)高蛋白食物:患者肝功能减退,对高蛋白不能耐受,摄取过多含氨的蛋白食物,可产生更多的氨,对大脑产生毒性作用;(3)合并感染: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后,细菌和毒素侵人肝脏的机会增多,起促进作用;(4)肾功能衰竭:氨不能经肾排泄进入体循环,因而诱发;(5)大量放腹水或利尿:引起电解质紊乱,蛋白质丢失过多,从而诱发;(6)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促进氨的生成,增加机体对氨的吸收;(7)催眠镇静药和麻醉药;(8)麻醉与手术;(9)低血容量和低氧血症等。
3 肝性脑病的预防
很多的医学界领军人物都知道,只要能够及时阻止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尽可能的及时改善肝功能,就是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一项重大突破点,但除肝移植的方法外,目前的医学治疗成就在恢复肝功能的机能方面的疗效有限,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因此,针对肝性脑病的可能发生机制及其主要诱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及时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仍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现实可行的治疗方法。积极消除诱因,避免或阻断肝性脑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是最基本的治疗策略,也是治疗的关键。因此,要注意积极防治消化道出血、拄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禁用损肝药物、禁止大量放腹水等;尽量减少氨的产生、促进氧的代谢。对已发生的肝性脑病,在去除诱困的基础上,首先选用药物治疗,尽量恢复脑细胞功能。
预防肝性脑病既需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同时也需要采取避免和去除肝性脑病诱因的这一重要措施,以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4 肝性脑病的基本用药
在多次临床试验证明,口服非吸收双糖和抗生素是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药品,但其每日剂量和最大剂量都是受到限制的,肝功能的严重程度也决定了药物的剂量。
乳果糖在治疗中最为常用。在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常用剂量是每次口服15~30ml,2~3/天,以每天产生2~3次pH<6的软便为宜。当患者反应过于迟钝而无法口服时,可保留灌肠给药。有专家经验表明在没有乳果糖的情况下可用食醋保留灌肠。拉克替醇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与乳果糖相当,其特点是甜度较低。
服用抗生素时多数会选择利福昔明。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福昔明,口服剂量为550mg,每日2次。我国批准剂量为400mg/次,每8小时口服1次。口服或静脉输注以支链氨基酸(bran ched-chainaminoacids,BCAA)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虽然它不能降低肝性脑病的复发率,但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有改善作用。
5 结论
就目前的医学成果来看,有必要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设计新的、更有效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评估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难题,准确地评估肝性脑病的预后往往决定了患者后续治疗的取舍。
(作者单位: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
[1]张绪清.肝性脑病的预防与治疗进[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02期,121-124
[2]杨昭徐.肝性脑病的治疗和预防[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01期,37-40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02期,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