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会计大有作为

2016-03-25

新会计 2016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常态供给

中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判断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全球经济发展特征,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构想。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也是党中央执政理念新的飞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深刻的战略内涵:强调在供给和需求两端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深化认识再到具体行动的严密逻辑过程。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所选择的经济治理与发展方式,使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积累了诸多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与问题,表现在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矛盾与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如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国际实践的先例。20世纪70年代发轫于美国的供应学派,是“供给侧”经济政策的基础。建立在反对凯恩斯主义基础上的供应学派,通过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形成了“里根经济学”“撒切尔经济主义”。不仅使美、英度过了经济停滞的危机,而且也使其在冷战对抗中占据了主动,也由此确立了该学派的经济学地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面地部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法,是“加减乘除”。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与会计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也是会计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会计应该而且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功能发挥作用。会计通过提供准确有用信息,为各项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会计利用特有的方法和工具,参与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会计的记录报告功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工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会计负责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记录、计量、计算,生成其有用的报告,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完成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任务,会计应该运用其特定的方法,对其经济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不同市场的配置及其使用效率,进行记录、计算和分析比较,促进科学地配置资源,增加企业的效益与价值,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结构性常态供给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