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兽医禽病控制战略(下)
2016-03-27张国红,邓远明,肖敏等
中国临床兽医禽病控制战略(下)
张国红1*,邓远明2,肖敏3,张沥引1
(1.四川绵阳国红动物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2.四川梓潼县文昌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梓潼 622150;3.四川梓潼县黎雅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梓潼 622153)
(上接2016年第5期第50页)。
5 临床兽医禽病防控战略
5.1 养禽产业顶层设计很重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 在中国现有的有限土地资源和拥有13亿人口的现实存在的情况下,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可以养多少蛋禽、肉禽是一个严肃的农业战略思考,也需要客观的科学举证。目前的现代养禽则更多的是贪大求洋,各种养殖小区、养殖专业乡镇、养殖企业集团等如雨后春笋,兴办特大型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场成风,搞成清一色大规模集约化养鸡场。这种养禽模式不符合中国地域有限、农田分散、地形复杂、人口稠密、农业从业者科学素养偏低的国情现实,暴露若干弊端:养禽场内外环境和空气严重污染;养殖密度过大,禽群高度应激,呈亚健康状态,若有一种新型且毒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攻击则全场蔓延,难以救治。中国目前无论蛋鸡或肉鸡出现产能过剩、普通蛋和禽肉供大于求、环保压力严峻迫使中国养禽业战略即将进入限量版时代,减少养禽总量、限制养禽规模、谋划禽业结构、调控养禽区域布局、提高养禽效率势在必行。
国家应当制定养禽行业的准入标准和从业指南,包括场地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素养与培训、投入品管控、生产与销售可追溯等,形成适度,达到既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又有利于禽的健康和禽肉禽蛋品质的目的。同时厘定各个养禽地区的建议饲养品种、极限数量,设定区域规模极限标杆和国家饲养总量极限红线。我国养禽业品种战略结构应该且必须多元化,中国的禽肉禽蛋市场供应在满足了数量之后,市场对肉质、口感、风味等的选择、评价以及需求的问题开始凸显,出现了快大型肉鸡供大于求、良种鸡(洋鸡)蛋价跌至谷底,但高端市场上生态土鸡、纯粮土鸡、跑山鸡及其土鸡蛋则有求无供。目前禽肉禽蛋分档次树品牌,以质量口感风味标新立异,以个性特色创立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市场已出现3个档次,即普通型(大众型),满足群众(工薪阶层)基本吃肉吃蛋的问题,多属于外来家禽品种;其二是精品型,满足小康人群(白领、骨干、精英)对高端禽肉禽蛋的需求,多由外来品种和中国地方家禽杂交选育;其三是极品型,由饲养者享用,余下者满足达官贵人需求,一般由纯种国产地方家禽构成,俗称土鸡。显然,针对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品种格局,既能发挥不同品种的生产效率,又能使禽肉禽蛋产品多样化以满足各种口味的市场需求才是今后家禽育种的基本格局,尤其是保住和优化各个地方品种则是一种民族责任。
5.2 养殖观念宣贯比技术教学更重要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学如此,兽医亦如此,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即:转变防控禽病的观念,实行健康养禽,增强禽体的体质和天然免疫力,建立全面落实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饲养为基础,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疫”的观念。目前,我国家禽养殖业的行情极其不稳定,生态平衡的养殖规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盲目养鸡、投机养鸡、愚昧养鸡、急功近利是禽群规模超过土地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胡作非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业经济的扭曲是近年来家禽养殖失败的根本原因。家禽的数量必须与农田消化能力、饲料来源、肉食消耗、肉蛋消费文化、国际视野相匹配,不足是难,过多是灾。作为养鸡场的老板应掂量:场子条件,占地面积能否和规模匹配,以确保环保不违规;种子条件,所饲养家禽品种能否适应市场并具有品牌和可持续性发展;银子条件,资金链能否保证硬件、防疫和饲料投入;班子条件,养禽的职工必须是内行、好学、爱鸡、敬业,他们是社会精英,不是剩余劳动力;胆子条件,要有胆而不狂妄自大,有志而不好大喜功。
5.3 兽医不是万能的,兽医不能成为检测结果的奴隶 禽病的有效防治有赖于科学的准确的诊断,这有赖于实验室各种诊断技术的综合。正确诊断和监测,确认养禽场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当前特别要重视和加强实验室的检测和病原学的诊断工作,特别是要建立设施先进、技术一流、人才集聚、流程科学规范的且面向兽医临床一线的禽病医技研究中心或禽病医院,有力支撑一线兽医的临诊工作。我国动物疫病实验室现有诊断水平亟待提高,这不仅仅是添置国内外生产的各种设备、仪器,而尤其重要的是解决配套的诊断试剂研发和有综合判断能力的技术队伍建设。但是,同一个养禽场在不同的检测单位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检测结果;或者同一个检测结果并不适用于所有禽群或患病禽群的所有过程,一线兽医只能将实验室的化验检验结果作为临诊参考依据之一,必须重视检测结果但不能成为检验报告的奴隶。
