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产蛋期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16-03-27杨明娟

家禽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蛋期产蛋周龄

杨明娟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山东 潍坊 262600)

蛋鸡产蛋期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杨明娟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山东 潍坊 262600)

蛋鸡养殖中,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产蛋期。因此,产蛋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的高低。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标准化蛋鸡饲养场的出现,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少。但是,在养殖业中机械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机械和人力的长处,提高精细化饲养管理水平,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1 产蛋期蛋鸡的生理特点

了解产蛋期蛋鸡的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定的措施,满足其生长、生产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产蛋率、减少疫病发生和降低死淘率。

1.1 蛋鸡开产初期个体仍未发育完善 刚开产的母鸡,虽已性成熟,但仍在发育,体重继续增加,一般到54周龄基本发育完善,以后体重变化将不明显。

1.2 对外界刺激表现敏感 鸡自初产至高峰再到淘汰期间,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因此,对外界环境、更换饲料、光照、声响、人员、疫苗接种等变化和刺激,反映强烈,表现神经质状,都会导致产蛋变化、甚至鸡群发病。

1.3 产蛋期每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和利用率有所变化 开产后,随着产蛋率快速上升,蛋重也逐渐加大,对粗蛋白、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这时饲料的营养配比和饲喂量都要跟上营养的需要。不然会使生长发育和抵抗力降低,导致产蛋率上不去。蛋鸡刚发育成熟时,吸收和贮存钙的能力较强。开产后直到产蛋高峰,蛋鸡对粗蛋白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加强。而到产蛋后期,代谢有所减弱,脂肪开始沉积。

2 建设设备齐全的圈舍

在当前劳动力价格飙升的时期,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有适度的存养规模。一般1~2人管理8000~20000只规模的蛋鸡场,经济效益较好。为了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和为鸡群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条件,应适当增加自动设施、设备的配套。最基本的,如自动饮水、上料、通风、喷雾、机械清粪等;更高级的,如自动控制温湿度、光照、自动捡蛋及视频监控等。这些设施设备,一方面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员值守,另一方面还能使人力做不到的工作如精确控制温、湿度成为可能。为防止停电、停水,还要准备合适功率的备用发电机、水源等。

大量的设备,应定期由技术人员检查、维护,及时发现损坏的设备,以保证不出问题,大到风机、清粪机能不能正常工作,小到每一个自动饮水头、喷雾嘴、电灯泡有没有堵塞、损坏。只有把工作做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3 合理的光照

光照首先对鸡的采食、饮水等活动有直接影响,另外,更重要的是对控制鸡自身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激素的分泌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调节好光照对蛋鸡顺利达到高峰、有效延长高峰期非常重要。产蛋期执行的光照原则是,不论封闭式或开放式鸡舍一般在30~32周龄光照增加到每天16h后保持恒定的时间和强度。此时,一般早上5点开灯晚上9点熄灭,至淘汰一般最长不超过每天17h。此外,一是要注意光照的强度,一般在鸡头部约10Lx,约为不能超过普通白炽灯4W/㎡,光照太强易引起打斗、啄肛等问题;二是光照要均匀,目前采用1~3W的LED小功率灯泡,大密度均匀安装,即可以取得良好的照明效果,又可以节省大量电费;三是配备定时开关,减少早晚人员值守。

4 充足的营养

产蛋期的蛋鸡代谢非常旺盛,各种营养需求量大,需要分阶段供给合理配方的全价饲料。

4.1 产蛋早期(18~32周龄) 这个阶段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很快,尤其大量卵泡迅速膨大,需要充足的营养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此前,要及时将育成期饲料逐渐过渡到预产期饲料,使用3~4周后,再逐渐换成产蛋料。预产期饲料粗蛋白要达到19%、钙2%,且钙的添加最好以较粗大的贝壳和石粉粒为主,不可使用粉质的,还应加入稍高于标准量的赖氨酸、蛋氨酸、多维素和微量元素。产蛋期饲料,蛋白含量应稍微降低到约16%~17%,钙含量提高到3.5%,钙磷比例最好在4~6:1。

4.2 产蛋高峰期(33~44周龄) 这一阶段,饲料配方和饲喂量基本保持不变。保证充足、清洁的水供应。如圈舍不能有效控制室内温度,该阶段在夏季时应适当增加蛋白含量,冬季则增加能量含量。至该阶段结束,平均体重比开产初增加15%为宜。过多或过少,都说明饲喂存在问题。

4.3 产蛋高峰后期(45~55周龄) 该阶段由于产蛋量降低,富余的营养易导致出现脂肪沉积。为此,应适时降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提高钙的含量到3.8%。或者也可适当的减少饲喂量,防止过度沉积脂肪。

