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三元区设施大棚蔬菜配送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03-26林向峰
林向峰
(三明市三元区农业局经作站,福建 三明 365000)
三元区是三明市区绿叶菜种植主产区,年播种蔬菜4 000 hm2,产量14万t,其中绿叶菜产量占60%。绿叶蔬菜是市民生活必备品,因此绿叶菜的生产和价格波动关系市民生活和菜农收入。面对城市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绿叶菜生产发展方式需随着进一步转变,以保障城市蔬菜市场的安全、稳定供应,因此有必要创新种植和销售模式。
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为市民配菜销售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大中城市已逐步发展成一个行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1],设施栽培蔬菜将成为今后蔬菜种植的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是国家政策保障蔬菜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较适合企业规模化投入运作和种植效益较高的一种模式。如何实现这种种植方式和销售模式,笔者结合实践介绍现有基地的种植、销售方式如下,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供企业管理者和种植管理者参考。
1 生产营销现状
目前,三明市三元区设施大棚蔬菜配送模式仅三明金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运作,生产营销现状如下。
1.1 配菜销售
从田间到厨房全程管理,以公司基地种植现有当地时令的蔬菜作为配菜品种,适当增加蔬菜新种类,不接受客户指定下单,但可根据需求在现有品种中略作调整。每份蔬菜2~3 kg,品种有3~4个,在基地配菜中心统一装框,每天保障有10个品种可以采收,以2~3 d为一次配菜时间,7 d内无重复蔬菜,所有蔬菜全年统一售价10元/kg不变,将每天配好的蔬菜送到小区门口或指定点由客户领取。
1.2 自产自销
所有蔬菜均由基地产出,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保障蔬菜安全和质量,不从基地外调菜配送。
1.3 保价核算工资
按公司统一标准生产蔬菜,种植管理工人分组承包面积和产量,一个组承包土地面积约1.4 hm2,由承包者根据生产安排用工量,按合格产品产量计算工资,基地所有产出蔬菜按3.4元/kg的价格公司全部收回,核算工资。
1.4 统一采购农资
所有农业投入品由公司统一采购,根据生产要求选取使用,并做好完整的记录工作。
1.5 统一生产安排
所有生产环节由公司技术人员统一安排,最主要是选择蔬菜种类、播种时间、播种面积、采收进度和采收标准等。公司基地大棚面积9.3 hm2,以种植叶菜类为主,如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绿叶菜类、瓜果豆等,其面积仅占1/5~1/4。
1.6 拓展增值服务
以当地城市为主要销售方向,同时为方便观光、休闲、采摘、互动、学习等进行拓展增值服务,零售和自由采摘定价为12元/kg。
2 存在问题
现有大棚种植模式基本是所有蔬菜种类品种随意种植,在3月份种植种类多达36个。一般一个品种一次只播种1~2畦(长60 m),同一大棚内蔬菜种类品种较多,各类蔬菜生育期不同,造成蔬菜管理零乱,同时也给采菜、喷药、施肥和浇水等带来一些不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2.1 种类品种多
整个基地蔬菜种类品种多,技术员和种植管理工人日常巡查不便。该基地大棚面积9.3 hm2,一个技术人员要负责全部的技术管理、生产工作安排和采菜、销售安排。为了保持每天出菜,对基地内所有种类品种的蔬菜生长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不断巡查,同时也要求种植管理工人对自己管理田块的蔬菜生长情况心中有数,这个要求不易实现,无形中增加了种植管理工人的工作量,不利于专心种植生产。技术员由于巡查不到位或察看不认真会导致某些品种的蔬菜出现断档,影响到配菜的种类品种的完整性,也就影响到客户的需求和公司的形象。
2.2 工人操作不熟练
种植管理工人是主要生产操作者,菜地浇水、施肥、喷药、采收、翻耕和播种等操作,要在不同大棚内完成。工人不可能从一种工作很快地转到另一种在不同地点、使用不同工具的工作[2]。工人的操作不熟练,无法达到技术员的预期目标,同样会影响蔬菜生产。