5.4 全方位积极推行生物安全体系 加强生物安全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使全体从业人员把生物安全视为养禽场的生命线,真正做到以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饲养。重视和强调环境因素在禽病防疫和保护禽类健康中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以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饲养。生物安全的中心思想是严格隔离、消毒和防疫。规模化养禽场消毒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生物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进入养禽场(群)的多层屏障。生物安全体系中的所有生物安全措施,都是针对鸡群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鸡群三个基本环节的防疫技术,封闭式管理是实行生物安全防控疫病的最好模式。提升养禽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效性,遵守和执行生物安全的全部规定和措施,防止疫病的传入,减少或杜绝病疫的感染和发生。生物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主管部门与生产者齐抓共管,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实施。
5.5 加强禽场监管和净化工作 防止种禽场成为禽病扩散和流行来源地的核心工作是加强净化和监管,从源头上保证禽只的健康。严格病死家禽的监控管理和无害化处理;严格进出患病禽场人员、物资、车辆等的控制与管理;严格监控患病禽场病料的采集、运输、检测和生物材料的管控。由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层面制定全国与地方性的疾病阶段性净化方案与措施,各个种禽场和大中型养殖场实施本场的疾病净化措施。加强禽蛋、禽苗以及成年活禽、禽肉及其制品等的区域流通管理,避免家禽病原的区域传播。全面推行禽肉、禽蛋与活禽市场交易的可追溯管理。监管,是市场和政府之手;净化,是观念、技术和资金的彰显;加强,是社会道义和责任的体现。
5.6 做好禽群的全方位饲养管理 禽群全方位饲养管理内容涵盖多方面,包括水、料、环境、营养等,改善养禽场的环境卫生条件,降低或避免禽群的应激因素发生。做好禽舍的通风、换气、禽只密度、环境的清洁卫生、消毒是养禽场经常而十分重要的工作。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饲喂霉变或含有毒素的饲料。保持垫料的清洁卫生和干燥。减少或避免禽群应激因素发生。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此外,更为严重的则是养殖环境控制的大幅度缺失是当前我国禽病控制中较为严峻的问题,包括光环境调控、温度环境调控、空气环境调控、水环境调控、养殖福利环境、笼具设施等空间环境、饲养密度等群体环境。强化各种环境调控更有利于疾病的防控。
5.7 科学使用疫苗,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养禽场所在地传染病发生现状,确定接种疫苗的种类,避免盲目性。疫苗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克服部分养禽场过于依赖疫苗。制定和实行科学的免疫程序,不宜随意改变免疫程序。严把疫苗质量关,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及时找出免疫失败的原因,加以克服。加强免疫监测工作。重视和避免在免疫工作中影响免疫效果的困素发生;做好疫苗的保存、运输、稀释和具体操作等。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必须严管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质量,尤其是更要严管和监测境外疫苗的质量,杜绝引入疫苗的同时引入新病原;严控各个生物检测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避免人为扩散病害。做好免疫的核心就是用合格且适合的疫苗有效接种于健康家禽并获得持久的保护力。
5.8 制定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药物不是万能的,但离开药物养殖家禽是万万不能的,药物的预防性投放是有效预防细菌、寄生虫等感染类疾病发生或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耐药菌株的存在、动态,选择敏感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种类、剂量、疗程和用药时机)。开展药物敏感性的测定(药敏试验)。微生态制剂和中药制剂是较好的药物预防策略之一。但是,用药不能进入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滥用药物,不科学、不合理或过度用药,视家禽为药物贮存库;另一个极端是把一切的食品安全问题归咎于药物而夸大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把药物妖魔化。正确而科学的做法是根据国家兽药管理法规选取合格兽药且按照说明书规定在兽医师指导下使用,并适时监测药物的毒副反应与残留。
5.9 道义与法规结合把好禽病国门关 提高检疫水平,把好国门关,防止国外禽病传入我国。加强种禽场的检疫,防止成为疫病的来源地。克服国内引种、买卖和运输忽视检疫工作的倾向,防止疫病的传入和扩散。禽病的防控是要放到全球视野下来加以战略布局和疾病防控策略评估的,行业专家及政策制定者要根据国际国内动态的禽病信息反馈来决定其防控对策。未来禽病防控的临床兽医必须是高素质人才,既要一专多能,又要极富职业道义,同时要有民族大义,更需遵纪守法,只有融入民族、民众、行业,才能更好的将兽医专业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5.10 自觉严格依法防控禽病 加大执法力度,预防为主,健全禽病的防疫体系,防止疫病传入。家禽疫病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执法不严造成的。兽医行政和业务部门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实施疫病的控制体系,把重大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净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养殖生产企业应慎重引进种蛋、种禽;严格消毒、卫生管理,严格遵照和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有关配套的防疫、控制和消灭疫病的各项具体规定。针对目前兽药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兽药、疫苗涌入市场的情况,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者要给予严惩。优化执业兽医的执业政策环境,营造尊重执业兽医的社会氛围,严格依法推进兽医执业管理与服务。