4.4 产蛋末期(56周龄~淘汰) 蛋鸡在产蛋末期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有较大程度的降低,能量的需求也有所减少,蛋壳质量也大不如以前。因此,这个阶段应降低粗蛋白、能量的含量,增加钙、微量元素和多维。在鸡蛋价格较高的时候,拉长产蛋期,以取得更好的利润;如蛋价偏低,则应适度提前淘汰。

该阶段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饲料转换要逐渐进行,针对产蛋期蛋鸡对外界变化敏感的特点,一般换一次料需要4~6d时间。如饲料配方只是微调可时间缩短,变化较大时则必须采用三三法(即每增加三分之一的新料,连续喂三天后再增加三分之一,直至全部)过渡。有的饲养者可能嫌麻烦,直接一次到位,这会引起较严重的后果。上料机械化程度高的场,较容易实现逐渐过渡。换料还不限于各营养参数不同的饲料,也包括配料变化了的饲料,即使各营养成份含量不变,但比如用部分的次粉代替原来饲料中的玉米粉,也要进行过渡性更换;二是搞好选择淘汰,每个阶段都会有各种原因造成的绝产鸡和低产鸡,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做好巡查,及时将该类可疑鸡隔离饲养,观察确认后淘汰,以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在重要时间段都要加喂多维素和电解质,如免疫前后、换料、天气剧烈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转群、春节期间等其它突发应激时。

5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蛋鸡产蛋期适宜温度是5~27℃,最佳温度是13~23℃,相对湿度50%~60%。对控制温、湿度来说难点在夏季和冬季。

对温度的控制,这里就涉及到两个矛盾:一是圈舍高度对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矛盾。对北方来说,圈舍宜稍低一些,取暖和降温设备都要安装;南方则可略高,加装降温设备,取暖设备视冬季气温而定;二是通风和保温的矛盾。空气质量和温度对产蛋鸡都很重要,如果有控温设备齐全则好解决,无法两全时还要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

夏季圈舍内温度最好不能超过30℃。气温高时,可采取的一般措施包括顶棚保温处理、周边栽植高大树木遮荫、通风、湿帘降温等措施。但如果气温超过35℃,这些措施都会失效。终极措施还是安装空调设备,包括各种水空调等节能空调。由于安装和使用成本较高,这就要根据当时鸡蛋价格平衡投入和产出率。

冬季舍内温度一般不能低于5℃。目前,自动控温的暖风设备技术已较为成熟,且安装和使用成本也大为降低。

湿度过低易造成空气中大量微粒和粉尘漂浮,鸡只呼吸道粘膜易受损,引起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则不利于机体散热和保温,加重高温和低温对蛋鸡的不良影响。现在对增加湿度来说相对容易,可使用湿帘、喷雾加湿,降低湿度则不易实现。

6 控制好空气质量

蛋鸡代谢旺盛,呼吸、排泄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以及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的悬浮颗粒,这些都会对鸡群带来不良影响,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的最有效措施是通风换气。在建设圈舍时,就应设计好通风设备,采用负压式排风设备效果较高,保证室内能够达到1~3m/s的风速,无死角。夏季配合降温,风速一般在2~3m/s;冬季可在1~1.5m/s。此外,还要适时喷水,可以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和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在冬季,为配合保温和改善空气质量,可加大刮粪频率;带禽打扫圈舍时应先喷水抑尘。

7 抓好疫病防治

坚决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进入产蛋期,依据合理的免疫程序大多数蛋鸡的免疫注射工作已经完成。免疫接种的重点是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有条件的蛋鸡场,每1~2个月进行一次采血或直接用鸡蛋监测新城疫、禽流感(H5、H9)的抗体水平,在抗体滴度下降到一定值时,及时补免,避免过度免疫或漏免。有的蛋鸡养殖户根据经验,每1~2月就进行一次新城疫四系的饮水免疫,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此法值得商榷。目前,可以饮水使用的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的应用,给这两种病的免疫带来了较为方便的途径。

加强带禽消毒和环境消毒,减少鸡舍内外空气中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散布。防止疫病传入。一般,带禽消毒3~5d进行一次为宜。

产蛋期有时仍需投入抗生素等药物预防和治疗疫病。首先应考虑所用药物是否会对鸡蛋的食品安全有影响,坚决不能用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药物,尽量采用效果确实的中药制剂。

S831.4

C

1673-1085(2016)09-0022-03

2016-08-25

猜你喜欢

产蛋期产蛋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目标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动物产蛋王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褐壳蛋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