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迁移时合作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2016-03-25林通
林通
“互学互助 百花齐放”教改实验进入语文课堂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们纷纷反映,在预习检查、学习字词等环节合作学习,学生很容易上手,教学效果显著。但在课文学习时,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难以深入文本,合作学习常常停留在表层,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难道语文课上只有字词学习能合作,课文学习就行不通?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课文学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如果是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那让阅读能力尚待形成的小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深入文本内部,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但是我们清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从原来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语文课上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不应该以学生是否理解文本内涵为标准,而要看学生能否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第二,合作学习的时机和策略是否得当,合作学习有规律,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也有相应的章法,教师需要研究的是在哪个学习环节,营造怎样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何种指导,才能实现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上强调,语文教学从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过程也要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组织,教学环节要由过去先分析理解后总结提升转变为从学习认知到实践迁移。根据这一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合作学习运用在实践迁移这一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巧选迁移点,让合作学习有内容
一篇课文里,值得学习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很多,教师首先要依据年段目标、课文编排意图以及具体学情,筛选出这篇课文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围绕着语言文字训练点,先安排学习认知环节,再安排实践迁移环节。
有些课文,文本内就有学习认知和实践迁移的语言文字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处语言文字资源,先引领学生学习,再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在第二处语言文字资源迁移运用,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具体内容,同时有章可循。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活化石》一课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一句中有一个重叠的量词“一块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读懂“一块块”的意思并了解这种词语的结构。而这类词语在课文第二自然段“银杏树的叶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一句中再次出现,教师不必像刚才那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学习,运用刚才的方法,先找出类似的词,再互相交流意思和发现。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具体的内容,便于学生操作,也让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得到落实。
二、教给迁移法,让合作学习有实效
随着年级的升高,语言文字训练的难度随之加大,学生在迁移运用时合作学习的环节也变得更为复杂,单纯的模仿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需要。此时,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迁移方法。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是中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透过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篇课文中,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恰恰也有两处,分别是第二自然段“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和第三自然段“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两句话。按照由学习认知到实践迁移的教学思路,在学完第一处“抡起、猛劈”等动词之后,我们要让学生合作迁移。此时,应该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教师可以说:“刚才那句话写得真精彩,我们从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语中看到了一个勇敢、无畏的盘古。像这样,把盘古的动作写得很精彩的句子下文还有,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品一品。下面请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先找出句子,然后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一个读,一个表演,然后互相交流感受,最后带着感受读好句子,一人读一遍。”这样的指导,在教授学生迁移方法的同时,还给了学生合作的步骤,保证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不是合作在课文学习中行不通,而是我们要牢牢抓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根本,巧妙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有步骤地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增效。(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