5.11 从业人员自觉提高执业素养 家禽养殖一线的相当部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饲养管理技能、防疫意识与水平总体偏低,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近年来兽医体制改革后,官方兽医常常不愿或不能深入基层,造成一线临床防控经验不足;由各类企业主导的各种培训常常演变成商业宣传,大量伪科学充斥各种会场;大量伪兽医或缺乏道义和诚信的兽医从事禽病临床诊疗,误诊误治或过度医疗或蒙蔽医疗严重影响禽病的正常有效防控;禽病临床诊疗异常辛苦且待遇差,许多高素质专业人员因此而不能热衷临床。因此,必须采取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多种路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家禽养殖与疾病防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兽医与畜牧基础知识必须扎实,促使他们了解并掌握各种禽类疾病的表现特征、治疗方法,需要掌握各种药剂的使用方法及原则等等知识,禽场兽医需要掌握的知识几乎是没有边界的。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除了对于知识的硬性要求,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因为兽医学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尊重生命,是每个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 。
5.12 中兽医思维能更好强化禽病防控 什么叫做病?什么叫做证?什么叫做症?《医学源流论·知病必先知症论》中说:“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症同病异者,有病同症异者,有症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则曰症,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当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况,辨其异同,审其真伪,然后详求治法。”因此,症即是症状,只作为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解释;证指证候,是从若干复杂症状中经过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出的证据;病则由一组具有临床特征的症状构成且各自有不同的演变规律。
病有相似,证有不同,疑似之处,应当详审。辨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认识,有助于抓住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辩证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断面认识,便于找出发生于特定个体的某一疾病在其所处一定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就同一疾病而言,辨病是求其共性,辩证是求其个性;对不同疾病而言,辨病则是求其个性,辩证反是求其共性。辨病与辩证相辅相成,辨病对治疗具有整体性的指导意义,辩证更便于为治疗确立具体的治法,离开辨病而辩证,治疗就缺乏针对性,疗效也不会满意。病症合参,才能全面地认识疾病,从而正确地指导治疗。
中兽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兽医不是补充医学,也不是替代医学,中西兽医结合是方法论,中西兽医结合并重体现的是价值观,中兽医学以系统观、恒动观、辩证观为特征,注重系统结合,注重事物本身和事物间的有机性、联系性,不是物质论的认识学,而是实践论的智慧学,中兽医医病包括动物的心态、稳态和生态,不是简单地进行病因对抗和病理干预,而是帮助动物机体创造一个适应环境改变和发挥自身抗病能力的条件,使机体有更多回复再生的机会和更强维持生命的能力,从而获得更为持久的疗效。中兽医强调天人和、形神和、气血和、脏腑和,强调健康就是一种和谐状态,疾病则是上述关系的失和状态,西兽医关注的是还原论,中兽医关注的是系统论,二者实为可以互参互补。中兽医认为,风、署、寒、湿、燥、火六气可致病,动物亦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欲。固中兽医诊断治疗会因动物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机制宜,甚至同一个患病动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情绪、不同时机都会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中兽医的思维方法中,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恒动思维、中和思维、实证思维、取象思维、顺势思维,无一不有。
我们主张禽病及其它动物医生应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兽医诊疗模式,中兽医学向内用功与西兽医学向外探索的融合;中兽医的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与西兽医学的科学观、机体观、疾病观融通;中兽医的生命时空变动之道与现代兽医学的动物机体结构功能之学融通;在方法论上,保持中兽医整体论与西兽医还原论的协同;在认知方式上,中兽医察同与西兽医察异的协同;在思维方式上,中兽医直觉思维和西兽医逻辑思维的协同;在研究方法上,中兽医主观经验和西兽医客观实验的协同;在诊疗方式上,中兽医病机辩证与西兽医辨病辩证的协同;在治疗理念上,中兽医针对动物机体的调理观与西兽医针对病的修理观的协同;在治疗方法上,整体与靶点的结合,体内过程与体外表征的关照,复方与单体的选择性运用协同。我们临床兽医需要拓展诊断视野,用新的理论分析、揭示疾病的内在规律,将疾病发生、演变、转归同立法处方用药紧密相连;将生理、病理、医理、药理连贯思考;将局部的病理变化和动物机体疾病过程的整体反应、动态变化相结合。
中国临床兽医的禽病防控,既要努力找病、除恶无尽,又要努力发掘和提高动物机体自身的防卫抗病能力,更多的不仅仅是依赖于技术和装备,更要医者仁心、大医精诚,还要厚德载物、践行践诺、业精于勤,既要有别于教学和科研,又要结合教学和科研,因为真正躬身于养殖一线、醉心于养殖现地的恰恰是一大批临床兽医,并且是迷恋中国兽医学(不同于现代兽医学、中兽医学、中西兽医结合学)的临床兽医。
S858.3
A
1673-1085(2016)06-0042-04
2016-05-08
*通讯作者:张国红,绵阳国红动物医院院长、绵阳国创农牧有限公司首席兽医专家、绵阳国红兽药有限公司兽医总监,四川农业大学特聘副教授、中国中西兽医结合研究会西南分会副理事长兼病症防治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治研究和兽药产业战略管理研究;邮箱:zghong_0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