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常山首届全国油茶文化节隆重召开创建油茶三个中心 打造国家绿色油

2016-03-26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山茶油常山县皂素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张秋园报道2016年12月8日,首届全国油茶文化节在浙江省常山县浙西世贸城拉开帷幕,这里也是全国油茶交易中心所在地。

本次文化节自12月7日起至12月9日结束,为期3天。其间,主要安排了油茶展示展销、开幕式、中国油茶《8+1对话》、油茶市场培育和经营模式打造座谈会、体验黄塘村油茶主题公园等活动。文化节期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授予常山“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全国山茶油价格指导中心”两块“国字号”招牌。

浙江常山是“中国油茶之乡”,素有“浙西绿色油库”之美称,是浙江省名特优经济林重点产区县,有2000余年的油茶栽培史,山茶油也是“常山三宝”之一。全县14个乡镇(街道)均有油茶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的芳村、新昌、东案等乡镇,其中面积在4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2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常年油茶籽产量4900余吨,茶油1300余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6.7%,衢州市总产量的41.6%,其单位面积和产量均居浙江省首位。2015年全县油茶产业总产值2.88亿元,涌现出黄塘、猷辂等一批年产值超300万元的油茶村。

上世纪60年代初,时任省委书记江华在芳村区(现芳村镇)召开油茶生产座谈会,提出把常山建成油茶基地县;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还曾在当时的全国棉油糖会议上询问过常山油茶生产情况,之后几年油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常山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2007年“常山山茶油”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浙江首个“地理标志”保护品牌,2010年获得国家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

近年来,常山油茶精深加工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油茶加工企业(合作社)70余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总数12家,包括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1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产品除精制山茶油外,还涵盖精制药品、化妆品、精油、茶皂素、化工产品等品种,2015年茶油精深加工3100吨,年生产茶皂素、茶粕1.24万吨,油茶加工总产值1.8亿元。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强与亚林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同济大学、省农科院的交流合作。常山县绿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同济大学材料工程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成功开发出高耐久性、高抗冻性新型混凝土增强活性剂,应用于“青藏铁路”建设中,受到施工方好评。浙江东茶科技有限公司研究茶皂素纯化与脱色技术,生产出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从60%提高到90%以上,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此次文化节以“创建油茶三个中心,打造国家绿色油库”为主题,“三个中心”分别是价格指导中心、集散中心、交易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即通过舟山大宗交易所发布价格信息,在价格方面拥有一定话语权;集散中心即以常山县为核心的辐射圈,将市场定位在常山,扩大种植和销售范围,形成“两头在外,市场在内”的集散模式;交易中心即负责全国范围内油茶的交易管理、鉴证、信息发布、指导等相关工作,打造线上线下交易平台。

常山旨在通过打造油茶产业全国性的“三个中心”,壮大现代经营主体,增强区域油茶产业融合发展动力,做大做强产业基础,保障食用油战略安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逐渐推动常山从出产茶油的“工厂”开始向集散交易的“市场”转变,提高在全国市场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山茶油常山县皂素
广西首次公开发布山茶油团体标准
山茶油成为现代人的“新食尚”
学生作品展
茶皂素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山茶油中茶皂素的分离及其性能分析
营养与保健油脂—山茶油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百色市地产山茶油中43种元素含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