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助:让合作学习从形到神
2016-03-25曾维平
曾维平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文化、增长知识的过程,也是在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的过程。明确小学生在交往中合作的意义,对他们品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教师和同学便是交往的主要对象。而在与同伴的交流学习中,他们更能找到一种自我的存在感,自己说的话、做的事都将对自己的合作组合产生影响。学生的个体意识得到激发,当自己的行为为小组争得荣誉时,这份成功的喜悦带给他的自信心会远远超过他独自获得这份荣誉。
二是在找到归属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告诉我们,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言而喻,小学生的这种归属与爱的需要能在合作中得到更大满足。无论是在合作时还是合作之后,学生都会始终记得自己是合作组合的一员,合作组合是自己的归属。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个体责任感与相互依存感将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这种成就感还能使个体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进入课堂已有一段时间,但课堂上的“假合作”却屡见不鲜。教师一句“讨论讨论”,学生们就围在一起交流得不亦可乎,究竟说了些什么,说得怎么样,学生不清楚,教师也不关注,随后的反馈又在教师和单个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避免这一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就是课堂上“何时合作”“如何合作”“合作得怎样”这三个主要问题。
2014年上学期,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开展了“互学互助 百花齐放”的课改试验。它基于对合作内涵的理解,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学生两两结对,形成较为固定的合作组合,让组合成员在课堂上相互指导合作,在课堂外相互帮助督促,达到学习共同进步、品行共同发展的目的。
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改变:学生更具活力。一是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率更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给学生,分析讲解的时间大大压缩,学生自学、互学的时间就大大延长了,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二是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因为课堂气氛是宽松、民主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所以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三是同桌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为了让自己的学友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表现,师友总会提前帮助学友一起预习,课堂更加高效。与此同时,教师也在发生着改变。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身份由“主演”转变为“主持”,学生由“配角”转变为“主角”;教师教学方式由“主宰课堂”转变为“主导生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听答”转变为“互学互助”;从学生的“学”出发,以学生的“学”为归宿,自始至终充满浓浓的“学味”,实现“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
学生不会合作,就不能创新,没有竞争力,便意味着没有发展。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学中交流和探究,在合作互学中学会探索和创新,在互助合作中得到发展和进步,让合作互学成为每一个学生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学习和生存方式。
实施“互学互助 百花齐放”的课改试验,从研究教到研究学,这样的转变对于老师来说,是一次华丽转身,更是一次提升。本期我们就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开展的“互学互助”课改实验入手,从互学互助方法、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