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设计留住记忆

2016-03-25张凌杰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风貌民居传统

引言

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及技术大发展的一个社会物质快速增长期。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变革显得激进而突出。为腾出土地给新兴的房产业铺平道路,旧城区里为数不多的老旧房屋面临拆毁与改造的命运。“老屋的去路在于何方”是一个需辩证看待的问题:一方面,因为年久失修,其功能性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活的需求,其群落甚至可能成为治安管辖的一个盲点,滋生多种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作为物质实体,老屋又是对一个城市发展过程的忠实记录,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从城市规划层面而言,建立在实际调研数据上的“拆除糟粕,保留精品”的存优理念从宏观上保证了城市记忆点的延续。深入微观层面来看,对每一个建筑单体的研究,针对每一个老屋特性做定制式的设计规划,是重塑其实际使用价值的重要一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对老旧建筑改造可采用的设计思路予以概述。

1.材料:以新换旧,以新补旧

由于传统民居多采用木材,出于森林资源和木料糟朽的原因,为实现传统民居的再利用,对必要问题部件多采用现代的新材料重新进行加固与替换。需要加固的部位主要涉及建筑的结构部分,如梁、柱或者梁柱等结构的衔接口,可采用钢制部件进行加固保护处理。这对于整木糟朽结构的替换或者修复而言,从成本、维护便利性以及资源节约的角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对于围合结构,诸如墙体等处的改造,日本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诸如给原有竹泥结构墙体附加保温层的方法,即以经过工业化防腐耐燃处理后废旧报纸木质纤维为填充材料,对外墙与内墙之间进行充实填充,达到墙体保温的效果。新材料的开发,以最新的“医疗”条件对年久失修的民居创造福祉。

2.外部风貌:以旧修新,重塑利用

保护传统风貌。以保护原有建筑风貌不变为前提,即“存其表皮,去其内里。”针对不同的建筑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对应保护方式。其中结构保存方式、局部保存方式有较大的弹性,处理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有无数种“结果”。这一方面有很多的例证,如日本京都在修复一些传统建筑时,其变化幅度是很大的:一层部分仍保持着当初的木结构梁柱的传统形式,但窗户大部分都被改建成橱窗,二层的墙面到正脊之下都保持不变、建筑立面檐口以上不动。结果,不仅改善了原有建筑,使立面与新功能相统一,而且也很好地保护了原有风貌。同时应注意的是,整体沿街立面中分属于各分级保护的建筑,除遵循分级保护法则外,还应把整个街道当做一个连续的整体来处理。对其进行全面整治,取消与传统风貌不统一的装修。

3.内部功能:模块植入,优化重组

在充分尊重传统建筑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建立一种符合时代水准的使用功能空间是传统民居建筑获得新生的基础条件。

(1)模块植入:完善基本居住功能

相对于内里讲,传统民居建筑所传承的“古”是其外立面和架构形式,而于居住者而言,内部的功能组织是传统民居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条件。完善基本居住功能,对既有建筑植入新的“功能模组”。例如马岩松以“北京2050”为主题做的一组有趣的设计——胡同泡泡,整个胡同泡泡的外表皮用电镀镜面不锈钢打造,其光亮的表面显示出它是个外来者,但同时它又倒映出周围的砖墙,绿树,花草,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过去与未来和谐共存,将胡同营造成一个梦境般的世界。 然而,这些如真实梦境一般的泡泡,存在着其实际现实功能,即“卫生间系统”,这种插入模块式的做法将保存老北京城的风貌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结合在一起。

又如贝聿铭先生所做巴黎卢浮宫的扩建,是在原有冗长的U字形展览空间基础上,增加巨大中庭服务空间,不仅使新老建筑连成一个整体,而且使老建筑的魅力更加凸显。

(2) 优化重组:调整功能以赋予新的使用方式

调整使用功能以赋予新的使用方式。将原有功能从形式中剥离出来,赋予其新的功能,这种功能性依据使用者的喜好,存在有多种的可能性。这样既保存了历史的真实,又为使用者营造了一种新的独特体验。成都崇德里,只有12个房间的这家小酒店改造自一个叫崇德里的老街区,有的房子有近100年的历史,因为2008年的地震而地基下陷,成了危房。由四个院子改造的整体项目,包括一个叫作“谈茶”的茶室、一个叫作“吃过”的餐厅,以及一个叫作“驻下”的酒店。改造由艺术家王亥主理,在设计中保留了整体建筑的骨架,并对结构进行了加固,对于梁柱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主要的客房集中在1990年代建的四号院职工宿舍楼里,另有一间大套房设置在独立的五号院——唯一为平房结构的一个房间。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功能的规划是整个酒店改造的亮点,宿舍楼本来就是按居家功能进行设计,改造后的房间,也依然可以感受到某种家的氛围,比如不少房间里都有如同餐厅的独立空间,既可以用来办公看书,也可以喝茶吃饭;灯光的设计以多向性光源为主,色温柔和,那种亲切的气氛完全不似寻常酒店般生硬和疏离;更有趣的部分,是设计师没有刻意控制酒店与邻里居民建筑间的距离感,而是很自然地让彼此形成和谐的交流关系,从酒店里看出去是近在咫尺的居民生活风景,也很自然地把客居的陌生感降到了最低。甚至住在最里端两栋的百来户居民每天回家的路,也是要经由巷口从酒店的建筑中间穿过,那种感觉是相当亲切自然的。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张凌杰(1986—),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风貌民居传统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居智库
包裹的一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