2.3 病虫防治不到位
巡查不到位,常在病害发生明显时才发现并进行防治,没办法做到预防病害的发生或病害初现时就及时进行防治,从而造成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下降。尤其到春季雨水多、气温高(20 ℃左右)而导致发病严重,如霜霉病、菌核病、疫病、软腐病、蚜虫等,临近采收不可喷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4 蔬菜品质不稳定
叶菜类蔬菜品质与有机肥、化肥和追肥的施用量有关,更重要的是喷水和喷叶面肥的影响,因同一品种分散种植,造成喷水、喷叶面肥不准确,叶菜类品质不稳定。
2.5 采收不便利
由于每天采摘蔬菜品种均在10个左右,需要在不同棚不同畦里采收,并且每个品种都不是一次性采收完,所以种植管理工人工作量大,效率低,承包者效益下降。
2.6 栽培技术不易操作
因每一个蔬菜种类都有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而同棚异作易造成管理的趋同化,不利于提供最有利特定品种生长的环境条件。将蔬菜种类随意种植在大棚内,且没有科学性,因管理费时、费工、低效率,造成管理和操作不到位,无法充分体现蔬菜种类的特性,不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分类种植将更有利于提高种植水平。
3 解决措施
3.1 合理确定种植品种
在基地确定种植模式和销售方向后,要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将市民喜欢的蔬菜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如普通白菜、芥菜、芥蓝、叶用莴苣等,并确定3~5个全年生产的品种。根据配菜的整体要求安排全年或一段时间内的蔬菜品种,具体的品种选择也要根据气候变化、品种特性、市民喜好等加以调整。对种植的蔬菜种类进行具体安排,将每一时段尤其是冬春、夏秋两大季的蔬菜品种确定下来,每季的具体品种不得少于10个才能在配菜时轮换。合理安排品种与种类是基地生产、销售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科学确定种植规划
对所种植品种进行合理规划,同一幢棚内尽量种植同一种作物。排序为同品种—同种—同科,如同棚同为十字花科;或同为爬蔓瓜、豆类;或同为长生产季作物,如地瓜叶、落葵、紫背天葵等;或同为高秆菜,如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等;或病虫害极少的当地优势作物。不能盲目、随意种植,尽量做到归类有所依据,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管理,提高栽培水平。
3.3 预测确定产量
在确定具体品种后,要对预计销售数量与预计种植产量进行一定比例的匹配,种植产量要比销售数量加大50%~100%,加大的产量是预防突发病虫为害、自然灾害和其他非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减产或订单增加,确保种植产量能保证销售数量。
3.4 适时采收
根据每种蔬菜成熟期和可采时间来安排播种时间。因配菜销售是每天进行的,每个蔬菜品种生长到可采收期后,随着采收时间不断延长,蔬菜产量会有所增加,但是品质可能会不断下降。因此,在预计产量时一定要把保质时间段内的可采收时间计算在内,一般品种在冬春季可采收期会长些,约10 d,而在夏秋会短些,约5 d。生长期越长的菜,可采收期越长,如大白菜、甘蓝、芹菜和莴苣等。瓜果豆等类的蔬菜就要调节好坐果批次,一般2~3 d采收1批。
3.5 统一规范包装
根据销售需求,对蔬菜包装规格、质量进行规范,使之符合市民的消费习惯。另外基地必须配套冷藏设施,对适合冷藏的果类蔬菜品种进行预冷,保障品质,延长配菜时间,增加配菜品种的调整余地。
总之配菜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保障安全的蔬菜和相对稳定的品质,适合引进企业规模化生产蔬菜,提高蔬菜种植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要做到投资人、生产技术管理人和营销人三者有机统一,密切合作才可持续经营。理想目标是根据市场配菜的要求,将所种植的蔬菜品种尽可能地配完,将剩余蔬菜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努力实现以销定产,实现蔬菜种植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